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033)

作品数:12 被引量:117H指数:8
相关作者:王鹏王鹏张华丁明军陈波更多>>
相关机构:江西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山西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鄱阳湖湿地与流域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江西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6篇土地利用
  • 4篇水体
  • 3篇水质
  • 3篇鄱阳湖
  • 3篇污染
  • 3篇流域
  • 3篇赣江流域
  • 2篇氮磷
  • 2篇溶解态
  • 2篇土地利用方式
  • 2篇土地利用结构
  • 2篇污染来源
  • 2篇无机氮
  • 2篇硝态氮
  • 2篇金属
  • 2篇金属元素
  • 2篇缓冲区
  • 2篇
  • 1篇氮磷污染
  • 1篇氮磷营养

机构

  • 12篇江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山西大学
  • 1篇吉安市第一中...

作者

  • 12篇王鹏
  • 9篇王鹏
  • 7篇张华
  • 5篇丁明军
  • 4篇陈波
  • 3篇齐述华
  • 2篇王鹏
  • 2篇陈多多
  • 1篇袁瑞强
  • 1篇吴敦银
  • 1篇陈世龙
  • 1篇李传琼
  • 1篇李微
  • 1篇李燕

传媒

  • 4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湖泊科学
  • 2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环境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赣江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无机氮的影响被引量:17
2015年
赣江无机氮是鄱阳湖氮素输入的主要来源,查明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无机氮的影响对鄱阳湖的富营养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年1月和6月对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NO-3-N和NH+4-N的浓度测定,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类型等级划分,利用相关分析和冗余分析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赣江无机氮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空间尺度的子流域划分方式对赣江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与无机氮浓度的相关性有较大影响.与NO-3-N相比,选择更小的子流域划分尺度有助于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对NH+4-N浓度的影响;在温度较高、微生物活动强烈的季节,也应选择更小的子流域划分尺度研究土地利用方式对无机氮浓度的影响.一级土地利用分类下,赣江流域水田、水域对NO-3-N起"源"作用,林地、草地起"汇"作用;居民建设用地对NH+4-N起"源"作用,林地起"汇"作用.二级土地利用分类下,水田中丘陵水田是赣江NO-3-N浓度的主要来源,其次为平原水田,山区水田最小.居民建设用地中的城镇用地和其它工矿建设用地是赣江NH+4-N的主要污染来源,农村用地是NO-3-N的主要污染来源.
王鹏王鹏齐述华
关键词:无机氮土地利用
袁河水系溶解态痕量金属元素分布特征及来源分析被引量:2
2021年
为研究袁河水系水体溶解态痕量金属元素污染来源与水质状况,分别于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在袁河干流和支流采集38个表层水样,检测了痕量金属元素Cr、Fe、Mn、As、Al、Cd、Ni和Tl的浓度.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袁河水系痕量金属元素的时空特征,基于痕量金属元素水质指数评价袁河痕量金属元素污染程度,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探讨痕量金属元素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袁河部分金属元素时间或空间差异显著,Cr、Cd、As浓度在丰、枯水期之间差异显著,Fe、Cd、Tl浓度在干、支流之间差异显著.袁河丰、枯水期污染程度相似,主要污染河段位于宜春河段和新余河段,重度污染采样点基本上位于支流.痕量金属元素中Cr、Fe、As主要来源于城市废水,工业活动和采矿活动;Ni、Cd、Tl主要来源于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Mn、Al主要来源于自然活动和采矿活动.本研究可以为袁河流域的痕量金属元素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曾婷王鹏王鹏张华张华丁明军
关键词:污染评价
鄱阳湖水体氮磷污染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6年
综述了鄱阳湖水体营养盐的污染状况和发展趋势,结果表明:鄱阳湖总氮(TN)含量在20世纪90年代增速快,2000年后缓慢增长,总磷(TP)含量保持稳定,TN、TP含量呈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的特征;湖区氮磷污染总体呈东部和南部污染重,西部和北部污染轻的特征;入湖河道输入是鄱阳湖氮磷污染的主要来源,其中赣江贡献率最大,修河最小;目前研究存在采样频率低、数据共享机制不健全、迁移转化机理研究少等问题.
陈波王鹏王鹏
关键词:鄱阳湖氮素磷素污染来源
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的赣江硝态氮浓度和氮稳定同位素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5年
