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087)

作品数:11 被引量:88H指数:5
相关作者:展秀丽严平韩磊白一茹王幼奇更多>>
相关机构:宁夏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天合数维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7篇土壤
  • 3篇治沙
  • 3篇防沙
  • 3篇防沙治沙
  • 2篇沙区
  • 2篇土壤含水量
  • 2篇含水量
  • 2篇风沙土
  • 1篇地统计
  • 1篇地统计分析
  • 1篇信息系统
  • 1篇畜牧
  • 1篇畜牧业
  • 1篇蒸散
  • 1篇蒸散量
  • 1篇整治
  • 1篇治理区
  • 1篇沙漠化
  • 1篇沙漠化治理
  • 1篇陕北农牧交错...

机构

  • 11篇宁夏大学
  • 4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地拓科技...
  • 1篇北京天合数维...

作者

  • 11篇展秀丽
  • 4篇严平
  • 4篇韩磊
  • 2篇王幼奇
  • 2篇白一茹
  • 1篇南岭
  • 1篇杜灵通
  • 1篇杨晨阳

传媒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土壤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地理科学
  • 1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草地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农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GIS技术的青海湖流域综合整治类型区划分及整治方向被引量:11
2015年
根据青海湖流域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特征,以2009年青海湖流域植被分布图为底图,结合DEM高程数据、青海湖流域草场类型图以及青海湖流域行政区划图,综合考虑青海湖流域海拔、植被分布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采用ArcGIS软件对青海湖流域进行3级划分,在分区的基础上提出各类型区生态与环境治理的基本思路与方向,提出各类型区综合治理土地沙漠化、湿地萎缩和草地退化等生态与环境问题的途径与对策。
展秀丽严平谭遵泉
青海湖防沙治沙区土壤微生物特征初步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选择了青海湖防沙治沙措施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和室内实验分析,对该措施区及流动沙区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垂直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微生物总数量为沙岛半固定沙丘>克土丘间地>克土灌丛>沙岛灌丛>湖东种羊场草方格区>流动沙丘>克土沙棘草方格>克土青杨草方格>示范区近年设置的草方格区。(2)早期治理区,植被覆盖较高,微生物数量垂直分布表现为上层的高于下层,微生物含量也较其他点高。(3)流动沙丘及草方格治理的沙丘,微生物数量非常少,而且下层的稍高于上层,这是因为流动沙丘下层土壤水分状况较好。
展秀丽严平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防沙治沙
宁夏河东沙区防沙治沙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和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被引量:7
2015年
为探讨宁夏河东沙地沙漠化治理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选取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采样、室内试验以及地统计学数据分析,得出以下结果:研究区内有机质含量为0.5~3.48g·kg^(-1),均值为1.34g·kg^(-1),含量较低,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有机质含量从北向南呈递减的态势,呈带状分布,空间变异较高,该研究区有机质含量最低是在西北地区,含量普遍在0.8~1.05g·kg^(-1),有机质含量高的地区位于研究区域南部,分布较少,此地有机质含量在2.20~2.36g·kg^(-1)之间。土壤含水量较低,平均值为0.75%,Kriging插值结果表明,该研究区表层土壤含水量的分布存在空间变异,由北向南递减。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较高的空间自相关性,土壤有机质含量的空间相关范围相对较大,为36.69m,土壤含水量的空间自相关距离较小,为8.48m。
展秀丽杨晨阳韩磊
关键词:土壤水分空间异质性地统计分析防沙治沙
Hargreaves模型在黄土高原地区的应用与改进被引量:1
2013年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55个气象站30年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PM)公式作为计算ET0的标准,探讨了Hargreaves公式在黄土高原地区的适用性,并对Hargreaves公式进行了修正。结果表明,Hargreaves公式不宜直接应用于黄土高原地区,但修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计算的3d或更长时间尺度的ET0与PM公式计算的结果吻合度较高。可见,修正后的Hargreaves公式在黄土高原地区具有可行性。
王幼奇白一茹展秀丽
关键词:PENMAN-MONTEITH公式参考作物蒸散量黄土高原
宁夏河东沙区浅层风沙土土壤含水量季节变化及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5
2016年
为探讨宁夏河东沙区典型沙漠化治理区风沙土土壤含水量的变化规律,选取了研究区表层及30cm深度的风沙土,采用烘干法及TDR300对土壤含水量进行监测,研究结果显示:1)表层土壤含水量4月底、5月底、6月底平均值较高,7月底土壤含水量最低,8月底和9月底逐渐开始增加。30cm的土壤含水量平均值4月底、8月底及9月底较高,5-7月相对较低。10cm和30cm的土壤含水量均属中等变异,且前者变异系数大于后者。2)不同时间的表层土壤含水量及30cm深处的土壤含水量均表现出强烈的空间自相关。30cm的空间变异程度低于10cm的。而表层土壤含水量空间自相关性较强。3)不同时间的表层土壤含水量的空间分布明显不同。不同季节的30cm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异质性较相似,6月底、7月底、8月底和9月底空间分布图相似,4月底和5月底,研究区北部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有差异,其它区域空间分布斑块也很相似。30cm处的土壤含水量空间分布基本表现为南部低地与西部坡中部土壤含水量较高,坡中部偏东区域及坡上部土壤含水量较低。
