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051)

作品数:4 被引量:28H指数:2
相关作者:康涛石永红林伟徐旭峰王娟更多>>
相关机构:合肥工业大学中国科学院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锆石
  • 2篇锆石U-PB
  • 2篇榴辉岩
  • 2篇辉岩
  • 1篇岩石
  • 1篇岩石学
  • 1篇岩相
  • 1篇闪岩
  • 1篇年龄研究
  • 1篇盆地
  • 1篇中生代
  • 1篇重矿物
  • 1篇重矿物组合
  • 1篇晚中生代
  • 1篇温度
  • 1篇稳定性
  • 1篇鲁西隆起
  • 1篇绿辉石
  • 1篇南缘
  • 1篇矿物

机构

  • 3篇合肥工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安徽省地球物...

作者

  • 3篇石永红
  • 3篇康涛
  • 2篇林伟
  • 1篇卜香萍
  • 1篇王娟
  • 1篇李忠
  • 1篇李秋立
  • 1篇徐旭峰

传媒

  • 3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科学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鲁西隆起晚中生代盆地重矿物组合分析及其构造响应被引量:2
2012年
本文以鲁西隆起区盆地及周边盆地砂岩中碎屑重矿物为研究对象,通过重矿物的稳定性分析,以及通过不同源区重矿物组合的差异,探讨了鲁西隆起及周边地区晚中生代以来的物源及构造演化过程。研究结果显示,鲁西盆地中生代早期早中侏罗纪时期主要源区为鲁西隆起,中晚侏罗纪时期主要物源为胶东地区和鲁西隆起,而早白垩世时期主要物源为胶东地区,其次才是鲁西隆起。晚白垩世沂沭断裂带盆地物源主要是鲁西隆起和胶东地区,鲁西隆起贡献量大于胶东地区。重矿物的稳定性也折射出源区构造演化历史。早-中侏罗世至中.晚侏罗世,鲁西盆地重矿物物源由鲁西隆起向胶东地区的显著转变,暗示着苏鲁造山带自三叠纪形成之后,经折返抬升,至晚侏罗世之前已经到达地表。重矿物的含量变化显示,早白垩世中期和晚白垩世中期鲁西盆地内沉积了大量的鲁西变质岩矿物组合,并且不稳定重矿物含量急剧增加,我们推测鲁西在早白垩世晚期、晚白垩世中期存在两次构造抬升。
卜香萍石永红李忠
关键词:鲁西隆起盆地重矿物组合稳定性
大别地块东南缘变质P-T条件及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大别山东南缘高压-超高压地块一直为研究的热点地区,人们普遍认同其是由2个具有不同变质级别的单元构成,并以此为基点探讨大别造山带的俯冲、折返机制。然而,由于工作程度所限,对于大别山腹地店前-寺前-罗溪地区一直缺乏详细的资料,对其确实的变质属性及年龄并不清晰,限制了人们对该地区客观的结构单元划分的准确理解。本次通过区域变质岩石学和年代学的研究,详实地分析了该地块的结构构成。研究显示,大别山东南缘高压-超高压地块由2个超高压单元和1高压单元构成,并呈岩石-构造岩片形式相互叠置,其变质P-T条件分别为:(1)单元-Ⅰ:T=723±22℃和P=3.90±0.43GPa(金刚石稳定域);(2)单元-Ⅱ:T=630±45℃和P=3.10±0.23GPa(柯石英稳定域);(3)单元-Ⅲ:T=545±24℃和P=2.48±0.11GPa(石英稳定域)。锆石U-Pb年龄表明这三个单元具有穿时性,形成于不同的时间段,自单元-Ⅰ、单元-Ⅱ至单元-Ⅲ,年龄分别为226.4±2.6Ma→230.1±3.5Ma→235.2±4.2Ma年龄(徐旭峰等,2013)。在空间分布上自北向南,总体的峰期变质P-T条件逐渐降低,年龄则逐渐变老。但由于风化剥蚀作用,在马龙-石马一线的单元-I以构造窗形式产出,致使P-T条件呈现跳跃性的变化。
石永红王娟康涛徐旭峰
关键词:榴辉岩
安徽省宿松变质杂岩岩石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研究被引量:24
2012年
宿松变质杂岩的变质程度和变质年龄一致为人们所关注,且争论较多。为此,本次研究选择了宿松变质杂岩中3个石榴云母片岩进行了细致的分析。岩相学分析显示,该杂岩至少经历了3期变质事件,峰期变质矿物组合为石榴石+白云母+黑云母+斜长石+石英+帘石+金红石+方解石+磷灰石,没有任何超高压或蓝片岩相变质特征的印迹。温压评价表明,宿松变质杂岩峰期变质条件为T=460~540℃和P=0.85~1.10GPa,属于绿帘角闪岩相变质范畴。对这3个岩石标本的锆石U-Pb测年研究则表明,宿松变质杂岩具有4组年龄,其中来自锆石核部的年龄有3组,年龄分别为2.38~2.56Ga、1.97~2.19Ga和0.78~0.9Ga,均为碎屑锆石年龄,反映了该杂岩的物源的构成复杂性。来自锆石边部的年龄范围为248~255Ma,其Th/U比值为0.01~0.05,均<0.1,CL图显示边部锆石为片状和云雾状,为典型的变质增生锆石。根据矿物包裹体的拉曼光谱和岩相学分析,这些变质增生锆石为峰期变质阶段形成的,其加权平均年龄251±4Ma应为宿松变质杂岩的峰期变质时间。结合前人岩石学、年代学和构造背景的分析,宿松变质杂岩的北界应位于柳林-麻石沟-山龙一线。
石永红王次松康涛徐旭峰林伟
关键词:拉曼光谱分析
北大别北东地区榴辉岩温度条件分析被引量:2
2011年
北大别榴辉岩温度条件的精确评价直接涉及到北大别变质单元性质的判定。由于榴辉岩温度分类方案的不同,以及温度估算时温度计选择和绿辉石Fe2+校正方法不同的影响,导致北大别榴辉岩温度评价和分类归属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为此,本研究应用5个不同的温度计和4种不同的绿辉石Fe2+校正方法,评价了北大别北东地区榴辉岩的温度条件。研究显示,当应用Krogh(2000)的Grt-CpxFe-Mg温度计和设定绿辉石的铁为Fe3+/Fe2+=1:1时,温度计算较为合理:P标定=3.5GPa,温度范围为600~740℃或P标定=5.0GPa,温度范围为670~810℃。参照Carswell(1990)的温度分类,北大别榴辉岩应属于中温类型。但结合此次榴辉岩的地质特征、岩相学和矿物成分分析,以及前人的研究资料,北大别榴辉岩与中大别和南大别榴辉岩有明显的差异,其可能是在相对高温的条件下形成的。
石永红康涛李秋立林伟
关键词:榴辉岩绿辉石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