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2012SJD760018)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相关作者:李剑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艺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艺术

主题

  • 3篇电影
  • 1篇电影创作
  • 1篇电影民族化
  • 1篇意境
  • 1篇意境营造
  • 1篇中国电影
  • 1篇民族

机构

  • 4篇南京艺术学院

作者

  • 4篇李剑

传媒

  • 3篇电影新作
  • 1篇福建论坛(人...

年份

  • 2篇2014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20世纪80年代“电影民族化”讨论的理论反思被引量:1
2013年
20世纪80年代关于"电影民族化"问题的讨论,实质上是对当时的中国电影美学发展方向的思考。然而由于讨论的组织性和条理性不足,致使讨论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什么是电影民族化"和"要不要提倡电影民族化"这两个问题上,而对更具现实意义的"如何进行电影民族化"的问题则未加深究。在民族化讨论中,要求坚持走现实主义道路的声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其实,以"真"的力量重新找回80年代电影的自我,提倡现实主义,提倡电影的真实性,真实地表现本民族的历史与现实,生活与情感,其必然会走上民族化的道路。坚持现实主义的美学道路,也就是坚持了电影民族化的道路。
李剑
关键词:中国电影电影民族化
论八十年代现实主义电影美学的回归与深化被引量:2
2013年
从艺术创作的内容真实性问题、人情人性的问题讨论、到坚持现实主义美学道路的提出,现实主义电影美学贯穿着八十年代电影的创作与批评,其美学观念及价值在经历了多次创作检验和理论探讨后得以深化。对这一理论演进过程的梳理与描述,对于我们整体把握八十年代电影的美学旨趣具有重要意义。
李剑
八十年代电影的写意倾向与意境营造被引量:2
2014年
作为对电影民族风格的自觉追求,八十年代电影在艺术传达方面呈现出明显的写意倾向,并将电影中的意境营造作为艺术探索的重要内容,从而提升了八十年代电影的美学品格,使其具有了更加丰厚的美学内涵与美学价值。这一艺术探索也进一步夯实了电影民族化理论,其理论意义重大。同时,在这种艺术倾向影响下创作出的优秀作品,也促进了八十年代中国电影民族风格的初步形成。
李剑
关键词:意境营造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被引量:1
2014年
八十年代的不少影片,在艺术视野、题材把握及主题传达等方面,都呈现出一种明显的民族化趋向,电影艺术家对本民族的文化心理、存在方式、历史命运与现实问题有着较为深入的思考,由此构成了八十年代电影中独具特色与时代感的民族内容。八十年代电影创作中的民族化趋向,主要表现在三个层面,一是对民族生活的描绘,二是对民族性格与民族精神的刻画,三是对民族文化之根的寻找。
李剑
关键词:电影创作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