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242)

作品数:10 被引量:167H指数:6
相关作者:杨殿林李刚张静妮宋晓龙赵建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甘肃农业大学沈阳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0篇草原
  • 6篇针茅
  • 6篇针茅草原
  • 5篇土壤
  • 5篇微生物
  • 5篇贝加尔针茅
  • 5篇贝加尔针茅草...
  • 4篇休牧
  • 4篇氨氧化
  • 4篇氨氧化细菌
  • 3篇有机碳
  • 3篇有机碳储量
  • 3篇碳储量
  • 3篇群落
  • 3篇微生物群落
  • 3篇DGGE
  • 2篇氮素
  • 2篇羊草
  • 2篇羊草草原
  • 2篇有机碳密度

机构

  • 8篇中华人民共和...
  • 3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内蒙古农业大...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7篇杨殿林
  • 4篇张静妮
  • 4篇李刚
  • 4篇宋晓龙
  • 3篇李玉洁
  • 3篇赵建宁
  • 2篇文都日乐
  • 2篇赖欣
  • 2篇邹雨坤
  • 2篇刘红梅
  • 2篇张贵龙
  • 1篇张天瑞
  • 1篇陈秀蓉
  • 1篇王丽
  • 1篇赵树兰
  • 1篇赵帅
  • 1篇于雯超
  • 1篇多立安
  • 1篇易津
  • 1篇王杰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农业环境与发...
  • 1篇Journa...
  • 1篇Journa...
  • 1篇农业资源与环...

年份

  • 1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氮素和水分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酶活性和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被引量:42
2014年
在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分别设对照(N0)、1.5 g·m-2(N15)、3.0 g·m-2(N30)、5.0 g·m-2(N50)、10.0 g·m-2(N100)、15.0 g·m-2(N150)、20.0 g·m-2(N200)和30g·m-2(N300)(不包括大气沉降的氮量)8个氮素(NH4NO3)梯度和模拟夏季增加降水100 mm的水分添加交互试验,研究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量碳氮的影响。结果表明: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理化性质和生物学特性有显著影响。随施氮量的增加土壤总有机碳、全氮、硝态氮、铵态氮含量呈增加的趋势,相反,土壤pH值呈降低的趋势。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随施氮量的增加而升高,多酚氧化酶则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下降的趋势。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草原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有显著影响,高氮处理(N150、N200和N300)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碳含量,微生物氮含量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水分添加能够减缓氮素添加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提高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含量。草原土壤养分、土壤酶活性及土壤微生物量碳氮含量间关系密切,过氧化氢酶与全氮、总有机碳、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与铵态氮、硝态氮、全氮呈显著负相关。微生物量氮含量与土壤全氮、铵态氮、硝态氮含量以及过氧化氢酶和磷酸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与多酚氧化酶呈负相关;微生物量碳与过氧化氢酶呈负相关,与多酚氧化酶活性呈正相关。
王杰李刚修伟明宋晓龙赵建宁杨殿林
关键词: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微生物量碳微生物量氮
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对氮素和水分输入的响应
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连续2年灌溉与施氮肥处理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AOB)16S rRNA基因和古菌(AOA)amoA基因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化势在灌溉低肥(N30)和非灌溉高肥(N30...
