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5067)

作品数:10 被引量:115H指数:7
相关作者:段玮段旭樊风杨家康万石云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省气象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云南省应用基础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降水
  • 3篇东南
  • 3篇水汽
  • 3篇青藏
  • 3篇青藏高原
  • 2篇水汽输送
  • 2篇逆温
  • 2篇气候
  • 2篇强降水
  • 2篇可降水量
  • 2篇降水量
  • 2篇厚度
  • 2篇辐合
  • 2篇辐合辐散
  • 2篇辐散
  • 2篇边界层
  • 2篇大气可降水量
  • 1篇地形
  • 1篇滇中
  • 1篇多普勒

机构

  • 10篇云南省气象局

作者

  • 9篇段玮
  • 4篇段旭
  • 4篇杨家康
  • 3篇樊风
  • 2篇万石云
  • 1篇许美玲
  • 1篇陈小华
  • 1篇徐开
  • 1篇赵宁坤
  • 1篇梁红丽

传媒

  • 2篇高原气象
  • 2篇应用气象学报
  • 1篇气象
  • 1篇云南地理环境...
  • 1篇灾害学
  • 1篇Journa...
  • 1篇干旱气象
  • 1篇环境科学前沿...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东南侧干湿季气候特征与成因被引量:18
2015年
利用台站降水、蒸发资料和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季节水汽输送、大气可降水量分布、水汽辐合辐散诊断对西南水汽通道上青藏高原东南侧干、湿季气候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季青藏高原东南侧均存在西南水汽输送,即使冬、春季也有较强盛的水汽输送,但其上空四季均维持有水汽辐散场,不利于降水发生和维持,尤其冬、春季强度更强、范围更广。同时,受低纬高原地形影响,这一地区大气气柱短,导致青藏高原东南侧大气可降水量比周边地区明显偏少,且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冬、春季大气可降水量仅为夏季的1/3~1/2。可见,青藏高原东南侧季节性干旱受冬、春季大气可降水量的减少和其上空更强更广的水汽辐散场共同影响所致。
段玮段旭樊风孙绩华
关键词:水汽输送大气可降水量辐合辐散
从水汽角度对青藏高原东南侧高空探测布局的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水汽是大气探测最关心的要素之一。从青藏高原东南侧出发,以NCEP再分析资料为基础,利用水汽气候诊断方法结合区域地形研究了该区域的水汽分布、输送与辐合辐散特征,并讨论了探空站布局。水汽输送分布与大气可降水季节差异均表明,青藏高原东南侧是夏、秋季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影响的季风过渡区,也是东亚地区最主要的水汽通道之一,尤其在秋、冬、春季此通道的水汽输送更为关键。青藏高原东南侧的大气可降水量比西南侧明显要大,这与低纬高原和青藏高原南侧南凸弧形构成的地形组合有着密切关系。青藏高原东南侧地形对水汽辐合、辐散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既有经向、纬向差异也有高低层差异。复杂的水汽分布及输送特征需要加强水汽探测。通过对水汽探测关键区的量化研究表明,滇西北—藏东南—缅北地区、滇东—黔西地区以及滇西南地区是观测需求较为显著的区域。
段玮段旭徐开杨家康
关键词:地形水汽特征
云南省滑坡泥石流与强降水的相关性和多时间尺度特征研究被引量:21
2015年
以云南省1961-2011年的滑坡泥石流灾害和逐日降水观测数据为基础,采用相关分析和小波变换分析方法,研究了云南滑坡泥石流与强降水变化的相关性特征和多时间尺度特征。结论为:近51年来云南滑坡泥石流活动频次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云南滑坡泥石流与强降水的变化具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与暴雨的相关性最高,其次为大暴雨和大雨。云南滑坡泥石流与强降水变化表现出十分明显的多时间尺度变化特征。滑坡泥石流与强降水的变化均存在有6年的特征时间尺度变化,在6年的特征时间尺度上,云南滑坡泥石流的变化一般是相同或滞后于强降水的变化。
万石云赵宁坤段玮
关键词:滑坡泥石流强降水相关系数多时间尺度
流域降水的面雨量计算与评估——以澜沧江上游流域强降水个例分析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面雨量是水文气象中的重要参量。面雨量计算有多种方法,其计算与应用应结合流域特点优选,但目前西南诸河相关研究不足。本文利用以澜沦江上游流域1998年8月29日和2010年8月4日强降水个例为基础,结合降水分布形态分析和交叉验证分析,对比了多种面雨量计算方法异同,研究结果可为西南诸河具有共性的怒江、澜沧江、金沙江开展面雨量计算业务及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显示:泰森多边形法受限于高原雨量站点分布较少,局限性明显。各种等雨量线法在降水分布形态上总体上是一致的,但是克里金插值法克服了反距离权重(Cressman)法“牛眼”分布,最小曲面法降水中心过度平滑和改进的谢别德法插值泛化等缺点,使得降水分布形态更为合理。交叉统计验证也显示克里金法更精确。
段玮樊风杨家康
关键词:面雨量强降水
ANALYSIS OF “BIMODAL PATTERN” STORM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Y OF BENGAL被引量:1
2017年
Storms that occur at the Bay of Bengal(Bo B) are of a bimodal pattern, which is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other sea areas. By using the NCEP, SST and JTWC data, the causes of the bimodal pattern storm activity of the Bo B are diagnosed and analyzed in this paper.