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12KJB320013)
- 作品数:4 被引量:8H指数:1
- 相关作者:申文胡学铭陈立平张婷孙凯更多>>
- 相关机构: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徐州医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脊髓背角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 评价脊髓背角趋化因子受体CXCR4在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健康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80~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组)、骨癌痛+ CXCR4特异性拮抗剂AMD3100组(BA组)、骨癌痛+吗啡组(BM组)和骨癌痛+吗啡+ AMD3100组(BMA组).B组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5μ1(4×105个/ml);于注射乳腺癌细胞后第6天,BA组腹腔注射AMD3100 2 mg/kg,2次/d,连续9d,BM组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2次/d,连续9 d;BMA组腹腔注射AMD3100(同BA组),皮下注射吗啡(同BM组).于乳腺癌细胞注射前(T0)、注射后4、6、8、10、12和14 d(T1-6)时测定机械痛阈,随后处死大鼠取L3-5脊髓背角,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c-fos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组和BA组T2-6时、BM组T4-6时机械痛阈降低,T6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上调(P<0.01);与B组比较,BM组T3-5时和BMA组T3-6时机械痛阈升高(P<0.01);与BM组比较,BMA组T5,6时机械痛阈升高,T6时脊髓背角c-fos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背角趋化因子CXCR4受体参与了骨癌痛大鼠吗啡耐受的形成,其机制可能与c-fos活化有关.
- 申文胡学铭刘彦楠陈立平孔双明张婷
- 关键词:吗啡药物耐受性
- 脊髓IKK2/NF-κB信号通路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评价脊髓IκB激酶2(IKK2)/NF-κB信号通路在大鼠骨癌痛维持中的作用.方法 清洁级成年雌性未交配SD大鼠28只,体重160 ~ 20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7):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P组)、骨癌痛+生理盐水组(BN组)和骨癌痛+BMS345541组(BB组).BP组、BN组和BB组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射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5 μl(4× 105个/ml),S组注射5μl生理盐水;于术后第10、11和12天,BB组鞘内注射IKK2选择性抑制剂BMS345541 (50 μg/10μl,1次/d),BN组注射生理盐水(10 μl,1次/d);于乳腺癌细胞注射前(T0)、注射后7d、第10天注药前1h及注药后1、2、4、12、24h及第12天注药后4 h(T1-8)时测定机械痛阈.于T8时机械痛阈测定后取L4-6脊髓节段,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磷酸化NF-κB(p-NF-κB)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P组、BN组和BB组T1-8时MWT降低,脊髓p-NF-κB表达上调(P<0.05);与BP组比较,BB组T4-6时MWT升高,脊髓p-NF-κB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IKK2/NF-κB信号通路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维持.
- 孔双明申文胡学铭张婷
- 关键词:NF-ΚB骨肿瘤疼痛脊髓
- 脊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在大鼠骨癌痛中的作用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研究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c4un氨基末端激酶(fibroblastgrowthfactorbasic-2/cIlunN-terrninalkinase,FGF-2/JNK)通路在大鼠骨癌痛(bonecancerpain,BCP)中的作用。方法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g-200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组)、BCP组(B组)、BCP+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bufferedsaline,PBS)组(BP组)、BCP+FGF-2中和抗体组(BA组)。B组在大鼠胫骨平台注入Walker256乳腺癌细胞5μl(4×10^5个/ml),s组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术后10、11、12d,BA组鞘内注射FGF-2中和抗体(10μg,10μl),BP组鞘内注射等量的PBS。分别于注射肿瘤细胞前1d(T0)及注射肿瘤细胞后3、5、7、10、12、14d(T1~T6)测定大鼠的机械缩足反射阈值(pawwithdrawalmechanicalthreshold,PWMT);术后14d处死大鼠,取脊髓腰膨大,采用Westernblot检测脊髓磷酸化JNK(phospho-JNK,p-JNK)的表达。结果与s组比较,B组T2~k时[(9.4±1.4)、(7.9±1.4)、(6.0±1.5)、(2.8±1.2)、(2.5±1.3)g]、BP组T2-T6时[(9.4±1.4)、(6.9±1.7)、(5.4±1.7)、(2.5±0.9)、(2.3±0.8)g]、BA组T1~T4时[(10.3±1.9)、(7.7±1.3)、(4.8±1.1)g]大鼠PWMT均明显下降(P〈0.05);与B组和BP组比较,T5-6时,BA组大鼠PWMT明显升高(P〈0.05),分别为T5(9.0±1.0)g、T6(9.6±1.2)g。与S组比较,B组和BP组p-INK的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分别为(2.17±0.08)、(1.89±0.07)g;与B组比较,BA组p-INK的表达量(1.12±0.03)g明显降低(P〈0.05)。结论脊髓FGF-2/JNK通路参与了大鼠BCP的调控。
- 范后宝张婷孙凯申文
- 关键词:骨癌痛脊髓
- 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
- 2014年
- 目的 评价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在大鼠骨癌痛形成中的作用及其与小胶质细胞活化的关系.方法 清洁级成年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180 ~ 22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n=8):假手术组(S组)、骨癌痛组(B组)、骨癌痛+ CXCL12中和抗体组(BC组)和骨癌痛+IgG对照抗体组(BI组).B组、BC组和B组大鼠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入Walker 256乳腺癌细胞5μl(4×105个/ml);S组大鼠右侧胫骨骨髓腔注入5μl生理盐水;于注射乳腺癌细胞后第12、13和14天,BC组鞘内注射CXCL12中和抗体(10 μg/15μl,1次/d),BI组鞘内注射IgG对照抗体(10 μg/15μl,1次/d).于注射乳腺癌细胞前(T0)、注射后3、5、7、10、12和14 d(T1-6)时测定机械痛阈,于T6时痛阈测定结束后取大鼠L45脊髓,采用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脊髓背角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的表达.结果 与S组比较,B组、BC组和BI组T2-6时机械痛阈降低,T6时脊髓背角Iba-1表达上调(P<0.01);与B组比较,BC组T56时机械痛阈升高,T6时脊髓背角Iba-1表达下调(P<0.01).结论 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参与了大鼠骨癌痛的形成,其机制与小胶质细胞活化有关.
- 刘彦楠申文胡学铭陈立平曹守斌张婷
- 关键词:骨肿瘤脊髓趋化因子CXCL12小神经胶质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