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9CZX023)

作品数:22 被引量:19H指数:3
相关作者:吴先伍王振钰吴兴华陈静李晓明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师范大学安徽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国家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经济管理社会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哲学宗教
  • 3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他者
  • 6篇伦理
  • 5篇哲学
  • 3篇视域
  • 3篇他者视域
  • 3篇孔子
  • 2篇道德
  • 2篇演进逻辑
  • 2篇中国伦理
  • 2篇人际
  • 2篇人际和谐
  • 2篇审美静观
  • 2篇权利
  • 2篇自我
  • 2篇荀子
  • 2篇荀子哲学
  • 2篇伦理范式
  • 2篇伦理视域
  • 2篇救赎
  • 2篇勒维纳斯

机构

  • 21篇安徽师范大学
  • 2篇安徽中医药高...

作者

  • 10篇吴先伍
  • 9篇王振钰
  • 2篇吴兴华
  • 2篇陈静
  • 1篇刘桂荣
  • 1篇郭淑新
  • 1篇李晓明

传媒

  • 2篇齐鲁学刊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井冈山大学学...
  • 1篇哲学动态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江淮论坛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唯实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商贸职业...
  • 1篇安徽电气工程...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青岛农业大学...
  • 1篇思想理论教育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10篇2010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他者视域中的中国伦理范式转型研究——以“诚信”范畴的内涵嬗变为例
2010年
中国伦理的范式转型已成为当代学界的共识,而一种伦理范式的真正确立最终依赖于自身规范基础的阐明与辩护。其中,"诚信"作为中国传统道德和现代伦理的共有范畴,其内涵及其形上哲学基础经历了从本体到主体乃至他者伦理的嬗变。在我与他者的伦理关系成为当代伦理学关切的核心对象时,以诚信范畴为依托,从他者视域管窥中国伦理范式的建构与转换,不仅有利于诠释传统伦理的后现代内涵,同时也为当代中国诚信体系的建构奠定了范式平台。
王振钰
关键词:诚信伦理范式本体他者
共时·历时·悖时——勒维纳斯的时间观念
2009年
在勒维纳斯看来,人们总是将时间理解为共时,认为过去、现在与未来都是高度同一的,但真正的时间是一种历时,过去、现在、未来之间迥然不同。这种不同所蕴含的是他者与我之间的绝对差异性,这种差异导致我必须无条件地为他者负责。而这种无条件地为他者负责就是悖时。
吴先伍
关键词:勒维纳斯共时他者
孔子仁学中的“他人”被引量:3
2013年
由于孔子是在具体的社会关系当中来展开自己的仁学理论,仁学就必然会直接讨论我与他人之间的关系,所以,仁学可以被看作是一门人己之间的学问。孔子对于自我的否定,实际上是为了给他人留出足够的空间,以便我能更好地接纳他人,保证他人在被接纳的过程中不被自我所裁剪。而孔子对于自我的强调,是要敦促人们勇敢地承担起对于他人的责任,因为为他人承担责任既是不可推卸的天命,也是我们无法偿清的债务。
吴兴华
关键词:孔子仁学
列维纳斯哲学中的“欲望”概念被引量:5
2011年
现代西方哲学存在着非常明显的生活化趋向,一些日常生活问题开始进入哲学家的视野,一些日常生活语言也陆续进入哲学话语体系之中,从而使哲学呈现出玄远与切近、高蹈与尘俗的统一。现代著名的法国哲学家列维纳斯也不例外,他在自己哲学中使用了“疲惫”、“失眠”、“享用”、“繁衍”等高度生活化的词汇,其中尤为值得关注的就是“欲望”(desire)概念。
吴先伍
关键词:现代西方哲学列维纳斯欲望日常生活问题话语体系生活语言
责任先于权利——他者视域中安徽和谐生态建设的伦理基石
2011年
“十二五”时期,安徽省要在承接产业转移、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实现生态和谐,除了在制度上加大对环境污染主体的整治力度,还应当借鉴西方他者伦理学中责任先于权利的观念,坚持环境至上的原则,确立为他者负责的责任观并将安徽传统的自然观进行现代转换。
王振钰
解脱与救赎——近代中国审美静观的路径分歧与演进逻辑
2010年
近代中国学者引介西方美学并以此观照和改造中国传统美学,提出了审美静观说。在立人启蒙的同一历史语境下,由于个性气质、文化心态的差异,服膺叔本华意志美学的王国维和汲取席勒美学思想的丰子恺分别形成了"人生解脱"和"人性救赎"两种路径的审美静观思想。梳理近代中国审美静观的路径分歧及其演进逻辑,管窥近代中国美学思潮的时代变迁,探讨近代中国学者美学本土化的心路历程及其经验得失,诠释中国传统美学的后现代价值。
王振钰
关键词:审美静观人性救赎演进逻辑
从“分”看荀子哲学中的“他人”思想
2012年
荀子哲学中的"他人"思想主要体现在关于"分"的论述中。一方面,他通过"天人之分",将人从神秘化之"天"中分离出来,凸显了个体的独立存在与价值,在确保人类主体地位的同时,赋予"他人"以个体的独立性。"他人"对于"我"也是独立的,不能被同一化,因此,"我"与"他人"的关系自然成为荀子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另一方面,荀子通过人类社会的"明分使群",超越孔孟儒学中"我"对"他人"道德伦理示范的单向维度,提出了具有现代"他人"思想内涵的"我"与"他人"各尽其职、和合相宜的伦理思想。荀子的"他人"思想对于消融当下社会矛盾与冲突、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意义。
刘桂荣郭淑新
关键词:荀子天人之分明分使群
他者作为自由的基础与目的——他者伦理视域中的安徽人际和谐建设
2011年
追求邻里和谐历来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随着现代性境域下传统伦理道德的式微与市场经济下市民社会的形成,个人主义乃至道德虚无主义盛行,他人成为自我实现目的的手段或工具。他者哲学的代表人物列维纳斯在汲取现象学中他人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他者与自我非同一的绝对他性,从而将他者作为主体自由的基础与目的,建构起"责任先于自由"、"我为他者负责"的责任主体观。从他者视域诠释中国传统文化中调节人际关系的伦理道德,不仅有助于实现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对当代建构和谐社会、尤其是人际和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王振钰陈静
关键词:人际和谐
他者伦理视阈中的身心和谐问题
2011年
从他者伦理学角度看,身心和谐依赖于把"我他关系"在个人生活中的核心位置予以归位,需要实现"我"与"大写的他者"及"小写的他者"的和谐。与"大写的他者"的和谐,意味着对神圣事物的敬畏之心的保持;与"小写的他者"的和谐,指与具体的他人的和谐,它依赖于充分的公共生活和牺牲精神。
李晓明吴先伍
关键词:身心和谐他者人格自我实现
墨子哲学中的他人被引量:1
2011年
墨子哲学思想核心是兼爱,"兼"的整体性的内涵就意味着我与他人之间具有无法分割的紧密联系,而这种联系也就决定了我必须没有等差地去"爱"所有的他人,并为了他人的利益而奋斗。而实现爱利他人的根据和保证则是"天志"与"鬼神"。
吴先伍
关键词:墨子兼爱天志鬼神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