王杰李刚修伟明宋晓龙赵建宁杨殿林
关键词:贝加尔针茅草原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DGGE
文献传递
Effects of Rest Grazing on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Stipa grandis Steppe in Inner Mongolia, China被引量:6
2014年
This study was aimed to evaluate the potential effects of rest grazing on organic carbon storage in Stipa grandis steppe of Inner Mongolia, China. Using potassium dichromate heating method, we analyzed the organic carbon storage of plant and soil in Stipa grandis steppe after rest grazing for 3, 6, and 9 yr.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as the rest grazing ages prolonged, the biomass of aboveground parts, litter and belowground plant parts(roots) of the plant communities all increased, meanwhile the C content of the biomass increased with the rest grazing ages prolonging. For RG 0, RG 3a, RG 6a, and RG 9a, C storage in aboveground vegetation were 60.7, 76.9, 82.8 and 122.2 g C m-2, respectively; C storage of litter were 5.1, 5.8, 20.4 and 25.5 g C m-2, respectively; C storage of belowground roots(0-100 cm) were 475.2, 663.0, 1 115.0 and 1 867.3 g C m-2, respectively; C storage in 0-100 cm soil were 13.97, 15.76, 18.60 and 32.41 kg C m-2, respectively. As the rest grazing ages prolonged, the organic C storage in plant communities and soil increased. The C storage of belowground roots and soil organic C wa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0-40 cm soil body. The increased soil organic C for RG 3a accounted for 89.8% of the increased carbon in vegetation-soil system, 87.2% for RG 6a, and 92.6% for RG 9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 sequestration cost, total cost for RG 3a, RG 6a, and RG 9a were 2 903.4, 5 806.8 and 8 710.2 CNY ha-1, respectively. The cost reduced with the extension of rest grazing ages, 0.15 CNY kg-1 C for RG 3a, 0.11 CNY kg-1 C for RG 6a and 0.04 CNY kg-1 C for RG 9a. From the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grassland plants, the spring was one of the two avoided grazing periods, timely rest grazing could effectively restore and update grassland vegetation, and was beneficial to the sustainable use of grassland. Organic C storage for RG 9a was the highest, while the cost of C sequestration was the lowest. Therefore, spring rest grazing should be encouraged because it was proved to be a very efficient grassland use pat
LI Yu-jieZHU YanZHAO Jian-ningLI GangWANG HuiLAI XinYANG Dian-lin
关键词:有机碳储量大针茅草原内蒙古草原休牧土壤有机碳
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与群落结构被引量:21
2011年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及扩增产物序列分析方法比较研究了呼伦贝尔5种草地类型(线叶菊草原、贝加尔针茅草原、羊草草原、大针茅草原、克氏针茅草原)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不同草地类型间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组成差异显著,羊草草原和大针茅草原相似性较高,相似度为67%,而其他3个草地类型间相似性较低,相似度均低于60%。羊草草原土壤nifH基因多样性最高,其次是克氏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和贝加尔针茅草原,线叶菊草原最低。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呼伦贝尔草原土壤固氮微生物大部分属于变形菌门的α-变形菌纲,分别隶属于慢生根瘤菌属、中慢生根瘤菌属、红假单胞菌属、固氮螺菌属。5种草地类型中,克氏针茅草原土壤中联合固氮菌和自生固氮菌居多,而其他4个草地类型均以共生固氮菌为优势生态类型。
文都日乐李刚杨殿林张静妮易津
关键词:呼伦贝尔草原NIFH基因系统发育分析