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general atmosphere circulation in East Asia has a regulating and controlling impact on the Bo B storm activity, and the "bimodal period" of the storm activity corresponds exactly to the seasonal conversion period of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he minor wind speed of shear spring and autumn contributed to the storm, which was a crucial factor for the generation and occurrence of the"bimodal pattern"storm activity in the Bo B. The analysis o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 shows that the SSTs of all the year around in the Bo B area meet the conditions required for the generation of tropical cyclones(TCs). However,the SSTs in the central area of the bay are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surrounding areas in spring and autumn, which facilitates the occurrence of a "two-peak"storm activity pattern. The genesis potential index(GPI) quantifies and reflects th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for the generation of the Bo B storms. For GPI, the intense low-level vortex disturbance in the troposphere and high-humidity atmosphere are the sufficient conditions for storms, while large maximum wind velocity of the ground vortex radius and small vertical wind shear are the necessary conditions of storms.
段旭段玮林志强
滇中地区冰雹的多普勒天气雷达及闪电活动特征分析被引量:31
2014年
利用雷达数据和云南省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对滇中地区2006~2011年6次典型降雹过程中的雷达回波和闪电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滇中冰雹回波的基本反射率因子具有典型的冰雹回波特征,如弓形回波、三体散射、旁瓣回波、有界(无界)弱回波区、"V"型槽口以及钩状回波等。地面降雹区基本出现在雹暴反射率因子强度梯度较大的区域,也就是负地闪密集活跃区或者临近区域。闪电密集区的移动可作为预测冰雹回波移动路径的一个指标。降雹时段是负地闪的活跃期,正地闪出现频率极少,这与我国北方地区冰雹出现时高正地闪频数特征存在明显不同。负地闪每5 min频数峰值的出现时间略超前地面降雹时间5~12 min,可作为滇中出现冰雹的一个参考指标。闪电频数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对于滇中地区冰雹天气的监测、I临近预警以及防雹作业指挥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周泓段玮赵爽王宝
关键词:冰雹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
2012年初夏滇中首场暴雨过程诊断分析被引量:10
2013年
利用地面加密观测资料、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强度、卫星云图TBB资料和NCEP 1°×1°分析资料,应用滤波和广义位涡理论,对2012年6月1—2日云南省中部的首场切变冷锋型暴雨天气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天气系统是该次暴雨产生的直接原因,强降水均发生在云顶亮温等值线梯度较大一侧,回波强度空间分布不均匀,回波发展高度较低,但回波结构致密,低质心,以液态降水粒子为主,因此降水分布不均匀,但降水效率高;水汽源地为孟加拉湾;低层水汽通量辐合带与冷锋、切变线、中尺度辐合线以及β中尺度低涡位置有较好的对应关系;700 hPa,850 hPa水汽通量强辐合区中心位置叠加时,其所在区域地面降水增强;强降水区域上空中低层广义湿位涡的正异常现象体现了降水区中低层高水汽集中特征;单站上空低层的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增加时,地面降水强度增加,反之减小;800 hPa广义湿位涡正异常区对地面降水分布有一定指示作用,但暴雨中心与广义湿位涡强中心并不完全重合。
周泓尤红李璠蔡爱萍
关键词:中尺度特征
昆明坝子边界层贴地逆温特征及其成因被引量:8
2014年
利用昆明2004~2006年08 h气象加密探空资料对昆明坝子贴地逆温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昆明坝子贴地逆温年频率为59.9%,厚度为120 m,强度为0.9℃/100 m,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具有出现频率高,厚度小,强度略强的特点。昆明坝子贴地逆温频率、厚度、强度呈单峰型年变化,春季频率最高、厚度最厚、强度最强;夏季频率最低、厚度最薄、强度最弱,其变化受降水、风速、晴夜状况变化的影响。坝子地形是影响贴地逆温的重要因素,昆明坝子地形对坝内贴地逆温具有保护稳定作用,尤其是对辐散冷却逆温过程的保护,同时也影响贴地逆温的厚度和强度。昆明坝子贴地逆温存在辐射逆温、地形逆温、水体平流逆温的共同影响,但辐射冷却逆温是主导机制。
段玮万石云段旭
关键词:厚度
云南土壤湿度长期变化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利用1948—2013年美国NOAA/CPC全球0.5°×0.5°月平均格点化土壤湿度资料、1951—2013年云南地区125个站月降水和1993—2013年22个站月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对云南土壤湿度及其表征的旱涝长期变化进行时空分布及演变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云南地区旱涝变化的空间结构相对简单且具有大尺度特征,长期变化特征明显。由20世纪50年代的滇中部地区偏旱,其余地区偏涝,逐步发展为相反;20世纪90年代开始滇中部地区偏涝,其余地区偏旱,且旱情日趋加重,范围扩展,2010年、2012年和2013年严重干旱蔓延至云南全省。研究揭示,云南冬半年旱涝与前期海温异常密切相关,冬半年云南地区旱涝不同的EOF模态时间变化对应着不同的前期海温异常变化分布。云南全省旱涝一致的第1模态对应前期孟加拉湾、阿拉伯海、西太平洋以及大西洋的海温异常正相关。云南西北一东南旱涝反向的第2模态对应前期孟加拉湾、南海、西太平洋及东太平洋ENSO区海温异常负相关。
樊风段玮杨家康
关键词:土壤湿度旱涝
青藏高原东南侧干湿季气候特征与成因分析
利用台站降水、蒸发和NCEP资料,通过大气可降水量、水汽输送与辐合辐散对青藏高原东南侧干、湿季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季青藏高原东南侧均存在西南水汽输送,即使冬春季也有强盛的水汽输送,但其上空四季均维持水汽辐散...
段玮段旭樊风孙绩华杨家康
关键词:水汽输送大气可降水量辐合辐散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