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20060718)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2
相关作者:邰发道王建礼王慧春安小雷安书成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北方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田鼠
  • 5篇棕色田鼠
  • 3篇生精
  • 3篇生精细胞
  • 3篇精细胞
  • 2篇雄激素
  • 2篇胚后发育
  • 2篇睾丸
  • 2篇肌样细胞
  • 2篇激素
  • 2篇间质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变化
  • 1篇雄激素受体
  • 1篇雄激素受体表...
  • 1篇增龄变化
  • 1篇乳期
  • 1篇社会
  • 1篇神经元
  • 1篇神经元活性

机构

  • 5篇陕西师范大学
  • 4篇北方民族大学

作者

  • 5篇邰发道
  • 4篇王建礼
  • 2篇王慧春
  • 1篇贾蕊
  • 1篇于鹏
  • 1篇安书成
  • 1篇周立彪
  • 1篇安小雷

传媒

  • 1篇生命科学研究
  • 1篇兽类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Zoolog...
  • 1篇四川动物

年份

  • 3篇2010
  • 2篇2009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哺乳期棕色田鼠对非亲缘幼仔的行为反应被引量:2
2009年
通过观察产后2日(L2)、6日(L6)、10日(L10)、14日(L14)和20日(L20)的棕色田鼠母鼠对2日龄、6日龄、10日龄和14日龄非亲缘幼仔的攻击行为和衔回行为,探讨了哺乳期棕色田鼠的母性行为与非亲缘幼仔的发育(日龄或个体大小)及母鼠产后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哺乳前期(L2,L6),非亲缘幼仔的日龄大小显著影响母鼠的攻击行为(P<0.05);在哺乳中期(L10,L14)及后期(L20),非亲缘幼仔的日龄对母鼠的攻击行为没有显著影响(P>0.05)。在整个哺乳期,母鼠对14日龄非亲缘幼仔的攻击频次最高(P<0.05)。产后不同时间的母鼠对同一日龄非亲缘幼仔的攻击频次没有显著差异(P>0.05)。这些结果表明,哺乳期内的棕色田鼠对非亲缘幼仔的攻击与幼仔的发育有关,与母鼠的产后时间无关。
王建礼邰发道安书成
关键词:棕色田鼠
棕色田鼠睾丸和附睾雄激素受体表达的增龄变化被引量:3
2009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1、10、25、45及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中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的表达。结果发现:①睾丸间质细胞中:1日龄有AR表达,至10日龄和25日龄AR表达减弱,45日龄AR表达最强,至成体AR表达又减弱(P<0.05);②肌样细胞中:从1日龄至成体均有AR表达,25日龄AR表达最弱,45日龄AR表达最强,至成体AR表达又减弱(P<0.05)。③1日龄前精原细胞偶有AR表达,10日龄精原细胞没有AR表达;25日龄精子细胞有AR表达,45日龄精子细胞和部分精母细胞有AR表达,成体精原细胞和精母细胞及精子中有AR表达。④支持细胞中:性成熟前AR表达不明显,成体有AR表达。⑤从1日龄到成体,附睾中均有AR表达。这些结果表明,雄激素在棕色田鼠睾丸间质细胞、肌样细胞和生精细胞的表达随个体的发育阶段而变化;雄激素可促进青春期棕色田鼠间质细胞的功能与分化,肌样细胞在精子发生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同时,雄激素对附睾功能有调控作用。
王建礼王慧春邰发道
关键词:棕色田鼠睾丸间质细胞肌样细胞生精细胞
棕色田鼠睾丸及附睾胚后发育的形态学变化被引量:8
2010年
通过组织学方法,对产后1d、10d、25d、45d、60d及70d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发育进行了观察,以探讨其精子发生特点。结果发现,1d棕色田鼠的生殖细胞主要是生殖母细胞和前精原细胞;10d出现大量精原细胞,睾丸间质细胞明显;25d出现精子细胞;45d有少量精子出现;60d和70d具有各级生精细胞,睾丸生精小管和附睾内出现大量成熟精子。睾丸生精小管管径和生精上皮厚度随日龄增加,于60d达到最大;附睾管腔直径和附睾上皮厚度也于60d达到最大。这些结果表明,棕色田鼠在生后45d左右进入青春期,60d左右达到性成熟,精子的产生及成熟与附睾的发育同步。
王建礼王慧春邰发道
关键词:棕色田鼠生精细胞附睾
父本剥夺对子代棕色田鼠同性间行为及相关脑区神经元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
2010年
为探究父本剥夺对子代棕色田鼠(Microtus mandarinus)同性间行为及相关脑区神经元活性的影响,本实验观察了父本缺失子代棕色田鼠成年后社会互作实验和相关脑区Fos蛋白的表达情况。社会互作实验结果显示,与雄性对照组相比,雄性父本剥夺组田鼠对另一雄性个体的探究和聚团行为显著减少(P<0.01);与雌性对照组相比,雌性父本剥夺组田鼠对另一雌性个体的探究行为有减少的趋势,对视和自饰行为显著减少(P<0.05);但父本剥夺组雌雄棕色田鼠静止时间均显著增加(P<0.05)。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通过短暂社会互作后,与雄性对照组相比,父本剥夺组雄性在终纹床核(bed nucleus of the stria terminalis,BST)、杏仁中央核(central nucleus of the amygdale,Ce)和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 of the hypothalamus,PVN)Fos阳性神经元数量显著增加(P<0.01);与雌性对照组相比,父本剥夺组雌性在终纹床核(BST)和室旁核(PVN)阳性神经元数量也极显著增加(P<0.01)。综上,父本剥夺可能导致幼仔成年后社会性和活动性下降,并可能增加成年后应激反应相关脑区的神经元活性。
于鹏贾蕊安小雷邰发道
关键词:棕色田鼠FOS
棕色田鼠睾丸和附睾胚后发育中的睾酮表达
2010年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研究了产后1、10、25、45、60日龄(成体)5个发育阶段的棕色田鼠(Lasiopodomys mandarinus)睾丸和附睾组织内睾酮的免疫阳性反应.1日龄和10日龄,棕色田鼠睾丸生精小管内的前精原细胞胞质中有睾酮阳性表达.25日龄,有许多精子细胞产生,睾酮主要集中于精子细胞胞质表达.45日龄,精母细胞和精子中也有睾酮表达.成体精原细胞、精母细胞、精子细胞和精子中均有睾酮表达.1日龄至成体睾丸间质细胞和肌样细胞均有睾酮表达,25日龄时表达最强(P<0.05).1日龄至成体附睾上皮细胞和连接组织有睾酮表达,成体附睾管内的大量精子有睾酮表达.这些结果说明,棕色田鼠从出生到性成熟过程中,在精子发生的各阶段,睾酮对生精细胞的分化增殖有直接的调控作用,这种调控作用随发育阶段不同具有可变性,同时,附睾的功能和精子的成熟也受到睾酮的调节.
王建礼王慧春周立彪邰发道
关键词:棕色田鼠间质细胞肌样细胞生精细胞雄激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