赣江硝态氮(NO3--N)是鄱阳湖氮素输入的主要来源,查明赣江NO3--N来源对鄱阳湖的富营养化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年1月和6月对赣江干流和主要支流NO3-N浓度和δ15N-NO3-的测定,通过不同空间尺度和土地类型等级划分,分析土地利用方式影响下的赣江NO3--N浓度和δ15N-NO3-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枯水期和丰水期NO3--N浓度分别为0.52~4.58mg/L和0.81~2.60mg/L,均值没有显著性差异;枯水期和丰水期的δ15N-NO3-范围分别为一1.31‰~8.60‰和2.49%0~8.51‰,枯水期均值显著小于丰水期.较大空间尺度的土地利用类型与NO3--N浓度和δ15N-NO3-有更显著的相关性.赣江NO3--N浓度、δ15N-NO3-与水田、居民建设用地和水域呈显著正相关,与林地、草地呈显著负相关,这种相关性在丰水期减弱.与一级土地利用分类相比,二级土地利用分类能更好地体现土地利用类型与NO3--N浓度的相关性,但对土地利用类型与δ15N-NO3-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提高.农业用地,特别是丘陵水田和平原旱地,是赣江NO3--N主要的污染来源;与长江流域其它地区相比,赣江流域NO3--N的生活污水来源比例较小.
王鹏王鹏王鹏
关键词:鄱阳湖硝态氮土地利用
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鄱阳湖流域赣江水质的影响被引量:23
2020年
于2015年1月和7月采集赣江干流及支流34个采样点水样,测定电导率、水化学离子、无机氮等水质指标.利用赣江流域2014年30 m分辨率的土地利用数据,以流域景观类型占比表征土地利用结构,景观指数表征景观格局;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ioenv分析、Mantle检验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分析流域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对赣江水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上游Cl-、Na+浓度最高,中游电导率、Cl-、Na+、K+、Ca2+等水质指标最低,下游电导率、HCO3-、SO42-、Mg2+、Ca2+、NO3--N等水质指标最高.居民建设用地是对水质影响最显著的单一土地利用类型.林地、水田与居民建设用地是对水质影响最显著的土地利用类型组合.平均最近邻体指数是对水质影响最显著的单一景观指数,斑块个数、斑块聚集度指数、平均最近邻体指数是对水质影响最显著的景观指数组合.枯水期土地利用结构和景观格局对水质的贡献率分别为41.1%和17.2%,景观格局对水质的贡献率(17.2%)均为和土地利用结构的交互作用,无独立贡献部分;丰水期二者对水质贡献率分别为51%、53%,交互作用部分为37%.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结构与景观格局都对赣江水质有较大影响,二者的交互作用在该影响中占有重要地位,且枯水期景观格局对水质的影响涵盖在与土地利用结构的交互作用中.
徐启渝王鹏王鹏舒旺张华张华
关键词:赣江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指数水质
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袁河溶解态金属元素的影响
2022年
为研究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袁河水体溶解态金属元素的影响,在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于袁河干流及支流设置38个采样点采集表层水样,测定金属元素Al、Fe、Cr、Mn、Cd、As、Tl和Ni的浓度.采用相关分析、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模型与方差分解等方法探讨缓冲区和子流域尺度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金属元素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和地形特征对袁河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均具有较大影响,且二者解释能力大小接近.土地利用中的建设用地和农田,以及地形特征中的高程积分是研究区内金属元素主要影响因素,与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呈正相关,按影响能力排序为,建设用地>高程积分>农田.②土地利用方式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的解释能力在缓冲区尺度最高,地形特征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的解释能力在子流域尺度和缓冲区尺度大小接近,二者交互作用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的解释能力在缓冲区尺度最高.③土地利用方式在缓冲区尺度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变化解释能力枯水期高于丰水期,地形特征在所有尺度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变化解释能力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二者交互作用对溶解态金属元素浓度的影响枯水期高于丰水期.以上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方式和地形特征是驱动袁河金属元素变化的重要因素,根据地形特征加强相应最佳空间尺度上土地利用的管理对金属元素污染的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曾婷王鹏王鹏陈世龙舒旺徐启渝黄益平丁明军丁明军
关键词:金属元素土地利用地形特征
不同空间划分方式下袁河流域景观结构对水质的影响被引量:13
2020年
近年来景观结构的水文效应受到关注,研究不同空间划分方式下景观结构对河流营养盐、重金属变化的影响机制对于流域生态保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于2018年7月和2019年1月在袁河干流及支流38个采样点采集水样,测定水体营养盐类污染指标(DO、NO-3-N、NH+4-N、TP和DOC浓度)和重金属类污染指标(Cr、Mn、Fe、Cu、Zn、As、Cd和Pb浓度).基于前向变量选择、冗余分析等方法,筛选景观结构指标,量化其在不同尺度下对水体营养盐、重金属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1)农田、斑块密度(PD)、斑块聚集指数(COHESION)及散布与并列指数(IJI)是影响水体营养盐变化的主要指标.林地、建设用地(Res)、平均最近邻体距离(ENNMN)和最大斑块指数(LPI)的组合是影响重金属变化的主要指标.(2)在河岸缓冲带与圆形缓冲区划分方式下,景观结构均在100 m尺度对营养盐变化解释能力最强,平均解释率分别为31.5%、24.3%,均在1000 m尺度对重金属变化解释能力最强,平均解释率分别为32.0%、42.6%.(3)100 m河岸缓冲带和子流域尺度分别是景观结构影响水体营养盐、重金属变化的最佳空间尺度,平均解释率分别为31.5%、42.8%.以上结果表明,针对水体不同的污染类型,采用对应的划分方式及缓冲尺度有助于提高定量分析精度,为流域水环境保护、景观优化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徐启渝王鹏王鹏张华张华
