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prp2009-02)

作品数:8 被引量:68H指数:6
相关作者:刘洛夫高小跃肖飞吴康军肖正阳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中国石油大学(北京)重庆科技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油气
  • 5篇盆地
  • 3篇页岩
  • 3篇泥页岩
  • 2篇东北部
  • 2篇页岩气
  • 2篇影响因素
  • 2篇油气输导
  • 2篇输导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凸起
  • 2篇准噶尔盆地
  • 2篇北部
  • 2篇车排子凸起
  • 1篇地层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质
  • 1篇地质特征
  • 1篇断裂带

机构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7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重庆科技学院

作者

  • 8篇刘洛夫
  • 4篇高小跃
  • 4篇吴康军
  • 4篇肖飞
  • 2篇姜振学
  • 2篇徐正建
  • 2篇尚晓庆
  • 2篇刘国东
  • 2篇肖正阳
  • 1篇白国平
  • 1篇白建朴
  • 1篇曾丽媛
  • 1篇郑妍
  • 1篇陶崇智
  • 1篇王英
  • 1篇牛新杰
  • 1篇王大鹏
  • 1篇邓超

传媒

  • 2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大庆石油学院...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 1篇天然气地球科...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石油天然气学...
  • 1篇2015年全...

年份

  • 3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输导体系特征及输导模式被引量:9
2012年
成藏期输导体系的演化模式及有效性验证是库车拗陷依奇克里克构造带油气成藏研究的重点和难点.根据断裂活动期和断层性质、砂体连通性和物性、不整合面上下地层接触及岩性配置关系,研究输导体系组合及演化特征;综合运用QGF、QGF-E及甾烷C29ββ/(αα+ββ)、三环萜烷/17(α)-藿烷等地球化学参数识别油气运移通道和运移方向,验证输导体系的有效性.在输导体系组合及演化特征和有效性验证研究的基础上,建立研究区的输导模式.结果表明:成藏早期位于研究区南部依南地区的主要输导体系类型为不整合面-输导层输导体系,成藏晚期输导体系以输导层输导为主、盐下油源断层及不整合面输导为辅;北部依深地区在成藏早期主要输导体系为盐下油源断裂-不整合面-输导层输导体系,成藏晚期输导体系为穿盐断层,油气先沿断层向上部层系调整,后沿通天断层断至地表散失.不同地区、不同成藏期的输导体的差异形成现今北部贫化而南部富集的油气分布格局.
尚晓庆刘洛夫高小跃姜振学刘国东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
车排子周缘白垩系清水河组砂体油气输导特征被引量:2
2015年
综合测井、录井、物性分析、地层水和地球化学等资料,在现代油气运移理论的基础上,从宏观与微观、平面与剖面等方面,研究了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周缘白垩系清水河组砂体的油气输导特征.清水河组发育扇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顺物源的北西-南东方向连通性好,垂直物源方向的砂体受河道间泥岩的阻隔,连通性较差,底部发育一套连续稳定的砂砾岩是油气的优势运移通道.清水河组砂体主要为方解石胶结,处于中成岩阶段,发育较多溶孔,孔隙度均值为17.6%,为高孔中喉特征,微观连通性好.清水河组砂体地层水水型相同,均为NaHCO_3型,证实砂体的连通性好.来自沙湾凹陷深部的二叠系油气经断裂和不整合面运移至白垩系后,沿清水河组砂体从凹陷向凸起、由东南向西北部运移.综合多种因素分析,建立了清水河组砂体的油气输导模式.
周长啸刘洛夫吴康军肖飞徐正建
关键词:地球化学砂体油气输导车排子凸起
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输导效率的定量评价——以库车前陆盆地北带白垩系为例被引量:9
2012年
作为库车前陆盆地北带白垩系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之一,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是决定油气能否成藏以及成藏规模的重要条件。在对研究区输导体系研究的基础上,选取适合前陆盆地输导体系的公式,分别计算了逆冲断裂和砂体输导体系的输导效率;同时对不同构造带输导体系的组合方式进行研究,拟定不同区带断裂、砂体输导体系对油气输导的贡献量。最后提出用权重法计算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输导效率的模型公式,并对研究区的复合输导效率进行评价。研究表明:受到沉积作用和山前构造挤压的双重控制,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输导能力呈现出带状展布的特征,与已发现气藏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证明该模型公式对于天然气勘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其中,克拉地区断裂-砂体复合输导体系的相对输导系数大于90×10-2,是研究区输导条件最为有利的区域,其次为大北地区,再次为迪那地区。
尚晓庆刘洛夫高小跃姜振学刘国东曾丽媛
关键词:白垩系
渝东南五峰组-龙马溪组泥页岩地质特征与页岩气资源评价
四川盆地广泛发育海相泥页岩,是目前我国页岩气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其东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黑色页岩层是该区主要的页岩气勘探目标层位,开发潜力巨大。通过选取研究区内YC-4井和YC-6井两口井的岩心样品进行一系列有机地球化...
李婧刘洛夫高小跃肖正阳王英
关键词:地质特征页岩气资源评价渝东南
文献传递
库车坳陷东北部中侏罗统泥页岩储集层特征
