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7421-0022008ZX07407-007-1)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张兆祥江帆李小伟彭永臻王亚宜更多>>
相关机构:同济大学北京工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技人才计划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篇序批式
  • 1篇序批式反应器
  • 1篇生物除磷
  • 1篇生物除磷系统
  • 1篇强化生物除磷
  • 1篇强化生物除磷...
  • 1篇微生物种群
  • 1篇聚磷
  • 1篇聚磷菌
  • 1篇聚糖菌
  • 1篇反应器
  • 1篇除磷
  • 1篇除磷系统

机构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1篇高乃云
  • 1篇杨健
  • 1篇王亚宜
  • 1篇彭永臻
  • 1篇李小伟
  • 1篇江帆
  • 1篇张兆祥

传媒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11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ρ(P)ρ/(C)动态变化对SBR强化生物除磷系统微生物种群的影响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调节进水ρ(P)ρ/(C)的不同水平(2.9/100、1.4/100、0.57/100、0.29/100、1.4/100和2.9/100),考察了A/O-SBR系统强化生物除磷效果的动态变化;同时利用PCR-DGGE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了聚磷菌和聚糖菌种群的竞争与演变.结果表明,当ρ(P)ρ/(C)逐渐降低时(2.9/100→1.4/100→0.57/100→0.29/100),吸收单位碳源的厌氧释磷量逐渐降低,而胞内糖原量逐渐升高.相应的DGGE图谱显示,微生物类群在ρ(P)/ρ(C)降低过程由11 OTUs升高到14 OTUs,最后降至7 OTUs;结合生化指标判断,系统优势菌种呈现的是从聚磷菌占优势、聚糖菌聚磷菌共存到聚糖菌占优势的动态变化.随后,提高进水ρ(P)ρ/(C)值从0.29/100到1.4/100再到2.9/100,污泥吸收单位碳源的厌氧释磷量逐渐升高,而胞内糖原量逐渐降低.这说明当聚糖菌占优势以后,通过调节ρ(P)ρ/(C)可重新培养获得聚磷菌优势系统,但DGGE图谱也显示,此时的聚磷菌优势种群较聚糖菌系统的优势种群已有较大变化,且与先前聚磷菌系统的优势种群也不尽相同.
王亚宜江帆张兆祥李小伟杨健高乃云彭永臻
关键词:强化生物除磷聚磷菌聚糖菌序批式反应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