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074119520)

作品数:30 被引量:665H指数:10
相关作者:李春波肖泽萍王继军钱洁吴文源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上海市市级医院新兴前沿技术联合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8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4篇焦虑
  • 10篇焦虑障碍
  • 6篇强迫症
  • 4篇焦虑症
  • 4篇广泛性焦虑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信度
  • 3篇抑郁
  • 3篇症状
  • 3篇量表
  • 3篇门诊
  • 3篇门诊患者
  • 3篇疾病
  • 2篇心境障碍
  • 2篇抑郁症
  • 2篇营养因子
  • 2篇源性
  • 2篇源性神经营养...
  • 2篇神经疾病

机构

  • 26篇上海交通大学
  • 6篇同济大学附属...
  • 3篇同济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上海市杨浦区...
  • 2篇上海市普陀区...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市杨浦区...
  • 1篇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海德堡大学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作者

  • 17篇李春波
  • 13篇肖泽萍
  • 6篇王继军
  • 5篇王媛
  • 5篇钱洁
  • 5篇吴文源
  • 5篇李樱
  • 4篇张天宏
  • 3篇范青
  • 3篇王雪梅
  • 3篇汪栋祥
  • 3篇禹顺英
  • 2篇卞崔冬
  • 2篇谭令
  • 2篇崔海松
  • 2篇徐冰清
  • 2篇朱怡康
  • 2篇张海音
  • 2篇胡满基
  • 2篇伍毅

