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北京市教委面上项目(KM201110020001)

作品数:4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马兰青王有年柳春梅师光禄吕鹤书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农学院吉林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计划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植物
  • 2篇次生代谢
  • 1篇代谢产物
  • 1篇植物次生代谢
  • 1篇植物次生代谢...
  • 1篇植物类型
  • 1篇融合基因
  • 1篇生物合成
  • 1篇生物合成途径
  • 1篇双功能酶
  • 1篇糖基化
  • 1篇种间
  • 1篇藜芦
  • 1篇晶体
  • 1篇晶体结构
  • 1篇景天
  • 1篇聚酮
  • 1篇聚酮合酶
  • 1篇辣蓼
  • 1篇酪醇

机构

  • 4篇北京农学院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内蒙古民族大...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作者

  • 4篇王有年
  • 4篇马兰青
  • 3篇柳春梅
  • 2篇吕鹤书
  • 2篇师光禄
  • 1篇于寒松
  • 1篇马雅迪
  • 1篇高东尧
  • 1篇路平
  • 1篇张红
  • 1篇杨明峰
  • 1篇李彦舫
  • 1篇张继星
  • 1篇刘霄霄
  • 1篇解语晨
  • 1篇杨静

传媒

  • 2篇生物工程学报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北京农学院学...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辣蓼不同种间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及差异被引量:5
2012年
辣蓼是一种广泛分布于我国的传统中草药,通常指水辣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旱辣蓼(Polygonumflaccidum)的干燥全草,具有健脾化湿、除湿化滞、止痢止痛、解毒化瘀等功效。近几年两种辣蓼植物提取物在兽药、植物源农药方面进行了较为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水辣蓼和旱辣蓼的作用机制、功效及应用方向存在明显差别。本文对上述两种植物的次生代谢产物种类及其差异进行了综述和对比分析,为辣蓼植物活性成分功能研究与深化利用提供依据。
柳春梅吕鹤书师光禄马兰青王有年
关键词:次生代谢产物
红景天甙生物合成途径:酪醇合成的起始反应及其糖基化被引量:16
2012年
红景天甙(Salidroside)生源途径分子机制的解析是利用基因工程、代谢工程技术合成目标化合物的基础。糖基化是红景天甙生物合成的最后一步反应。在前期工作中,本课题组率先报道了与红景天甙生物合成相关的3个尿苷二磷酸葡萄糖基转移酶(UGTs)基因,在体外酶学性质研究的基础上,利用根癌农杆菌和发根农杆菌介导分别建立了相关转基因体系,鉴别了红景天甙生物合成最适UGT及植物和毛状根生物反应器系统合成红景天甙的效率差异;酪醇(Tyrosol)是红景天甙糖基化反应的甙元底物分子,其具体的代谢通路及其调控机制仍不明确。针对酪醇生物合成来源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是酪醇可能来自于苯丙烷代谢途径产生的4-香豆酸,该途径起源于苯丙氨酸;二是生物碱代谢途径的中间产物酪胺可能是酪醇生物合成的前体,该途径则起源于酪氨酸。在后续工作中,否定了酪醇来源于苯丙烷代谢途径的可能性,进一步的工作证实酪氨酸脱羧酶(TyrDC)在酪醇生物合成的起始反应中担负着重要功能,酪醇作为一种苯乙烷类化合物衍生物,其生物合成来源于生物碱代谢途径。
马兰青柳春梅于寒松张继星高东尧李彦舫王有年
关键词:红景天甙酪醇分子调控红景天
植物类型Ⅲ聚酮合酶超家族晶体结构与功能被引量:7
2012年
植物类型Ⅲ聚酮化合物合酶(PKS)催化合成多种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基本分子骨架,参与植物体许多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行使,一直是研究蛋白结构与功能关系、基于结构进行分子改造的重要模式分子家族。目前在蛋白质数据库(PDB)中有超过80个不同种属来源的类型Ⅲ PKS的三维结构被报道,其中包括了研究最为透彻的查尔酮合酶在内的7种酶的晶体结构,这些结构的发表对于阐明该类酶复杂多变的底物专一性、链延伸和不同的环化反应机制奠定了结构基础。三维空间结构解析以及基于定点突变的结构功能分析是进行酶工程、基因工程的基础。以下系统综述了植物类型Ⅲ PKS超家族晶体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吕鹤书柳春梅路平师光禄马兰青王有年
关键词:聚酮合酶查尔酮合酶晶体结构
烟草4CL与虎杖STS融合基因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2
2013年
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白藜芦醇具有抗肿瘤、保护心血管、抗氧化的药理作用。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利用带有13个氨基酸的链接序列(linker)将来自烟草的4-香豆酰辅酶A连接酶(4-Coumarate-CoA ligase,4CL)和虎杖的白藜芦醇合酶(Stilbene synthase,STS)的基因连接,构建成融合基因,并转入原核表达载体。为后续的白藜芦醇的代谢工程奠定了基础。但该研究中所构建的融合基因与原基因相比有7个碱基突变,导致4个氨基酸的改变。这些突变是否会影响到融合酶的活性,试验所引入的13个氨基酸的linker对于融合蛋白活性的影响等都还待后续进一步研究。
张红刘霄霄解语晨马雅迪杨静马兰青杨明峰王有年
关键词:次生代谢白藜芦醇融合基因双功能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