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5BSS003)

作品数:3 被引量:33H指数:3
相关作者:杨巨平更多>>
相关机构:南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丝绸之路
  • 1篇钱币
  • 1篇文化
  • 1篇文化交流
  • 1篇文化交融
  • 1篇文明
  • 1篇考辨
  • 1篇互动
  • 1篇交融
  • 1篇贵霜
  • 1篇SOTER

机构

  • 3篇南开大学

作者

  • 3篇杨巨平

传媒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西域研究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7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阿伊·哈努姆遗址与“希腊化”时期东西方诸文明的互动被引量:12
2007年
阿伊.哈努姆遗址是迄今为止在中亚地区原巴克特里亚(大夏)希腊人王国统治区域发现的唯一完整的希腊式城市。它的出土是希腊化文明研究史上的重大突破。它不仅是希腊人在中亚地区长期立足统治的见证,而且是东西方文明在这一地区相互交流融合的产物。从该遗址上,我们既可以感受到明显的希腊文化特征,也可以感受到当地文化的强烈影响。它说明,虽然有的文明可能在一段历史时间内借助于军事和政治手段的推动,凌驾于其他文明之上,但最终的结局仍然难免融入当地文化的汪洋大海之中。
杨巨平
希腊式钱币的变迁与古代东西方文化交融被引量:13
2007年
希腊式钱币出现于亚历山大开创的希腊化时代之初,流行演变于丝绸之路开通之后,消失于萨珊波斯灭亡与阿拉伯帝国建立之际。虽经千年历史变迁,但从整体上看,这类钱币的基本形制、材质、币值、重量、名称都没有根本的改变,只有正反两面的图案轮廓和铭文语种因王朝更替或发行者的变化而呈现出较大的差异。希腊式钱币是多元文化环境下的产物,它本身的创制、流通和演变就是丝绸之路上东西方文化交流融合的又一个缩影。
杨巨平
关键词:丝绸之路文化交流
“Soter Megas”考辨被引量:11
2009年
Soter Megas问题由来已久,近年新发现的碑铭钱币资料为此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契机。通过对公元前后巴克特里亚希腊人、塞人、月氏人、贵霜人互动关系的追溯,以及对贵霜前期钱币类型的比对,可以进一步证明:Soter Megas确实既非《后汉书》中的阎膏珍,也非"Rabatak铭文"中的Vima Taktu,而是那位受命于阎膏珍去"监领""天竺"的将军。他可能是印度-希腊人的后裔,曾任印度西北部的总督。待势力坐大后,割据一方,僭称王号,以"Soter Megas"自居。但他并非一位篡位者。他的钱币造型独特,与贵霜早期诸王钱币差异明显,表明他不可能是贵霜王系中的正式成员。
杨巨平
关键词:SOTER贵霜钱币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