传媒

  • 7篇上海精神医学
  • 5篇中华精神科杂...
  • 3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神经精神...
  • 2篇中国心理卫生...
  • 2篇内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临床精神医学...
  • 1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同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世界临床药物
  • 1篇中华行为医学...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2
  • 5篇2011
  • 10篇2010
  • 10篇2009
  • 1篇2008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抑郁症状群及生活质量调查被引量:9
2009年
目的运用抑郁症状群筛选工具,调查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抑郁症状群的检出率;探讨神经内科门诊伴有抑郁症状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使用中文版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的抑郁症状群分量表(PHQ-9)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short form-36 health survey,SF-36)对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进行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306份。分析了患者抑郁症状群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结果存在抑郁症状群患者有149例(占受调查人群的48.7%)。具有抑郁症状群的神经内科门诊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低于不伴有抑郁症状群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与PHQ-9评分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r值:-0.182~-0.839,P≤0.001)。结论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中,抑郁症状群检出率较高,这类患者生活质量较差。
胡满基何筱衍李飞刘振国伍毅陈优孙明严浩李春波
关键词:神经疾病生活质量抑郁
焦虑症的早期识别与治疗被引量:1
2009年
焦虑症是最常见的心理障碍之一。因焦虑症状和躯体症状交织在一起,早期诊断和对症治疗并非易事。即使得到识别,临床也常存在不能运用有效治疗方法或过度使用苯二氮类药物,以及抗焦虑抗抑郁药物用药剂量不足等问题。本文介绍常见焦虑症的识别及其处理。
李春波
关键词:焦虑症病因药物疗法
焦虑障碍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水平的研究被引量:12
2009年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的特点。方法收集广泛性焦虑症(GAD)患者104例,强迫症(OCD)患者114例,社交焦虑症(SAD)患者37例及63名正常对照者,其中GAD、OCD和SAD组内按入组时药物使用情况各分为两个亚组:A组为从未使用过任何精神科药物者或经过药物清洗1周及以上者;B组为入组时正在进行药物治疗者。采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交/往焦虑量表(IAS)和状态-特质焦虑问卷(STAI)进行评分;采用ELISA法测定血浆BDNF的质量浓度;并对其中18例患者于药物治疗10周后复测各量表及血浆BDNF的质量浓度。结果①各病例组血浆BDNF质量浓度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病例组间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各病例组内A、B亚组间血浆BDNF质量浓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年龄、性别对各组血浆BDNF质量浓度均无统计学意义的影响(P>0.05);各病例组患者血浆BDNF质量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焦虑状态评分、病程的关联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18例患者经药物治疗10周后,血浆BDNF质量浓度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BDNF的水平可能为焦虑障碍疾病状态的生物学标志之一。
王媛肖泽萍林治光李樱任娟娟李春波
关键词:广泛性焦虑强迫症社交焦虑症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对会诊联络服务的需求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住院患者对精神科会诊联络服务(CLS)的需求。方法:对我院临床各科申请精神科会诊的住院患者,共131例,进行精神科会谈,得出精神障碍的诊断及治疗建议;并对患者进行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及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精神科会诊联络服务需求临床调查表评估和调查。结果:①精神科会诊率为1.37%(95%可信区间:1.14%~1.59%),精神科会诊后精神障碍的诊断:神经症性、应激相关以及躯体形式障碍为30.5%(n=40),器质性精神障碍22.2%(n=29),心境障碍16.0%(n=21),与生理紊乱和躯体因素有关障碍12.2%(n=16),精神分裂症,分裂性障碍和妄想性障碍9.9%(n=13)。②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分:焦虑症状检出比例为37.9%(39/103),抑郁症状检出比例为61.2%(63/103)。③对精神科治疗的需求:72.8%患者对精神药物治疗表示兴趣;57.3%对心理社会治疗有兴趣。④需求相关因素:患者对精神药物治疗需求与3个因素有关:是否有焦虑症状(P=0.001),既往是否接受过精神科药物治疗(P=0.005),以及患者最近一段时间(至少1周以内)的睡眠状况(P=0.014)。心理社会支持需求与2个因素有关:是否有焦虑症状(P=0.006),是否患者自己提出会诊申请(P=0.038)。结论:综合医院住院患者伴发心理社会问题及精神障碍时,对精神药物及心理社会治疗的需求均相当高。
邵越霞申远骆艳丽张旭吴文源李春波
关键词:住院患者
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0年
近年来,国内外进行的大样本精神障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焦虑障碍和心境障碍居各类精神障碍的前2位。以下将从诊断标准、患病率及相关因素、初发年龄、共病、疾病负担和病程预后等方面阐述目前焦虑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范青梅力肖泽萍
关键词:焦虑障碍心境障碍初发年龄疾病负担大样本
