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2013CB955901)

作品数:4 被引量:4H指数:1
相关作者:张云翔李永项康树刚王旭龙鲜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 2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黄土
  • 2篇更新世
  • 2篇M
  • 1篇地磁
  • 1篇第四纪
  • 1篇动物地理
  • 1篇动物生态
  • 1篇中国黄土
  • 1篇释光测年
  • 1篇气候意义
  • 1篇迁徙
  • 1篇重磁化
  • 1篇晚更新世
  • 1篇末次冰期
  • 1篇黄土地层
  • 1篇古地磁
  • 1篇古气候
  • 1篇古气候意义
  • 1篇光释光
  • 1篇高斯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西北大学

作者

  • 2篇李永项
  • 2篇张云翔
  • 1篇武振坤
  • 1篇周卫健
  • 1篇鲜锋
  • 1篇强小科
  • 1篇王旭龙
  • 1篇康树刚

传媒

  • 2篇地球环境学报
  • 1篇西北大学学报...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中国东北末次冰期松原黄土的释光测年及其古气候意义初探被引量:2
2017年
本文以中国东北松原黄土为研究对象,通过光释光测年建立其末次冰期年代标尺,并探讨磁化率和平均粒径这两个黄土研究中常用的气候替代性指标的可能指示意义。采用成熟的细颗粒石英单片再生(SAR)光释光(OSL)测年技术获得了松原剖面顶部5.5 m年代6个,并获得了2 cm间距的低频磁化率和平均粒径这两个常规参数。石英OSL测年相关检验证实了该技术测量松原黄土的可靠性。测年结果表明,松原剖面顶部5.5 m主要沉积于末次冰期的中晚期,即约5.5—1.8 m((52.18±3.47)—(27.76±1.77)ka)主要堆积于深海氧同位素阶段(MIS)3中晚期,而顶部1.8—0.4 m((27.76±1.77)—(20.61±1.31)ka)堆积于MIS2早期。磁化率自52.18±3.47 ka到27.76±1.77 ka经历了先小幅降低又小幅升高,波动幅度较小,而自27.76±1.77 ka以后,磁化率值呈整体下降并呈现大幅度摆动。平均粒径则自52.18±3.47 ka到46.80±3.13 ka呈明显变小趋势,自46.80±3.13 ka到约20 ka变化不大,自约20 ka以后,平均粒径由约40μm陡然增加至约140μm,并在之后稳定在这一水平。测试结果对比显示,磁化率和粒度的变化不具有明显的相位关系,且同黄土高原渭南剖面末次冰期磁化率和平均粒径的变化也表现出明显的不一致现象。因此,在对松原黄土剖面的研究中,将磁化率和平均粒径分别作为东亚夏季风和冬季风的替代性指标使用时要慎重。
王松娜王旭龙康树刚
关键词:末次冰期磁化率古气候
中国更新世环境演变与部分食虫类迁徙响应被引量:1
2015年
以山羊寨动物群中的食虫类为研究基础,讨论了中国Erinaceus,Sorex,Crocidura,Scaptochirus和Neomys5属食虫类更新世以来在中国的时空分布变化,并与相关现生属种的地理分布进行比较,结合现代动物地理、动物生态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中国北方更新世以来的环境变化具有暖干化趋势。
张云翔李永项
关键词:更新世动物地理动物生态
中国黄土中松山-高斯极性倒转事件记录的空间对比
2014年
前人古地磁学研究表明,中国黄土不同剖面中松山-高斯(M/G)地磁极性转换界线记录层位并不一致,有的记录在黄土中,有的记录在红粘土中,这种不一致现象将可能影响到基于古地磁的黄土年代框架的建立及与全球气候记录的准确对比。针对这一问题,选取目前已有的典型黄土剖面中M/G地磁极性转换研究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尝试采用磁化率-深度曲线的空间对比来检验不同剖面M/G界线层位记录的差异,结果表明中国黄土中M/G界线均记录在由磁化率-深度曲线所反映的"黄土L33层",说明黄土中M/G界线层位记录不一致的现象可能主要是由于地层划分方案的差异所致。根据这一思想,论文尝试对传统的洛川、西峰黄土地层划分方案进行部分修订,并简要介绍了M/G界线记录的海陆对比差异和未来利用宇宙成因核素10Be示踪M/G极性倒转事件过程的可能性,以期为研究黄土中地磁极性转换过程和确切层位提供一种新方法。
谢兴俊周卫健鲜锋武振坤
关键词:第四纪黄土地层M
萨拉乌苏动物组合对Heinrich事件的反映被引量:1
2013年
萨拉乌苏动物组合包括下部的萨拉乌苏动物群和上部城川动物群,前者含有水牛和古菱齿象等化石,属于晚更新世中期,环境较为温凉湿润;后者以野驴和披毛犀为主,属于晚更新世晚期,代表较干冷的气候环境。综合两者的动物组合、测年结果及其生态特点,显示前者应该是末次冰期中期的温凉湿润环境,而后者则应为末次冰盛期的前夜,应该是另一次Heinrich事件H2的动物组合。
张云翔李永项
关键词:HEINRICH事件晚更新世
黄土高原西北部古浪黄土松山-布容(M/B)极性倒转特征与重磁化机制探讨
<正>近年来松山—布容(M/B)古地磁极性倒转在黄土高原不同剖面以及海洋沉积物中记录位置的差异受到广泛关注与讨论,但是在其记录位置差异的机制等方面还缺乏较为统一的认识。本研究对位于黄土高原西北缘、沉积速率高、受后期降水和...
陈艇强小科赵辉孙有斌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