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BAA100011)

作品数:5 被引量:53H指数:4
相关作者:贺晓星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教育
  • 2篇社会
  • 2篇社会学
  • 1篇独生
  • 1篇独生子
  • 1篇独生子女
  • 1篇独生子女教育
  • 1篇新马克思主义
  • 1篇养生
  • 1篇政治
  • 1篇知识
  • 1篇知识社会
  • 1篇知识社会学
  • 1篇社会再生产
  • 1篇深度访谈
  • 1篇生活政治
  • 1篇实证主义
  • 1篇涂尔干
  • 1篇能动
  • 1篇女教

机构

  • 5篇南京大学

作者

  • 5篇贺晓星

传媒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高等教育研究
  • 1篇北京大学教育...
  • 1篇教育学术月刊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4
  • 1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教育中的权力—知识分析——深度访谈的中国经验被引量:7
2014年
言文分离是中国人日常生活中一个极为普遍的现象,但少有社会学研究方法或是教育社会学角度就这一现象的深度思考。本文从言文分离现象出发,分析质性研究方法中的深度访谈,进而对教育中的权力一知识问题展开讨论。笔者指出,深度访谈只是为了深入了解言文一致的世界——西方世界而开发出来的一种调查工具。本为一种地方世界的治学态度或调查技术成为带有世界普遍意义的追求真理的代名词,对这一涉及权力一知识的问题应该有更深刻的知识社会学反思。深度访谈来自音声中心的西方世界,试图在言文分离而且表意优先的汉语世界里扎根,这一扎根现象本身为反思"文化霸权"、"音声帝国主义"等问题提供了可能。
贺晓星
关键词:深度访谈
涂尔干的实证主义与教育社会学被引量:3
2016年
涂尔干在教育社会学研究中积极倡导实证主义精神,体现出了"科学"与"社会"两种责任情结。教育社会学对涂尔干思想的营养汲取存在着偏颇,仅在涂尔干早、中期社会学理论框架下思考其教育社会学贡献,而缺乏一种整体、发展的眼光看涂尔干的研究。涂尔干对于教育社会学的一个重要贡献,在于他为教育社会学与知识社会学的有机连接,在思想上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
贺晓星
关键词:涂尔干实证主义教育社会学知识社会学
作为方法的家庭:教育研究的新视角被引量:19
2014年
通过梳理介绍日本学者中内敏夫的教育思想史、社会史研究,指出18世纪早期至明治维新时期的日本民众在养生的意义上理解教育,这一现象有助于深入思考家庭和教育的关系。教育研究的视线要深入到家庭生活内部,父亲、母亲、亲子关系,以及生育、人口、情感等问题应该成为教育研究的关注焦点。对于独生子女教育的研究,不是简单将"溺爱"等作为问题处理,而是去追问现象背后的机理以及意义,从而更深入地思考家庭与教育的关系。
贺晓星
关键词:家庭养生独生子女教育
论教育社会学中的新马克思主义——S.鲍尔斯和H.吉丁斯的对应理论及其转向被引量:13
2014年
资本主义的物质生产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社会过程;而学校生产劳动力也不是单纯的技术过程,同样是一种社会过程。这两种社会过程反映出的社会关系,可以也必须用来做个对比,才能深度理解学校教育。对应理论,是鲍尔斯和吉丁斯将生产过程的社会关系与教育制度的社会关系进行比较之后得出的一个用以解释说明学校教育何以如此的理论。这一理论,始终试图论证的是教育与社会的对应关系、以及教育改革必须依靠社会制度改革的先行。它第一次展现了社会再生产的学术视角,关注到了潜在课程,也为冲突、文化的研究打下了基石,对教育理论和研究影响深远。
贺晓星
关键词:新马克思主义社会再生产潜在课程
叙事资本:对教育社会史、生活史研究的一种深度理解被引量:11
2013年
对于叙事资本,迄今少有人作过系统的阐述和梳理,但这一概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厘清其所指称的意义,能够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教育社会史、生活史研究的独特贡献,其贡献不仅在于学术意义上,还在于实践意义上。教育社会史、生活史研究不仅是一门学术意义上的学问,也不仅是一种视角或方法,还是一种事关人之力量成长的研究,应该看作是一项赋权或解放的运动。
贺晓星
关键词:赋权生活政治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