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XMZ002)

作品数:4 被引量:40H指数:2
相关作者:张雪雁王怀强杨鹏程更多>>
相关机构:陕西师范大学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中原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政治法律

主题

  • 3篇民族
  • 1篇原因及治理
  • 1篇软实力
  • 1篇少数民族
  • 1篇社会
  • 1篇社会主义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社会主义核心...
  • 1篇视域
  • 1篇凸现
  • 1篇主体性
  • 1篇主义
  • 1篇主义核心价值...
  • 1篇宗教
  • 1篇宗教问题
  • 1篇文化
  • 1篇文化软实力
  • 1篇逻辑
  • 1篇民族政策

机构

  • 2篇陕西师范大学
  • 2篇中共甘肃省委...
  • 1篇中原工学院

作者

  • 2篇张雪雁
  • 2篇王怀强
  • 1篇杨鹏程

传媒

  • 1篇民族研究
  • 1篇青海民族研究
  • 1篇中原工学院学...
  • 1篇西北民族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问题凸现原因及治理思路被引量:5
2015年
当前我国民族宗教问题呈不断凸现态势。究其原因,20世纪末以来国际局势深刻演变导致的族裔民族主义、宗教极端势力和恐怖主义在全球的兴起扩散及大国博弈形成了其国际诱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转型造成的社会身份结构变迁、市场经济与利益竞争导致的民族宗教意识强化,以及改革中出现的其他社会矛盾与民族宗教因素的结合则造成其国内根由。应对民族宗教问题不断凸现,需要坚定理论和制度自信,完善现有的民族宗教问题治理结构,进一步形成科学高效的治理体系。
王怀强张雪雁
关键词:民族宗教
抗震救灾精神向文化软实力转化的挑战与出路被引量:1
2016年
抗震救灾精神潜藏着丰富的文化软实力资源,可转化为精神性的、制度性的和智力性的文化软实力。抗震救灾精神由潜在的文化软实力向现实的文化软实力的转化,需要化解抗震救灾精神的塑造与价值认同、抗震救灾精神的提振与救灾体制有效运转、抗震救灾精神的弘扬与经济、科技有效支撑之间的矛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完善抗震救灾体制以及推进经济和科技的发展,能够有效地促进抗震救灾精神向文化软实力转化。
杨鹏程
关键词:抗震救灾精神文化软实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新时期中国民族政策论争:两种理论取向及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新时期民族关系领域深刻变化影响,关于中国民族政策评价及未来走向问题,理论界产生了严重分歧与争论。民族问题"文化化"、"公民化"理论和族际政治理论是其中两种代表性观点,前者主张全面反思与重构当代中国民族政策,后者则从族际政治视角对现行政策进行理论阐释与辩护。比较分析发现,两种理论取向在对中国民族问题治理提出各自深刻见解的同时,也都存在某些理论盲点,影响了各自理论与现实的契合性。未来应进一步加强不同主张间的理性交流与对话,以期取得更多共识与建设性意见。
王怀强
关键词:民族政策
主体性视域下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建构逻辑被引量:33
2014年
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问题是一个重大的研究课题,学界目前主要从客观性视角探究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相关议题,而缺乏从主体性角度的审视。国家认同是具有主体性的人交互实践的产物。因而,从主体性视域探究少数民族的国家认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现代中国的国家认同建立在人民主体性基础之上,主体性构成各民族现代国家认同的生成点。将少数民族的个体主体性、群体主体性和类主体性辩证统一,通过少数民族的公民身份、56个民族大家庭成员的群体身份、中华民族身份的培育,从而建构起少数民族国家认同的稳固基础。
张雪雁
关键词:主体性少数民族国家认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