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00877)

作品数:8 被引量:107H指数:6
相关作者:郭剑芬杨智杰杨玉盛陈光水谢锦升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教育部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教育厅B类科技/社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亚热带
  • 3篇亚热带常绿阔...
  • 3篇中亚热带
  • 3篇中亚热带常绿...
  • 3篇阔叶
  • 3篇阔叶林
  • 3篇常绿
  • 3篇常绿阔叶
  • 3篇常绿阔叶林
  • 2篇演替
  • 2篇演替阶段
  • 2篇影响因素
  • 2篇生态系统
  • 2篇土壤
  • 2篇贮量
  • 2篇温度敏感性
  • 2篇不同演替阶段
  • 2篇城市
  • 2篇粗木质残体
  • 1篇英文

机构

  • 8篇福建师范大学
  • 4篇教育部
  • 2篇福建省湿润亚...
  • 1篇万木林自然保...

作者

  • 8篇郭剑芬
  • 6篇杨玉盛
  • 6篇杨智杰
  • 5篇陈光水
  • 4篇谢锦升
  • 4篇范跃新
  • 3篇贺旭东
  • 3篇钟小剑
  • 2篇马书国
  • 1篇盛浩
  • 1篇高玉春
  • 1篇李熙波
  • 1篇王健
  • 1篇钟羡芳
  • 1篇林成芳
  • 1篇王维奇
  • 1篇张彪
  • 1篇徐玲琳
  • 1篇李旭
  • 1篇王健