对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症状群及生活质量的调查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调查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焦虑症状群的检出率;探讨神经内科门诊伴有焦虑症状群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使用中文版患者健康问卷(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PHQ)、焦虑症状群分量表(GAD-7)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the short form-36health survey,SF-36)对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对受调查患者同时进行生活质量评估,采用Pearson简单相关法对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分析焦虑症状群与生活质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具有焦虑症状群患者97例/306例[31.7%(95%CI:26.5%~36.9%)];具有焦虑症状群的神经内科门诊患者的SF-36各维度评分低于不伴有焦虑症状群患者;SF-36各维度评分与GAD-7评分呈负相关,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综合医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者中,焦虑症状群检出率较高;具有焦虑症状群的神经内科患者生活质量较差,尤其以精神健康状况差为显著。
胡满基李春波伍毅何筱衍
关键词:焦虑障碍神经疾病生活质量
等级诊断和多轴诊断体系在人格障碍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了解等级诊断和多轴诊断体系在人格障碍诊断中的应用。方法对随机抽样的3075例精神科门诊患者进行人格障碍调查。以人格障碍诊断问卷为筛查工具,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配套的轴Ⅱ人格障碍临床访谈(SCID-Ⅱ)对筛查阳性者进行面检并作出诊断。同时,根据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对患者的PD患病情况作出临床诊断。结果根据DSM-IV多轴诊断体系,3075例门诊患者中982例(31.93%)符合人格障碍诊断标准,以回避型(8.10%)和强迫型(7.58%)人格障碍最为常见,其中44.40%(436/982)合并两种或以上人格障碍。而根据CCMD-3诊断体系明确诊断人格障碍的仅9例(0.3%)。结论精神专科医院门诊患者中人格障碍较为常见,DSM-Ⅳ诊断体系对人格障碍的诊断较国内目前的临床诊断体系敏感。
张天宏王兰兰肖泽萍戴云飞张海音仇剑崟王振俞峻翰吴艳茹蒋文晖
关键词:人格障碍精神科门诊患者
色氨酸羟化酶2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联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索汉族人群中具有中枢特异性的色氨酸羟化酶2(TPH2)基因多态性与强迫症的关系。方法选取TPH2基因转录区的单核苷酸多态rs4570625,采用TaqM an探针SNP基因分型技术测定137例强迫症患者和190名健康人的多态分布。结果强迫症组色氨酸羟化酶(TPH)-2基因rs4570625G/T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多态分布与对照组间有统计学差异(χ2=9.972,P<0.01;χ2=8.417,P<0.01);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与强迫症之间存在显著正关联[比数比(OR)值分别为2.239和1.587]。早发型患者组该多态基因型及等位基因频数多态分布与对照组间有显著差异(χ2=9.202,P<0.05;χ2=8.833,P<0.01);GG基因型和G等位基因与早发型强迫症之间存在显著正关联[OR值分别为2.514和1.886],晚发型患者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汉族人群中色氨酸羟化酶TPH2基因rs4570625G/T多态可能与强迫症存在遗传关联,GG基因型和等位基因G可能主要是早发型强迫症的风险因子。
李樱肖泽萍禹顺英汪栋祥王媛
关键词:强迫症基因多态性
焦虑障碍精神病理内表型特征及其早期识别和优化治疗研究进展被引量:8
2012年
近年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和转型,焦虑障碍的发病率明显上升,2009年我国焦虑障碍在普通人群中的患病率已高达5.6%。此病病因复杂,治疗缓解率低而复发率高,其中强迫症更是世界十大致残性疾病之一。鉴于此,以探索生物学发病机制为基础,以早期识别和优化治疗为导向的焦虑障碍循证研究已成为精神卫生发展的当务之急。本课题组对焦虑障碍的生物学病因和临床特征进行了研究,提炼出了早期筛查的指标,并形成一套切实有效的早期识别工具包,在综合性医院内推广和应用,帮助非精神心理专科医师早期识别焦虑障碍。我们从遗传学、脑电影像和神经生化等多个角度探索焦虑障碍生物学发病机制,发现了常染色体1p1.1和20p13区域的拷贝数扩增和缺失、脑内眶额回灰质部位N-乙酰天冬氨酸水平、岛叶和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质-BOLD信号强度、扣带回事件相关电位错误相关负电位信号强度、头皮事件相关电位N400和P50抑制比和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生物学指标,有助于焦虑障碍的早期生物学识别,为建立焦虑症的预测和干预模型提供了生物学依据。同时在多年临床积累和科研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多维度评估体系和优化治疗方案,经验证其在心理治疗中具有较好的实践及科学价值,为临床医师和患者提供有效合理的治疗方案。
肖泽萍张天宏
关键词:发病机制焦虑障碍强迫症
上海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门诊患者人格病理现况调查
2010年
目的 调查上海市精神卫生专科医院门诊就诊者人格病理的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法,在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设抽样点,对就诊于精神科门诊和心理咨询门诊的3075例就诊者进行随机抽查.以DSM-Ⅳ为诊断标准,以人格障碍诊断问卷(PDQ-4+)为人格障碍筛查工具进行初筛,对筛查阳性者应用轴Ⅱ人格障碍临床访谈(SCID-Ⅱ)进行临床诊断,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与人格障碍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在所有就诊者中,自评的人格障碍检出率为71.3%,经临床医生结构式访谈后确认符合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共计982例(31.9%).低年龄群体(OR=1.8,95%CI:1.5~2.1)、未婚或离异者(OR=1.6,95%CI:1.4~1.9)、心理咨询门诊患者(OR=1.2,95%CI:1.1~1.3)、心境障碍和神经症性障碍患者(OR=1.7,95%CI:1.4~2.0)中符合人格障碍诊断标准的患者比例更高.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年龄小、童年时并非由父母抚养以及病前性格内向是人格障碍的相关危险因素.结论 人格障碍在精神卫生服务的对象中并不少见,特别是在就诊于心理咨询的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患者中,提示需要对该群体的人格病理进行积极的识别和干预.
张天宏肖泽萍王兰兰戴云飞张海音仇剑签陶明毅王振王虓俞峻翰吴艳茹蒋文晖
关键词:人格障碍心境障碍神经症性障碍门诊患者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