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LAPC-KF-2009-04)

作品数:4 被引量:41H指数:4
相关作者:刘树华胡非梁福明辛国君王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2篇湍流通量
  • 2篇绿洲
  • 2篇变分
  • 2篇变分法
  • 1篇数值模拟
  • 1篇通量
  • 1篇通量计算
  • 1篇土壤
  • 1篇土壤热通量
  • 1篇湍流
  • 1篇能量平衡
  • 1篇气相互作用
  • 1篇潜热
  • 1篇潜热通量
  • 1篇热通量
  • 1篇下垫面
  • 1篇夏季
  • 1篇陆气相互作用
  • 1篇棉田
  • 1篇计算方法

机构

  • 4篇北京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气象局国...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作者

  • 4篇刘树华
  • 3篇梁福明
  • 3篇胡非
  • 2篇王建华
  • 2篇辛国君
  • 1篇茅宇豪
  • 1篇陈国兴
  • 1篇刘鹏飞
  • 1篇刘立超
  • 1篇吕世华
  • 1篇张称意
  • 1篇潘英
  • 1篇姜海梅
  • 1篇张宇

传媒

  • 3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气象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沙漠绿洲地区夏季地表能量收支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0
2009年
本文在MSPAS(Modified Soil-Plant-Atmosphere Scheme)的基础上,引入了一个有效的晴天大气辐射传输方案,建立了一个能在物理上真实地模拟陆气相互作用及其反馈机制的二维模式MLAIM(Modified LandAtmosphere Interaction Model).本文利用HEIFE实验的观测资料对MIAIM的模拟结果进行了检验,对其中不合理的部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在干旱半干旱区陆面过程参数修正的必要性,对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水分传输以及大气近地面层湍流输送的参数化方案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夏季连续晴天条件下沙漠的地表能量收支,因此,本文利用MIAIM研究了绿洲对其周围沙漠地表能量收支的影响,并对地表能量收支各分量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绿洲向其下风向沙漠的水汽输送是导致其上下风向沙漠间地表能量收支差异的最重要的因子.
刘树华潘英胡非刘和平梁福明辛国君王建华
关键词:绿洲夏季陆气相互作用数值模拟
不同下垫面湍流通量计算方法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9
2009年
本文利用1990~1994年在中国内蒙古奈曼市半干旱地区沙丘和植被区下垫面观测的微气象数据,采用变分法、波文比能量平衡方法和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了7种下垫面(沙丘、草原、四种放牧强度的草地、玉米田)的湍流通量并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除沙丘和重度放牧草地外,三种方法计算的湍流通量在大多数时刻是比较一致的,相关性较高,能量闭合程度也较好.在用于计算植被相对茂盛下垫面的湍流通量时,变分法得到的结果更好一些.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大,地表生物量、覆盖率和植被高度相应减少,潜热和动量通量相应减小,而感热通量增大.草地等植被茂盛的下垫面能够增加垂直方向的动量输送,增加空气动力学粗糙度,减小风速,阻止地表沙粒的运动和沙丘的起伏,对防止沙漠化能起到较大作用.
刘树华茅宇豪胡非张称意刘立超梁福明辛国君王建华
关键词:变分法不同下垫面湍流通量
非均匀灌溉棉田能量平衡特征研究被引量:6
2012年
运用国际能量平衡实验(EBEX-2000)的湍流、净辐射和土壤观测资料,运用涡动相关法分析了非均匀灌溉引起的热内边界层发展条件下近地层感热、潜热通量特征,并对有无灌溉两种条件下的能量闭合度进行了对比分析.在计算感热、潜热通量过程中,分别将Schotanus订正和Webb订正纳入了考虑范围,研究了两种订正方法对计算湍流热通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由于非均匀灌溉生成的热内边界层使得近地层感热通量受到抑制,潜热通量出现波动,该现象在8.7m比2.7m更为显著.非均匀灌溉导致的热内边界层的存在使得近地层能量闭合度偏低,能量平衡比率约为0.65;而没有热内边界层存在时,近地层能量平衡比率约为0.70.本实验中,Schotanus订正使得感热通量显著减小,其订正量日平均值约为-8W/m2,占净辐射的近4%;Webb订正量日平均值约为2W/m2,对能量平衡的影响较小.
姜海梅刘树华刘和平
关键词:潜热通量感热通量土壤热通量
湍流通量计算方法和误差的比较研究被引量:17
2010年
近地层的风、温、湿梯度以及辐射和土壤热通量资料在过去的几十年间被广泛地用于计算陆-气感热、潜热通量。然而,不同的计算方法之间存在一些差异,随意的选用可能会造成计算结果存在较大的误差。文中利用绿洲系统能量与水分循环过程观测试验的2005年6月甘肃金塔绿洲中部观测资料,在分析了观测期间近地层微气象特征的基础上,对鲍恩比法、空气动力学法(包含两种不同计算方案)和变分法计算的绿洲农田下垫面的湍流通量进行了比较,并通过敏感性实验和理论分析探讨了不同方法间计算结果的差异和误差的来源。结果表明:不同方法计算的湍流通量特征存在明显差异。鲍恩比法从理论上满足能量平衡关系,但在昼夜交替和夜晚时出现了计算不稳定现象,因此在这些时段不适用。变分法避免了鲍恩比法计算夜间湍流通量的不稳定性,而且二者计算的白天湍流通量有较好的相关性;同时变分法由于加入了辐射和土壤热通量信息,明显改善了空气动力学法白天的能量平衡状况;变分法计算得到的潜热通量对辐射和微气象条件有较为合理的响应;对数据误差的敏感性试验表明,鲍恩比法和空气动力学法应用于绿洲下垫面上对观测误差较为敏感,而变分法相对比较稳定。进一步的分析表明,鲍恩比法在-2<β<0的范围内由于方法本身局限而适用性较差;而空气动力学方法计算结果的差异和误差来源于所应用的相似性函数。因而与鲍恩比法和空气动力学法计算的湍流通量值相比较,变分法的计算结果更加合理和稳定,在绿洲下垫面有较好的适用性。该文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为这些方法的使用提供参考。
刘鹏飞刘树华胡非吕世华刘和平张宇陈国兴梁福明
关键词:绿洲湍流通量变分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