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11207)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孙嘉蔡德鸿贾懿劼陈宏王明更多>>
相关机构:南方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内皮
  • 2篇血管
  • 2篇胰岛
  • 2篇微血管
  • 2篇细胞
  • 2篇内皮细胞
  • 2篇间歇性高糖
  • 2篇高糖
  • 1篇代谢
  • 1篇代谢综合
  • 1篇代谢综合征
  • 1篇代谢综合征X
  • 1篇凋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氧化应激
  • 1篇氧化应激损伤
  • 1篇应激
  • 1篇应激损伤
  • 1篇诱导胰岛
  • 1篇脂酶

机构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3篇孙嘉
  • 2篇蔡德鸿
  • 1篇贾懿劼
  • 1篇陈新
  • 1篇王明
  • 1篇陈宏

传媒

  • 2篇中华损伤与修...
  • 1篇中华糖尿病杂...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间歇性高糖对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
2012年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糖对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方法以体外不同葡萄糖浓度DMEM培养基培养的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为研究对象,分为正常葡萄糖组、恒定性高糖组和间歇性高糖组,连续培养7d。采用DNA片段化检测及流式细胞仪测定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凋亡,连续光谱荧光仪检测细胞凋亡蛋白酶Caspase-3活性。通过测定细胞活性氧族水平、线粒体膜电位及黄嘌呤氧化酶评估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的影响。结果间歇性高糖组较正常葡萄糖组和恒定性高糖组的细胞凋亡明显增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间歇性高糖组细胞内活性氧簇、黄嘌呤氧化酶水平显著高于恒定性高糖组和正常葡萄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间歇性高糖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显著低于恒定性高糖组和正常葡萄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间歇性高糖较恒定性高糖能够促进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及增加细胞凋亡。
孙嘉陈新陈宏蔡德鸿
关键词:间歇性高糖氧化应激凋亡
沉默钙非依赖型磷脂酶A2β基因对间歇性高糖诱导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3年
目的 通过小分子干扰(siRNA)技术沉默大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IMECs)的钙非依赖型磷脂酶A2(iPLA2)基因,研究不同葡萄糖浓度对IMECs iPLA2表达的影响及其与细胞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 通过分离纯化大鼠胰岛,获取IMECs细胞,采用随机数余数分组法将其分为正常糖组(5 mmol/L)、恒定高糖组(28 mmol/L)及间歇高糖组(每24小时轮换培养于5mmol/L或28 mmol/L葡萄糖);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葡萄糖浓度分别为恒定的5 mmol/L、28 mmol/L以及每24小时轮换的5 mmol/L或28 mmol/L培养条件下的IMECs iPLA2的基因表达;合成iPLA2的RNA干扰序列并转染至IMECs中,通过RT-PCR验证其是否转染成功;采用细胞DNA片段化检测和膜联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碘化丙啶(Annexin V/PI)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葡萄糖浓度条件下IMECs的凋亡.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检验,凋亡率采用随机区组设计的两因素ANOVA分析.结果 RT-PCR检测显示各组细胞iPLA2基因表达逐渐减弱,依次为1.90±0.23、0.90±0.05及0.23±0.03,且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功合成并转染iPLA2 siRNA后,IMECs间歇性葡萄糖培养组较正常糖组及恒定高糖组DNA片段化更为明显,间歇高糖组流式细胞凋亡率较正常糖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4.9±2.7比3.1±1.0,P<0.05).结论 间歇性高糖环境可抑制IMECsiPIA2基因表达,且通过小分子干扰技术抑制iPLA2基因表达能够促进细胞的凋亡,提示iPLA2表达减弱可能参与了间歇性高糖诱导的IMECs凋亡过程.
孙嘉王明蔡德鸿
关键词:间歇性高糖
代谢综合征对胰岛微循环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2年
在代谢综合征病理环境下,高血糖、游离脂肪酸、胰岛素抵抗及高血压等多种因素可通过影响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及血管活性,进而改变胰岛微循环。降脂类药物、人胰高血糖素样肽、ACEI/ARB类、PPARγ激动剂等药物除了可以治疗代谢综合征相关疾病外,对于胰岛微循环也有一定调节作用。
贾懿劼孙嘉
关键词:微循环代谢综合征X微血管内皮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