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71087)

作品数:5 被引量:15H指数:3
相关作者:刘亮亮郑国玺祝康韦俊荣何景春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复旦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小鼠
  • 2篇毒性
  • 2篇顺铂
  • 2篇耳毒
  • 2篇耳毒性
  • 2篇鼻炎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抑制剂
  • 1篇影响及作用
  • 1篇神经性
  • 1篇神经性聋
  • 1篇鼠模型
  • 1篇顺铂耳毒性
  • 1篇小鼠模型
  • 1篇基因
  • 1篇过敏性鼻
  • 1篇过敏性鼻炎
  • 1篇分泌
  • 1篇分泌酶

机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复旦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市第一人...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作者

  • 3篇祝康
  • 3篇郑国玺
  • 3篇刘亮亮
  • 2篇韩淼淼
  • 2篇董频
  • 2篇韦俊荣
  • 2篇何景春
  • 1篇王正辉
  • 1篇夏翠
  • 1篇阮清伟
  • 1篇李克勇
  • 1篇庄鹏晖
  • 1篇金斌
  • 1篇张璐瑶
  • 1篇罗娟

传媒

  • 2篇国际耳鼻咽喉...
  • 1篇山东大学耳鼻...
  • 1篇临床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临床免疫...

年份

  • 1篇2019
  • 4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Notch与变应性鼻炎
2014年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展,变应性鼻炎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Notch信号通路与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参与多种组织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功能活动,在多种细胞命运决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就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做一综述.
刘亮亮祝康郑国玺韦俊荣张璐瑶罗娟
铜转运蛋白与顺铂耳毒性研究
2014年
顺铂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药物,具有抗肿瘤谱广、临床效果显著、价格低廉等优点,然而其耳毒性一直是困扰临床工作者的难题.近年研究发现铜转运蛋白在顺铂进出细胞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铜转运蛋白与顺铂耳毒性研究的国内外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韩淼淼董频何景春
应用顺铂建立C57小鼠感音神经性聋模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顺铂诱发C57小鼠感音神经性聋模型的制备方法。方法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成4组,A组:耳蜗圆窗龛生理盐水给药5μL;B组:耳蜗圆窗龛顺铂给药5μL(1 mg/mL);C组:经鼓膜中耳腔顺铂给药10μL/d×5 d(1 mg/mL);D组:腹腔注射顺铂6 mg/(kg·d)×5 d。用全频程脑干听觉诱发电位(ABR)检测4个组动物的听觉反应阈为指标,以动物各频率听觉反应阈上升≥10 dB定为听力减退,并通过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鬼笔环肽染色观察用药后毛细胞的形态学变化。结果 A、C、D组ABR反应阈用药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B组小鼠顺铂用药后48 h全频程ABR反应阈均升高(P<0.05),且毛细胞出现损伤、脱落,其损伤从顶回到底回有逐渐加重的趋势,外毛细胞较内毛细胞损伤严重。结论圆窗龛给药途径是建立顺铂诱发C57小鼠耳聋模型的有效途径。
何景春阮清伟韩淼淼金斌李克勇董频
关键词:顺铂耳毒性动物模型小鼠
γ分泌酶抑制剂DAPT对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观察γ-分泌酶抑制剂(3,5-二氟苯乙酰基)-L-丙氨酰基-L-2-苯基甘氨酸叔丁酯[(3,5-difluorophenylacetyl)-L-alanyl-L-2-phenylglycine tert-butyl ester,DAPT]对过敏性鼻炎小鼠模型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为过敏性鼻炎寻求新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32只无特定病原体(specific pathogen free,SPF)级BALB/c小鼠随机等量分成4组,标准喂养1周后,于第1、5、9、12天对小鼠进行处理:对照组给予标准的磷酸盐缓冲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 0. 4 ml腹腔注射,模型组给予卵清蛋白(ovalbumin,OVA)混悬液0. 4 ml腹腔注射;并于第13~20天对不同组小鼠进行滴鼻处理:对照组小鼠给予标准的PBS溶液滴鼻,模型组用含10%OVA的PBS溶液滴鼻,均10μl/侧每天;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组和DAPT组小鼠的给药时间、剂量及用药均同模型组,并于每次给药前30 min腹腔分别注射DMSO和DAPT混悬液0. 4 ml。四组小鼠均在最后一次滴鼻后12 h时处死并收集标本。通过症状观察、HE染色、酶联免疫吸附等观察DAPT对过敏性鼻炎小鼠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制。结果 DAPT组小鼠临床症状评分(2. 18±0. 56)与对照组接近(1. 75±0. 23),均明显低于模型组(6. 89±1. 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模型组(13. 78±3. 06、7. 89±1. 38)和DOSM组(13. 26±0. 21、7. 17±0. 86)相比,DAPT组小鼠挠比次数、打喷嚏次数明显减少,分别为5. 57±0. 53、3. 25±0. 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模型组小鼠鼻腔黏膜中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增生明显,而DAPT组小鼠鼻腔黏膜已开始修复,与模型组相比,炎性细胞明显减少,腺体增生和间质水肿也明显减轻。DAPT组小鼠IgE的表达量(6. 741 2±0. 52)、IL-4的表达量(11. 279 5±0. 49)明显低于模型组(12. 132 7±0. 5、16. 563 4±0. 64)和DMSO组(12. 073 8±1. 30、16. 262 1±0. 50. 2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与对照组表达量相比(6. 007 7±0. 91、10. 5729±1. 76)差异�
刘亮亮祝康夏翠庄鹏晖郑国玺王正辉
关键词:分泌酶抑制剂TH1/TH2过敏性鼻炎BALB/C小鼠
Notch基因在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9
2014年
目的:探讨Notch信号通路相关基因在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鼻黏膜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7~8周龄BALB/c小鼠16只,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以卵清蛋白作为过敏原,建立变应性鼻炎小鼠模型,分析比较小鼠过敏症状评分,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分析比较鼻黏膜病理变化及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并分析小鼠外周血血清中IgE的表达水平。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流式细胞术从不同水平检测模型组小鼠鼻黏膜及PBMC中Notch信号通路相关受体(Notch1~Notch4)的表达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成功建立了变应性鼻炎BALB/c小鼠模型。模型组小鼠鼻黏膜中Notch1、Notch3、Notch4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Notch2mRNA的表达却低于对照组(P〈0.05);与此一致,模型组小鼠PBMC中Notch1、Notch3、Notch4的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Notch2的蛋白却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Notch基因的表达在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发病过程中有显著改变,可能参与变应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为深入研究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思路。
郑国玺刘亮亮祝康韦俊荣
关键词:NOTCH基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