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20078031516004)

作品数:2 被引量:134H指数:2
相关作者:韩非林承光赵充卢泰祥崔念基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调强
  • 2篇放疗
  • 2篇癌患者
  • 2篇鼻咽
  • 2篇鼻咽癌
  • 2篇鼻咽癌患者
  • 1篇调强放疗
  • 1篇咽肿瘤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分析
  • 1篇体位
  • 1篇体位固定
  • 1篇肿瘤
  • 1篇例选
  • 1篇疗法
  • 1篇疗效
  • 1篇颈肩
  • 1篇放疗疗效
  • 1篇放射疗法
  • 1篇鼻咽癌调强放...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林承光
  • 2篇韩非
  • 1篇卢丽霞
  • 1篇方键蓝
  • 1篇肖巍魏
  • 1篇邓小武
  • 1篇陈建洲
  • 1篇黄劭敏
  • 1篇张华满
  • 1篇邵剑辉
  • 1篇吴少雄
  • 1篇崔念基
  • 1篇姜晓勃
  • 1篇林刘文
  • 1篇伍建华
  • 1篇卢泰祥
  • 1篇向燕群
  • 1篇赵充

传媒

  • 2篇中华放射肿瘤...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419例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疗效和影响被引量:124
2010年
目的 报道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长期随访结果并分析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419例初治鼻咽癌接受全程IMRT.UICC/AJCC2002分期Ⅰ、Ⅱ、Ⅲ和Ⅳ期分别为28、113、202和76例.182例单纯放疗,237例放化疗.放疗处方剂量:鼻咽大体肿瘤靶区66~70 Gy分25~30次,颈部淋巴结大体肿瘤靶区60~64 Gy分25~30次,临床靶区155~62 Gy分25~30次,临床靶区242~54 Gy分25~30次.结果 随访6~94个月,随访满5年患者166例.局部复发21例,区域复发13例,远处转移57例.5年局部控制率、区域控制率和无远处转移率分别为92.7%、95.8%和85.5%.5年无瘤生存率(DFS)、疾病特异生存率(DSS)和总生存率分别为76.3%、84.4%和83.3%.单因素分析显示T早期、疗前原发肿瘤体积≤20 cm^3、N早期、疗前颈淋巴结体积≤5 cm^3患者5年DFS和DSS优于各自对应项[84.1%:67.6%(χ~2=12.16,P:0.000)和92.1%:75.1%(χ^2=14.86,P=0.000);89.1%:62.9%(χ^2=14.13,P=0.000)和96.2%:72.1%,(χ^2=38.76,P=0.000);81.1%:64.5%(χ^2=15.49,P=0.000)和87.8%:76.1%(χ^2=10.89,P=0.001);83.3%:68.8%(χ^2=14.13,P=0.000)和90.0%:78.1%(χ^2=10.71,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疗前原发肿瘤体积、N分期是DFS和DSS的独立预后因素(χ^2=26.81,P=0.000,χ^2=4.92,P=0.026和χ^2=28.47,P=0.000,χ^2=9.50,P=0.002).全组未观察到4级急性和晚期副反应;随访满3年以上的243例患者中,3级晚期毒副反应发生率仅为2.8%.结论 IMRT±化疗提高了初治鼻咽癌的长期疗效,尤其提高了局部和区域控制率.远处转移已成为治疗失败的最主要原因.疗前原发肿瘤体积和N分期是影响生存的主要因素.IMRT±化疗的急性副反应可耐受,晚期副反应轻微.
赵充肖巍魏韩非卢丽霞吴少雄陈建洲林承光黄劭敏邓小武卢泰祥崔念基
关键词:预后分析
个体化头颈肩体位固定在鼻咽癌调强放疗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10
2012年
调强放疗在鼻咽癌的临床应用已越来越普遍,与传统放疗相比其对摆位精确度要求更高[1-2],因此需要准确的和重复性好的体位固定。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中个体化头颈肩体位固定的可行性。一、材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从2008年1月至2009年5月在本院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128例,其中男101例、女27例。
张华满向燕群伍建华林刘文姜晓勃邵剑辉方键蓝韩非林承光
关键词:鼻咽癌患者调强放疗体位固定颈肩病例选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