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00470)

作品数:3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王炜金云波王维陈辉马刚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交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内皮
  • 3篇内皮细胞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瘤
  • 2篇婴幼
  • 2篇婴幼儿
  • 2篇婴幼儿血管瘤
  • 2篇细胞培养
  • 1篇冻存
  • 1篇体外
  • 1篇体外培养
  • 1篇细胞培养技术
  • 1篇鲜红斑痣
  • 1篇免疫
  • 1篇免疫磁珠
  • 1篇红斑
  • 1篇斑痣
  • 1篇磁珠

机构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胡晓洁
  • 3篇杨川
  • 3篇林晓曦
  • 3篇马刚
  • 3篇陈辉
  • 3篇王维
  • 3篇金云波
  • 3篇王炜
  • 2篇李伟
  • 1篇曹谊林
  • 1篇许志成
  • 1篇李伟

传媒

  • 1篇中华整形外科...
  • 1篇中华皮肤科杂...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年份

  • 3篇2008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体外培养及冻存
2008年
目的研究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体外分离培养及进行冷冻保存,探讨建立血管瘤内皮细胞库的可能性。方法应用胶原酶消化结合免疫磁珠法分离获得血管瘤内皮细胞,以含20%胎牛血清的EGM-2培养液进行培养。vWF免疫荧光染色鉴定所培养内皮细胞及其纯度。按慢冻速融原则对血管瘤细胞进行液氮冻存、复苏,比较未冻存和复苏血管瘤内皮细胞的活力、形态、增殖能力、低密度脂蛋白摄取能力以及细胞凋亡率。结果CD31免疫磁珠阳性分选获得高纯度的原代血管瘤内皮细胞,复苏后细胞存活率约为未冻存细胞的94.8%,二组细胞形态学无明显差异,生长曲线相似,增殖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冻存内皮细胞的凋亡率较未冻存细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原酶消化结合免疫磁珠法能获得高纯度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冻存的血管瘤内皮细胞复苏后仍保持较高的活力及体外增殖能力,为血管瘤的后续实验研究提供了稳定的细胞来源。
马刚林晓曦金云波李伟王维胡晓洁陈辉杨川王炜曹谊林
关键词:血管瘤内皮细胞细胞培养技术
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被引量:5
2008年
目的建立一个稳定的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体外培养体系。方法增生期血管瘤标本经胶原酶消化,CD31-免疫磁珠分选纯化细胞,接种于纤维蛋白铺层的培养皿;分别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培养细胞免疫荧光鉴定、低密度脂蛋白吸收试验。结果从血管瘤组织分离纯化出CD31^+细胞,4h开始贴壁,细胞呈梭形,7~10d生长融合呈铺路石状,CD31-免疫磁珠黏附于细胞上。血管瘤内皮细胞CD31、vWF表达阳性,可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结论我们建立的婴幼儿血管瘤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可获得血管瘤内皮细胞,并为血管瘤增生消退机制的研究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马刚林晓曦金云波李伟王维胡晓洁陈辉许志成王炜杨川
关键词:血管瘤细胞培养免疫磁珠
鲜红斑痣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及鉴定
2008年
目的探讨从鲜红斑痣分离培养内皮细胞的方法。方法鲜红斑痣标本经胶原酶消化,CD31-免疫磁珠分选纯化细胞,接种于纤维连接蛋白铺层的培养皿;分别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细胞生长曲线的测定、培养细胞免疫荧光鉴定、低密度脂蛋白吸收试验。结果从鲜红斑痣组织分离纯化出CD31^+细胞,在纤维连接蛋白铺层上6h开始贴壁,细胞呈梭形,7d生长融合呈铺路石状,CD31-免疫磁珠黏附于细胞上。鲜红斑痣内皮细胞CD31、vWF表达阳性,可摄取低密度脂蛋白。结论建立鲜红斑痣内皮细胞的分离培养方法。
马刚林晓曦金云波李伟王维胡晓洁陈辉杨川王炜
关键词:内皮细胞细胞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