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12JCYBJC33100)

作品数:3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简锴陶刘建实王强王联群江力更多>>
相关机构:天津市胸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缺氧
  • 3篇细胞
  • 3篇骨髓
  • 2篇心脏
  • 2篇心脏病
  • 2篇髓细胞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心脏病
  • 2篇缺氧培养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祖细胞
  • 2篇骨髓细胞
  • 1篇新生血管
  • 1篇新生血管化
  • 1篇心脏功能
  • 1篇心脏功能试验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化
  • 1篇生理性
  • 1篇缺氧预处理

机构

  • 3篇天津市胸科医...
  • 1篇天津医科大学
  • 1篇宾夕法尼亚大...

作者

  • 3篇刘建实
  • 3篇简锴陶
  • 2篇王联群
  • 2篇王强
  • 1篇陈庆良
  • 1篇郑宝荣
  • 1篇杨东艳
  • 1篇江力
  • 1篇姜楠
  • 1篇郭志刚

传媒

  • 3篇天津医药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缺氧培养骨髓内皮祖细胞移植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作用
2013年
目的探讨缺氧培养的骨髓内皮祖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效果。方法从8周龄同种系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长骨中获取骨髓内皮祖细胞,常规培养4d后,1%O2+5%CO2+94%N2培养3d。将26只8周龄同种系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8)、常规组(n=9)和缺氧组(n=9),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在心肌梗死边缘5个不同区域心肌内分别注射PBS溶液200μL,内皮祖细胞2×106个,缺氧培养内皮祖细胞2×106个,4周后应用压力-容量曲线分析评估实验动物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变化。结果缺氧培养骨髓内皮祖细胞心肌内移植4周后,缺氧组与对照组相比较,舒张末容积、收缩末容积、心搏量、射血分数以及每分心输出量改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缺氧组与常规组相比,收缩末容积减小,心搏量、射血分数及每分心输出量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常规组与对照组比较,心搏量、射血分数和每分心输出量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缺氧培养大鼠骨髓内皮祖细胞较常规培养细胞对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效果更加明显,限制了心室重构,改善了梗死后整体的心脏功能。
简锴陶王联群王强郑宝荣Joseph Y.Woo刘建实
关键词:骨髓细胞干细胞移植心脏功能试验
SDF-1α/CXCR4信号通路在缺氧培养EPCs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SDF-1α)/CXCR4信号通路在缺氧培养骨髓内皮祖细胞(HEPCs)心肌内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中的生物学效应。方法从同种系成年雄性Wistar大鼠长骨中获取骨髓内皮祖细胞(EPCs),常规培养4d后,1%O2+5%CO2+94%N2培养3d。观察HEPCs对细胞因子100μg/LSDF-1α的迁移能力变化,蛋白印迹法观察HEPCs表面SDF-1α受体CXCR4表达。将同种系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8),常规组(n=9)和缺氧组(n=9),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在心肌梗死边缘5个不同区域心肌内分别注射PBS溶液200μL,EPCs2×106个,HEPCs2×106个,4周后用心脏超声分析血流动力学和心脏功能变化。结果 HEPCs与EPCs相比,细胞对SDF-1α迁移能力明显增强,细胞表面SDF-1α受体CXCR4表达增加。HEPCs心肌内移植4周后心脏超声示,与常规组和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和射血分数得到明显改善(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缺氧组和常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改善(均P<0.05);而缺氧组和常规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比较,改善不明显(P>0.05)。结论 HEPCs上调细胞表面CXCR4,通过SDF-1α/CXCR4信号通路介导EPCs增强发挥细胞生物学功效。调节SDF-1α/CXCR4信号通路是优化EPCs移植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有效方法。
简锴陶王联群王强杨东艳江力刘建实
关键词:骨髓细胞缺氧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
缺氧预处理对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研究缺氧条件对骨髓来源内皮祖细胞(BM-EP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大鼠骨髓来源单核细胞,接种在包被有大鼠玻连蛋白的培养皿中,加入内皮细胞生长培养基-2,于常规培养条件(37℃、5%CO2)下培养,第4天时,弃去未贴壁细胞,全量更换新鲜培养基,随机分为常规培养组和缺氧培养组,常规培养组于常规培养条件下继续培养至第7天;缺氧培养组分别于常规培养的第4、5、6天,于缺氧培养条件(1%O2+5%CO2+94%N2)下继续培养72、48、24 h;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并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和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1共同染色方法鉴定BM-EPCs,分别对各组培养至第7天的细胞进行内皮分化功能检测(Matrigel As-say)和抗凋亡检测(Annexin V/PI)。结果随着缺氧处理时间延长,BM-EPCs早期凋亡率增加明显。与常规培养组(0.89±0.20)%相比,缺氧培养24 h组早期凋亡率(1.33±0.07)%改变不明显(P>0.05),缺氧培养48 h组(3.25±0.12)%、72 h组(7.48±1.53)%,早期凋亡率明显增加(P<0.05)。与常规培养组比较,缺氧培养24 h组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增强(P<0.01),缺氧培养48、72 h组体外血管形成能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缺氧预处理BM-EPCs24 h,BM-EPCs早期凋亡率增加不明显,细胞体外血管形成能力明显增强。
薛奋龙陈庆良简锴陶刘建实郭志刚姜楠
关键词:内皮细胞缺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