关键词:景观结构水质缓冲区
赣江南昌段丰水期细菌群落特征被引量:27
2016年
细菌群落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次研究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赣江南昌段丰水期(4~8月)细菌群落特征.结果表明,赣江南昌段细菌优势类群为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41.18%)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31.79%),其次为厚壁菌门(Firmicutes,10.04%),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7.26%),蓝藻菌门(Cyanobacteria,4.01%).在属分类水平上,相对丰度最高的是hgc I_clade(16.39%).赣江南昌段细菌丰度和多样性在城区上游、城区中心和城区下游采样点间没有显著差别,在不同月份有显著差别.除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外,其它门水平分类细菌相对丰度在不同月份都有显著差异;不同采样点中,只有Proteobacteria差异显著(主要是Betaproteobacteria差异显著),其它门水平分类细菌相对丰度在不同采样点的差异均不显著.温度和流量是影响河流细菌群落的主要因子,其中温度与细菌可操作分类单元(OTU)相关性更高,流量则与门分类水平细菌相关性更高,暴雨径流中Firmicutes取代Actinobacteria和Proteobacteria成为丰度最高的菌群.温度、流量和电导率(EC)是影响OTU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流量和温度是影响门水平细菌群落的最佳环境因子组合.河水化学指标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小于温度、流量等水文气象条件.
王鹏王鹏陈波李传琼
关键词:高通量测序细菌群落结构环境影响因子
赣江水体无机氮分布特征被引量:1
2014年
于2013年1月(枯水期)、6月(丰水期)对赣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24个采样点进行水样采集,分析研究了赣江水体NO3--N、NH4+-N以及NO2--N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赣江水体无机氮的主要形式为NO3--N,约占78%,其次为NH4+-N,NO2--N含量很小,平均浓度低于0.02 mg/L。赣江枯水期NO3--N平均含量为1.86 mg/L,略高于丰水期的1.74 mg/L;枯水期NH4+-N含量为0.59mg/L,高于丰水期的0.45 mg/L。枯水期赣江流域上游到下游NO3--N和DIN含量呈现先下降后逐渐上升的趋势,NH4+-N含量在赣州附近出现最大值,其次在南昌下游赣江南支,其他地区含量较小,反映了城市污水排放对NH4+-N的影响。丰水期上游至下游NO3--N含量呈逐渐下降趋势,但降幅不大,NH4+-N含量变化趋势与枯水期相似。主要支流中枯、丰水期以S06样点(桃江)的DIN含量和NO3--N含量最高,主要原因为桃江流域农业化肥的氮输入;其次为S18样点(袁水),可能与新余市大量排放工业废水有关。
陈多多吴敦银王鹏李微
关键词:无机氮赣江流域氨态氮硝态氮
袁河流域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水体碳、氮、磷的影响被引量:12
2021年
为探明土地利用方式对袁河水体碳、氮、磷浓度的影响,于2018年8月(丰水期)和2019年1月(枯水期)在袁河干流和支流38个采样点采集水样并测定碳、氮、磷(DOC、NO_(3)^(-)-N、NH_(4)^(+)-N和TP)浓度.将流域划分为子流域和沿河岸不同距离(100、200、300、400、500、1000和2000 m)缓冲区,结合Pearson相关性分析、冗余分析(redundancy analysis,RDA)和回归分析等方法,量化不同尺度土地利用方式对干支流碳、氮、磷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建设用地、农田、水域是袁河水体碳、氮、磷浓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建设用地对NH_(4)^(+)-N、DOC和TP浓度影响最大,水域、农田分别对NO_(3)^(-)-N、DOC浓度影响较大.②土地利用方式对干流碳、氮、磷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大于支流,丰、枯水期对干流碳、氮、磷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分别为47.2%、36.7%,对支流的解释量分别为23.2%、26.4%.③土地利用方式对干流DOC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在丰水期低于对TP、NH_(4)^(+)-N和NO_(3)^(-)-N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在枯水期高于对TP、NH_(4)^(+)-N和NO_(3)^(-)-N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土地利用方式对支流DOC浓度变化的解释量在丰、枯水期均高于对TP、NH_(4)^(+)-N和NO_(3)^(-)-N浓度变化的解释量.④缓冲区尺度土地利用方式对河流碳、氮、磷浓度的影响大于子流域尺度,且干流缓冲区大于支流缓冲区.随缓冲区尺度增加,土地利用方式对水体碳、氮、磷浓度变化的解释能力在干流丰水期和支流枯水期均先增后降,在干流枯水期和支流丰水期的解释能力逐渐增强.研究显示,加强缓冲区土地利用方式的管理,特别是对干流建设用地点源污染和支流农田面源污染的控制,是袁河水环境管理的关键.
黄益平王鹏王鹏舒旺丁明军丁明军张华
关键词:土地利用缓冲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