2014年
库车坳陷东北部中侏罗统发育一套典型的陆相泥页岩,是该区重要的烃源岩之一,具有良好的页岩气生气远景.利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氩离子抛光等测试手段对研究区暗色泥页岩储集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富含有机质泥页岩的矿物组成以石英和黏土矿物为主,石英含量18%~55%,黏土矿物含量9%~76%,黏土矿物以伊蒙间层和伊利石为主;泥页岩孔隙度为0.5%~7.3%,渗透率多小于0.1mD,属于特低孔超低渗储集层;泥页岩主要发育纳米—微米级矿物基质孔和有机质微孔,以及构造微裂缝和成岩微裂缝等多种类型的储集空间.与北美典型含气页岩对比,库车坳陷东北部中侏罗统泥页岩具有相似的储集层特征,是页岩气的有利储集层.研究还发现,研究区中侏罗统暗色泥页岩储集层特征主要受矿物组成、成岩作用和构造作用影响.在此研究基础上,应进一步研究中侏罗统泥页岩含气性和岩石可改造性,为下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肖飞刘洛夫高小跃任泽樱吴康军肖正阳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中侏罗统泥页岩储集层特征影响因素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周缘地层超压特征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被引量:6
2015年
以钻井、测井相关资料为基础,分析车排子周缘的超压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研究超压对油气藏形成的影响,结合油气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研究区超压分布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纵向上,发育古近系安集海河组与侏罗系八道湾组—三工河组上下2套超压层,其主要形成机制分别为泥岩欠压实和有机质生烃;在平面上,超压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向北压力逐渐减小。超压对抑制成岩作用、减缓压实作用、产生微裂缝以提高储层储集性能、增强对油气的封盖能力以及促进油气的初次运移具有重要控制作用。超压与油气藏分布具有3种空间配置模式,即油气藏分布于超压层之上、油气藏分布于超压层内部以及油气藏分布于超压层之下。
徐正建刘洛夫吴康军肖飞周长啸
关键词:油气成藏车排子凸起准噶尔盆地
红车断裂带及其周缘地层水特征与油气的关系被引量:6
2014年
以地层水相关参数为基础,结合油气藏空间分布特征,探讨了红车断裂带及其周缘地层水化学特征与油气聚集和保存的关系。新近系沙湾组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地层水以CaCl2型为主,下白垩统清水河组、上侏罗统齐古组和下侏罗统三工河组以NaHCO3型为主;沙湾组地层水矿化度最高,清水河组次之,三工河组最低;三工河组的钠氯系数、碳酸盐平衡系数及脱硫系数最高,齐古组和清水河组次之;沙湾组的钙镁系数和变质系数最高,清水河组和八道湾组次之。综合分析表明,八道湾组地层封闭性最好,沙湾组和清水河组次之,齐古组和三工河组较差。清水河组地层封闭性以中部地区最好,齐古组以北部地区最好,八道湾组以南部地区最好。地层水化学特征指示的地层封闭性与油气藏空间分布特征十分吻合,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徐正建刘洛夫吴康军肖飞周长啸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红车断裂带油气聚集油气保存
库车坳陷东北部侏罗系泥页岩吸附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8
2014年
页岩气主要以吸附和游离状态赋存于泥页岩中,其中吸附气含量占页岩气总量的40%~85%,泥页岩的吸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页岩气成藏规模的大小。为研究库车坳陷东北部侏罗系泥页岩的吸附能力和影响因素,对采集的岩心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全岩矿物、微观孔隙结构和等温吸附等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侏罗系泥页岩最大吸附气量(VL)介于0.58~8.52m3/t之间,多小于2m3/t;Langmuir压力介于0.55~5.24MPa之间。分析表明:有机质是页岩气吸附的主要载体,其丰度是泥页岩吸附能力的直接控制因素;在有机质含量较低时,黏土矿物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是泥页岩吸附能力的主控因素。此时,微观孔隙结构对泥页岩吸附能力影响较大;不同类型的黏土矿物对吸附能力的影响不同,研究区伊/蒙混层吸附能力较强,对吸附能力影响较明显;最大吸附气量与比表面积、总孔体积具有良好的正相关关系;此外,湿度、压力等外部环境也对吸附能力有一定的影响。
任泽樱刘洛夫高小跃肖飞王英吴康军肖正阳
关键词:页岩气影响因素
巴西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油气分布差异及主控因素被引量:20
2013年
巴西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均为典型的被动陆缘盆地。随着勘探程度的增加和近年来在桑托斯盆地深水区盐下油气的重大发现,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之间的构造-沉积演化和油气地质特征的差异性越来越明显。通过对坎波斯盆地和桑托斯盆地区域地质特征和油气成藏条件差异性的比较,总结出两个盆地油气分布特征的截然不同。研究表明,盐窗比较发育的坎波斯盆地中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于盐上浊积砂岩,而连续盐岩发育的桑托斯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则主要富集于盐下湖相碳酸盐岩。对于盐下层系,连续分布的盐岩和圣保罗高地的发育控制了盐下层系油气的分布;对于盐上层系,盐相关构造的发育则为油气垂向运移提供了有利通道,从而控制了盐上油气藏的形成与分布。
陶崇智邓超白国平王大鹏牛新杰白建朴郑妍
关键词:盐岩油气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