传媒

  • 4篇亚热带资源与...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地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亚热带6种老龄天然林及杉木人工林的枯落物持水性能被引量:23
2010年
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6种老龄天然林:木荷(Schima superba,SCS)、罗桴栲(Castanopsis fabri,CAF)、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TSO)、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CIC)、细柄阿丁枫(Altingia gracilipes,ALG)、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CAC)及杉木人工林(Cunninghamia lanceolata,CUL)枯落物现存量和持水特性的研究表明,各林分枯落物现存量分别为木荷7.22 t.hm-2、细柄阿丁枫6.79 t.hm-2、浙江桂6.70 t.hm-2、观光木6.66 t.hm-2、罗桴栲6.57 t.hm-2、米槠5.96 t.hm-2和杉木人工林4.82 t.hm-2.最大持水率平均值是人工林(207.98%)>天然林(179.38%).各林分最大持水量分别为木荷13.33t.hm-2、细柄阿丁枫13.32 t.hm-2、观光木13.18 t.hm-2、罗桴栲10.84 t.hm-2、浙江桂10.52t.hm-2、米槠10.30 t.hm-2和杉木人工林9.95 t.hm-2.枯落物平均现存量和平均最大持水量均为天然林(6.65 t.hm-2,11.95 t.hm-2)大于杉木人工林(4.82 t.hm-2,9.95t.hm-2).影响林地枯落物持水量的主要因素是枯落物现存量.各林分主要树种半分解层的枯落物现存量及最大持水量均大于未分解层.
马书国杨玉盛谢锦升郭剑芬杨智杰高玉春
关键词:枯落物主要树种现存量最大持水量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及季节动态被引量:35
2013年
为探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碳吸存潜力,选取演替时间为15a(演替初期)、47a(演替中期)、110a(演替后期)3个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析了各演替阶段的土壤有机碳(SOC)含量以及土壤微生物量碳(MBC)、可溶性碳(DOC)和微生物熵(SMQ)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演替中、后期不同土层的土壤SOC、MBC、DOC含量和SMQ均显著高于演替初期(P<0.05);与演替中期相比,演替后期土壤MBC、DOC含量有所降低,SOC含量和SMQ无显著差异。土壤SOC、MBC和DOC含量随土层加深而显著性降低(演替初、中期DOC除外),并随演替进行逐渐向腐殖质层富集。不同演替阶段MBC、DOC和SMQ均有显著季节变化,最低值出现在秋季,最高值随演替进程由冬季逐步转向夏季。相关分析表明,不同演替阶段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与土壤有机碳含量极显著相关(P<0.01),且土壤活性有机碳(MBC、DOC)和SMQ对土壤碳库变化更为敏感。
范跃新杨玉盛杨智杰谢锦升陈光水钟小剑郭剑芬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演替微生物量碳
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呼吸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变化被引量:15
2014年
为探明中亚热带地区常绿阔叶林演替序列土壤呼吸(Rs)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机制,在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选取演替时间分别为15年(演替初期)、47年(演替中期)和110年(演替后期)三个不同演替阶段,进行了为期1年的野外原位观测。结果发现:演替初期、中期和后期的Rs分别为2.38、3.32和3.91μmol·m–2·s–1,温度敏感性(Q10值)分别为2.64、1.97和1.79;与演替初期相比,演替后期的Rs显著增加64.29%,Q10值显著降低32.30%;不同演替阶段Rs的季节变化模式相似,温度和含水量可分别解释季节变化的69.5%(初期)、81.9%(中期)和61.3%(后期);回归分析发现,Rs与凋落物年归还量、细根生物量和土壤全氮和土壤有机质碳含量显著正相关。表明本研究区内植被演替促进了土壤碳排放,降低了土壤呼吸的温度敏感性;土壤碳输入增加、养分含量的提高和细根生物量增大是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Rs随演替进程逐渐增大的主要原因。
范跃新杨玉盛郭剑芬杨智杰陈光水谢锦升钟小剑徐玲琳
关键词:森林演替中亚热带土壤呼吸温度敏感性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贮量及其组成被引量:16
2010年
森林木质残体(WD)包括粗木质残体(CWD)和细木质残体(FWD),是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生态功能.通过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木质残体贮量及其组成的研究表明,木质残体总贮量为28.06 t.hm-2,其中FWD贮量为4.88 t.hm-2,占总贮量的17.39%;CWD贮量为23.18 t.hm-2,占总贮量的82.61%.在CWD中,倒木占了绝大部分(77.26%),其次为枯立木(21.75%),大枝和根桩贮量很小.木质残体贮量中以直径20~60 cm的倒木和枯立木占主体部分,直径大于60 cm的大径级倒木和枯立木数量最少,占总贮量的8.99%.从分解程度来看,CWD中倒木以Ⅲ~Ⅳ级居多,二者合计占了倒木贮量的60%,枯立木以Ⅱ级为主.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木质残体的贮量及组成反映了中亚热带地区森林群落演替后期阶段木质残体的结构特征.
贺旭东杨智杰郭剑芬陈光水马书国张彪
关键词:贮量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万木林
万木林自然保护区不同分解等级粗木质残体呼吸的温度敏感性被引量:8
2010年
粗木质残体(Coarse woody debris,CWD)呼吸是森林生态系统碳收支的一个重要组分。而温度是影响CWD排放CO2的重要因素.本研究通过室内设定5℃、15℃、25℃、35℃、45℃5个温度梯度,采用密闭室红外气体分析法(Li-8100 IRGA)对万木林自然保护区5个分解等级CWD呼吸通量及其温度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5个分解等级CWD呼吸速率均随温度升高呈指数增加;CWD呼吸速率随分解程度增加而增高.不同温度区间各分解等级CWD的Q10值范围为1.06~2.76;在15~25℃,CWD呼吸的温度敏感性最强(Q10=2.31).分解等级对Q10值的影响与温度区间有关,在5—45℃、25—35℃,Ⅲ分解等级CWD的Q10值显著高于Ⅱ、Ⅳ、Ⅴ等级,在15~25℃、35—45℃,Q10值与分解等级成负相关.
范跃新杨智杰郭剑芬陈光水贺旭东郑群瑞
关键词:粗木质残体温度
森林粗木质残体的贮量和碳库及其影响因素(英文)被引量:5
2011年
粗木质残体(CWD)是森林生态系统重要的组成要素,由于定量研究某特定区域CWD的贮量和碳量的工作量相当大,需要长期的研究才能获得可信的数据,因此有关全球森林生态系统CWD的贮量和碳量仍不太清楚。本文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综述全球不同森林中CWD的贮量和碳库情况。结果表明:温带针叶林CWD贮量最高(30~200t.hm-2),而阔叶林最低(8~50t.hm-2);全球森林CWD碳贮量范围大致为75~114或157Pg。各森林CWD贮量值变化大,因林龄、CWD分解阶段和人类经营活动(如疏伐、皆伐和控制火烧)而异。今后需更广泛地开展森林CWD调查,以更深刻理解CWD与林分结构、树种特性及干扰的关系。此外,为了更准确地评价CWD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价值,建议在更大尺度上对全球各类森林的CWD贮量和碳库进行长期的研究。
郭剑芬杨玉盛钟羡芳贺旭东
关键词:粗木质残体森林生态系统贮量碳库
1978—2010年福建省CO_2排放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13年
为探明城市化进程对区域CO2排放的影响机制,本研究以中国东南沿海快速城市化地区福建省为研究区域,采用LMDI指数分解法,将福建省CO2排放分解为CO2强度效应(ΔCF)、能源结构效应(ΔCN)、经济规模效应(ΔCY)、能源强度效应(ΔCI)和人口规模效应(ΔCP)5个影响因素,探讨福建省1978—2010年期间CO2排放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978—2010年期间,福建省CO2排放增加了5 817.10×104t,年均增长率为8.8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推动福建省CO2排放增加的核心因素是经济规模扩张和人口增加,而抑制CO2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为能源强度的下降,能源消费结构和CO2排放强度变化不是福建省CO2排放变化的主要原因.比较不同城市化阶段发现,经济规模效应对CO2排放的促进作用逐渐增大,能源强度抑制CO2排放增长的贡献逐渐降低.
李旭范跃新钟小剑郭剑芬杨智杰杨玉盛
关键词:城市化CO2排放LMDI
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述评被引量:9
2009年
我国热带亚热带区域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潜在脆弱性,在人类干扰和全球变化的双重影响下,我国南方地区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问题。本文总结和评述了近年来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的几个重点领域,包括森林群落生物多样性维持、群落演替机制、养分循环和碳循环,山地丘陵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湿地环境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生物入侵机制和温室气体排放,城市植物的环境修复、热岛效应缓解及碳源汇功能等,并展望了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的未来方向,提出修复和重建大面积的退化生态系统,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维护人居环境和人类健康,提高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的适应性,增强生态安全保障,是今后我国南方植物生态学研究所肩负的历史使命。
杨玉盛郭剑芬王健王健盛浩李熙波林成芳王维奇谢锦升
关键词:植物生态学湿地退化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