展秀丽韩磊赖荣生
关键词:土壤含水量防沙治沙
宁夏白芨滩地区风沙土理化性质初步研究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研究宁夏河东沙区白芨滩地区风沙土的理化性质,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对研究区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及草方格固定沙丘风沙土理化性质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均较低,土壤含水量的平均值表现为草方格固定沙丘>半流动沙丘>流动沙丘。风沙土土壤粒度组成表现为各层均以细沙颗粒为主,中沙颗粒含量次之,极细沙含量较小。流动沙丘的表层含有非常少量的粗沙颗粒,半流动沙丘和草方格固定沙丘各层几乎没有粗沙颗粒。而草方格固定沙丘的表层含有少量的粉沙颗粒,其余各层均无粉沙颗粒。土壤容重从表层向下逐渐减小,流动沙丘和半流动沙丘容重较为接近,而草方格表层沙土容重明显较小。土壤养分流动沙丘、半流动沙丘和草方格固定沙丘的养分含量较接近,差异不显著,而且各类型沙丘养分的垂直变化无明显规律,变化不稳定。
展秀丽韩磊
关键词:理化性质风沙土
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进展被引量:32
2014年
土壤风蚀可蚀性是风蚀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进行土壤风蚀预报的重要参数。本文对土壤风蚀可蚀性的相关概念进行了阐释,从土壤颗粒及团聚体、土壤水分、土壤结皮、地表不可蚀物质、土地利用方式和空间尺度等6个方面对风蚀可蚀性控制因素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然后对土壤风蚀可蚀性的指标按照间接指标和直接指标两个类别进行了归纳,同时也对各个指标的监测方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对未来土壤风蚀可蚀性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讨论了土壤风蚀可蚀性研究需要关注的热点问题。
南岭杜灵通展秀丽
关键词:土壤可蚀性风蚀监测方法
半干旱半荒漠地区县一级畜牧业管理信息系统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科学管理畜牧业、合理利用草场资源,研究并建立畜牧业管理信息系统成为实现半干旱半荒漠地区畜牧业高效管理及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本研究从防治草原荒漠化的角度出发,基于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和全球定位系统(GPS)"3S"技术提出了半干旱半荒漠地区县一级畜牧业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原则与方法,着重对县一级畜牧业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库的结构与功能进行了初步设计。目前"3S"技术支持下的草地畜牧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畜牧业管理上的应用还处于研究阶段,至今还没有产生一套完善的系统可以推广使用,本研究对该系统的最终建立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韩磊展秀丽赵锦序
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畜牧业荒漠化
青海湖沙区风沙土土壤机械组成特征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掌握青海湖沙区土壤颗粒物组成特征,为防治措施生态效益的定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青海湖沙区的典型样区,通过野外调查、采样及室内实验分析,对青海湖沙区风沙土的颗粒组成特征进行研究.【结果】青海湖沙区示范区的草方格设置从2008年才开始,属固沙的初步阶段,颗粒较粗,颗粒组成与流动沙丘相似,颗粒组成以较粗的颗粒为主.海晏县克土为早期治理区,各样点均以粒径0.25-0.5mm的中沙颗粒为主,栽植青杨和沙棘的草方格中的粗沙含量较植被覆盖较高的早期治理区高,粉沙和极细沙几乎为零.湖东-种羊场草方格中的风沙土颗粒组成以0.1-0.25mm的细沙为主,0.25-0.5mm的次之,其他粒径的颗粒含量均非常少.沙岛治理区中风沙土颗粒以中沙和细沙为主,其他粒径的颗粒含量均较少.流动沙丘的中沙和粗沙含量较高.示范区的草方格与流动沙丘颗粒组成均表现为以中沙和细沙为主.【结论】沙漠化治理年限较长的区域,植被覆盖较好,风沙土颗粒较细.
展秀丽严平
关键词:风沙土土壤机械组成
陕北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分布特征的影响被引量:21
2013年
【目的】研究不同土地利用对土壤物理性质及分布特征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利用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的方法研究陕北农牧交错带坡面谷子地、山杏地、苜蓿地和长芒草地之间土壤物理性质的差异及剖面分布特征。【结果】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容重、毛管孔隙度和土壤持水量存在显著性差异,土壤颗粒组成和饱和导水率的差异性不显著。4种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体积分形维数为:苜蓿地(2.490)>山杏地(2.485)>长芒草地(2.459)>谷子地(2.445),说明谷子地土壤颗粒粗化严重。田间持水量的大小表现为:苜蓿地(18.02%)>山杏地(17.49%)>长芒草地(17.19%)>谷子地(14.27%),说明林地和草地土壤的透水性、通气性和持水能力比较协调。土壤物理特性的剖面分布特征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谷子地的土壤物理特性变化较剧烈,表现为波动性,而苜蓿地、长芒草地和山杏地的土壤容重表现为增长型,孔隙度和饱和导水率呈现出降低趋势。【结论】不合理的耕作、增强开垦强度会导致土壤孔隙性恶化、土壤结构破坏,应退耕还林还草,种植长芒草、山杏、柠条等与当地生态环境相适应的植被,促进该区域土壤质量的改善。
白一茹王幼奇展秀丽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土地利用土壤物理性质分形维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