放牧与围栏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变化及微生物群落结构PLFA分析被引量:45
2011年
以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法和磷脂脂肪酸(PLFA)分析方法研究了放牧与围栏条件下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特征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放牧与围栏草地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和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氯仿熏蒸法分析结果表明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的含量介于166.6-703.5mg·kg^-1之间,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介于30.34-92.15mg·kg^-1之间,其中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最高,大针茅草原次之,克氏针茅草原则最低。放牧条件下,贝加尔针茅草原、大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显著低于围栏草地,克氏针茅草原则无显著变化。PLFA分析结果显示,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PLFAs种类、含量丰富,共检测出28种PLFA生物标记磷脂脂肪酸,并且以直链饱和脂肪酸和支链饱和脂肪酸为主,相对含量占总量的2/3左右,其中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含量最丰富,其围栏样地土壤的PLFA含量达到27.3nmol·g-1,大针茅草原和克氏针茅草原依次降低。围栏条件下,各类型草原土壤细菌脂肪酸与总PLFA含量均显著高于放牧草地,真菌脂肪酸含量则因草原类型不同各有差异;放牧导致各类型草原革兰氏阳性细菌PLFAs/革兰氏阴性细菌PLFAs(GPPLFAs/GNPLFAs)比值显著降低,而除了克氏针茅草原,细菌PLFAs/真菌PLFAs比值则显著升高。PLFAs主成分分析表明,放牧和围栏处理对内蒙古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产生影响,且围栏处理的影响程度大于放牧处理。经相关分析表明,氯仿熏蒸法和PLFA分析方法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且土壤微生物PLFAs与土壤有机质、全磷、硝态氮显著相关。
赵帅张静妮赖欣杨殿林赵建宁李刚邹雨坤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磷脂脂肪酸
氮素和水分添加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英文)被引量:6
2015年
应用PCR-DGGE技术研究了连续2年氮素、水分添加处理对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氨氧化细菌(AOB)16S r RNA基因和古菌(AOA)amo A基因遗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硝化势在水分添加低氮(N30)和非水分添加高氮(N300)处理下较对照显著升高(P<0.05),在水分添加高氮(N200、N300)处理下较对照急剧下降(P<0.05)。不同处理下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结构变化较氨氧化古菌敏感,氮素添加显著改变了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结构,在高氮素处理下,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指数有下降的趋势,而古菌的多样性则有升高的趋势,表明氨氧化古菌在高氮素下生长比较活跃。发育树分析的结果表明,非水分添加处理下,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由亚硝化螺菌属的Cluster 1、Cluster 3和Cluster 4组成,水分添加处理下由亚硝化螺菌属Cluster 3、Cluster 4和亚硝化单胞菌属的Cluster 6组成,而氨氧化古菌群落在水分添加处理下主要由泉古菌门的Cluster 1、Cluster 2和water lineage组成,在非水分添加处理下主要由泉古菌门的Cluster 1、Cluster 2和Cluster 5组成,两种水分输入机制下,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不同组成说明,水分在调节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方面有重要作用。此外,氨氧化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全氮,NH4+和NO3-的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古菌群落与其呈显著正相关,说明氨氧化细菌与古菌对氮素和水分添加有不同的且互补的反应机制。
王杰李刚赖欣宋晓龙赵建宁杨殿林
关键词:贝加尔针茅草原氨氧化细菌氨氧化古菌DGGE
内蒙古贝加尔针茅草原不同利用方式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被引量:21
2012年
基于Biolog-ECO技术,研究了贝加尔针茅草原在自由放牧、刈割和围封3种不同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不同的利用方式能显著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反映微生物活性的平均颜色变化率表现为围封>自由放牧>刈割,围封时土壤微生物群落代谢活性最高;不同的利用方式改变了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指数,自由放牧土壤微生物群落丰富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优势度指数均最高,围封次之,刈割最低。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自由放牧和刈割2种利用方式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碳源利用模式及代谢功能相似,而围封土壤微生物群落具有不同的碳源利用模式和代谢功能;糖类、氨基酸类和代谢中间产物及次生代谢物为土壤微生物利用的主要碳源。不同的利用方式改变了贝加尔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功能多样性。
张海芳李刚宋晓龙刘红梅张静妮杨殿林赵树兰多立安
关键词:针茅草原土壤微生物群落
春季休牧对内蒙古羊草草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被引量:17
2013年
为了揭示休牧对羊草草原有机碳储量的影响,以休牧3年(RG3a)、6年(RG6a)和9年(RG9a)的羊草草原为对象,采用重铬酸一浓硫酸外加热法,研究了不同休牧年限草原植物群落和土壤的有机碳储量变化。结果表明,地上植被生物量、凋落物量和根系生物量随着休牧年限的延长而逐渐增加。与长期自由放牧草地相比,植物群落和土壤有机碳储量均随休牧年限的延长而增多。长期自由放牧草地(RG0)、休牧3年、休牧6年和休牧9年植物群落地上部有机碳储量为65.17~98.69gC·m^-2,地表凋落物有机碳储量为3.07~10.84gC·m^-2;植物群落0~100cm地下根系有机碳储量为397.13~1480.28gC·m^-2,0~100cm土壤有机碳储量为28306.39~38372.46gC·m^-2。从固碳成本角度,总固碳成本随着休牧年限的延长而增加,最高为8710.20元·hm^-2,固碳成本分别为0.09、0.11、0.08元·kg^-1C。从现有数据显示,休牧9年的固碳量最高,固碳成本最低。春季休牧可以使草地植被得到有效的恢复与更新,有利于草地的可持续利用;随休牧年限的增加,草地有机碳储量增加,固碳成本基本呈现降低趋势。因此,综合现有指标的测定数据,春季休牧是一个非常好的草地利用措施,在休牧过程中草地是一个碳汇,应该鼓励持续进行。
李玉洁宋晓龙修伟明张贵龙刘红梅赵建宁杨殿林
关键词:休牧羊草草原有机碳密度有机碳储量
休牧对草原生态系统影响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3年
对退化草地进行合理休牧已成为当前退化草地生态恢复与重建的有效措施之一。退化草地通过实施休牧措施,对草地地上植被和凋落物及对地下植物根系和土壤等方面产生直接的影响。从植物群落特征变化看,群落高度、密度、盖度随休牧时期的延长主要有3种变化趋势:增加;先增加后降低;先显著降低后显著升高、再显著降低。从群落生物量看,休牧可显著提高草地生产力,地上生物量随季节的变化呈"S"型增长曲线,凋落物量呈"W"型动态变化,对植物地下生物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随着休牧年限增加,禾本科、豆科植物等优良牧草显著增加,菊科植物、杂类草、藜科、有毒有害植物在草群中的比重有所下降。休牧对土壤的恢复效果明显,土壤表层粘粒和粉粒比例总体呈上升趋势,容重随休牧年限的延长先降低后升高,含水量增加,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及速效氮、磷、钾含量均有所提高;土壤脲酶、磷酸单酯酶、脱氢酶、蛋白酶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氧化酶-多酚氧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则降低;微生物量提高;草原土壤种子库植物种类和数量增加;从休牧对草地碳储量影响来看,休牧使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明显的增加。但休牧时间过长,也不利于植被的正常发育和更新。为了能够更好地为制定科学的草原休牧策略服务,建议今后应加强休牧对退化草地植物多样性和生产力的影响,休牧对退化草地土壤种子库影响,不同类型、不同退化程度以及不同利用方式草地合理休牧季节、休牧期长短和休牧年限的研究。
李玉洁宋晓龙于雯超王慧张贵龙杨殿林
关键词:休牧草地生态系统植物多样性草地生产力土壤生态系统
呼伦贝尔沙地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被引量:4
2014年
采用PCR-DGGE技术和克隆测序分析方法,对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呼伦贝尔沙地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多样性及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进行探讨。结果表明,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氨氧化细菌16S rRNA基因Shannon指数均显著高于对照(裸地),其中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冰草(Agropyron cristatum)(AC)模式下Shannon指数最高,其他依次为单播柠条(UC)、单播冰草(UA)、柠条+羊柴(Hedysarum fruticosum)+冰草+披碱草(Elymus nutans)(ACHE)和单播羊柴(UH),各植被恢复模式不同程度地提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的多样性。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对照(裸地)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由亚硝化螺菌属的Cluster 2和Cluster 3组成,而5种植被恢复模式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由亚硝化螺菌属的Cluster 3和亚硝化单胞菌属的Cluster 6组成,植被恢复改变了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5种植被恢复模式在不同程度上提高了土壤各项理化指标。典范对应分析结果表明,pH值、有机质(OM)、全氮(TN)、全磷(TP)和土壤含水量(SM)对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影响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pH值、OM、TN、TP和SM各指标之间均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说明植被恢复过程中土壤氨氧化细菌群落结构组成的变化是土壤各项理化因子相互关联、共同作用的结果。
李刚修伟明王杰于雯超吴元凤赵建宁宋晓龙杨殿林
关键词:呼伦贝尔沙地植被恢复氨氧化细菌DGGE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