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30040)

作品数:13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唐康来张吉强周梅张洪鑫高尚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第三军医大学解放军第89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细胞
  • 9篇肌腱
  • 7篇干细胞
  • 5篇腱病
  • 5篇肌腱病
  • 4篇分化
  • 3篇细胞分化
  • 3篇跟腱
  • 3篇干细胞分化
  • 3篇大鼠跟腱
  • 2篇蛋白
  • 2篇手术
  • 2篇疼痛
  • 2篇肱骨
  • 2篇肱骨头
  • 2篇肩胛
  • 2篇肩胛骨
  • 2篇骨头
  • 2篇关节
  • 1篇弹响

机构

  • 9篇第三军医大学...
  • 5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解放军第89...
  • 2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9篇唐康来
  • 5篇张吉强
  • 4篇周梅
  • 3篇张洪鑫
  • 3篇唐红
  • 3篇李跑
  • 3篇高尚
  • 2篇施又兴
  • 2篇陈万
  • 2篇马林
  • 2篇杨广华
  • 2篇袁成松
  • 2篇郭宇鹏
  • 2篇陈波
  • 2篇杨志金
  • 2篇崔海峰
  • 1篇徐江
  • 1篇潘昭勋
  • 1篇翟龙地
  • 1篇李斌

传媒

  • 7篇中国修复重建...
  • 3篇中国骨与关节...
  • 1篇创伤外科杂志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中国运动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5
  • 2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大鼠跟腱微损伤修复影响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跑台训练对胶原酶诱导的大鼠跟腱微损伤修复的影响。方法取8周龄雄性SD大鼠72只,体质量200~250 g,经适应性跑台训练1周后,于双侧跟腱各注射30μL浓度为10 mg/mL的Ⅰ型胶原酶溶液,制备胶原酶诱导的跟腱微损伤模型。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对照组(n=24)、低强度组(n=24)、高强度组(n=24);对照组大鼠可自由活动;低、高强度组采用计算机控制动物实验跑台对大鼠进行被动跑台训练,其中低强度组跑台强度为13 m/min、20 min/d,高强度组跑台强度为17 m/min、60 min/d。于训练开始即刻及1、4周,每组各取8只大鼠双侧跟腱,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并半定量评分以及生物力学测试。结果训练开始即刻,各组跟腱标本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半定量评分以及生物力学测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各组跟腱微损伤模型损伤程度相似,具有可比性。大体观察示,1周时,各组腱旁结缔组织增生、肌腱组织缺乏光泽;4周时,低强度组腱旁增生组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而高强度组腱旁结缔组织较多,并且有大量新生血管形成。组织学观察示,1周时各组间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高强度组仅新生血管量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高强度组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低强度组,对照组显著高于低强度组(P<0.05);低强度组纤维排列、细胞形态、细胞异常增多、新生血管量评分与对照组、高强度组比较,高强度组细胞异常增多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物力学测试示,1周时各组跟腱横截面积、最终应力、抗拉强度及弹性模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周时,低强度组最终应力及抗拉强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最终应力及弹性模量较高强度组明显升高(P<0.05);其余各指标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高尚唐康来张吉强李跑杨志金崔海峰杨明宇唐红周梅
关键词:肌腱病跑台训练跟腱
机械牵伸对体外大鼠肌腱干细胞RhoA/Rho相关蛋白激酶分子表达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探讨不同机械牵伸条件对大鼠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 cells,TSCs)RhoA/ Rho相关蛋白激酶(Rho associated protein kinases,ROCK)分子表达的影响。 方法取2~3月龄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 g)跟腱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TSCs。取第2~3代细胞接种于微沟槽培养皿中,分别以牵伸应变量4%、8%(4%牵伸组、8%牵伸组),牵伸频率1 Hz,牵伸时间4 h/d进行机械牵伸,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生长情况;牵伸1、2、3 d后收集细胞,采用实时定量 PCR、Western blot检测RhoA、ROCK基因及蛋白表达情况,应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检测牵伸后细胞增殖情况。以未牵伸的TSCs作为对照组。 结果第2代TSCs形态呈鹅卵石样,聚集生长;接种于微沟槽培养皿后呈杂乱生长;牵伸后细胞贴壁良好,无脱落,并沿受力方向排列。各时间点TSCs中RhoA、ROCK基因相对表达量随牵伸应变量的增加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牵伸1 d时,4%、8%牵伸组与对照组相比RhoA、ROCK蛋白表达水平相似(P 〉 0.05);2、3 d时,4%、8%牵伸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牵伸应变量增加呈递增趋势,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各时间点,8%牵伸组细胞增殖显著低于4%牵伸组及对照组(P 〈 0.05);4%牵伸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大鼠TSCs中RhoA、ROCK分子表达水平随牵伸应变量的增加而增加,RhoA/ROCK分子可能是TSCs机械牵伸后的重要效应分子。
马林唐康来周兵华杨广华陈万穆米多袁成松
关键词:肌腱病RHOA
肱二头肌长头腱损伤的特点及其治疗进展被引量:8
2018年
肱二头肌长头腱病变或继发损伤被认为是引起肩部疼痛最主要的原因,其关联着3个重要解剖结构,起自盂上结节,构成盂唇张力环结构;扁平增宽走行于肱骨头前上方,下压肱骨头;经过Pulley结构进入结节间沟。与肱二头肌长头腱相关联的疾病有肩关节上盂唇前后部损伤(SLAP)、肱二头肌长头腱漏斗样增粗、肱骨头前上方软骨损伤、Pulley结构损伤(往往合并肩袖损伤且最常见)、结节间沟狭窄骨刺增生等。
张洪鑫唐康来
关键词:肱二头肌长头腱PULLEY肱骨头肩部疼痛
体外细胞单轴循环牵伸载荷模型建立的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制一种体外细胞单轴循环牵伸模型。方法用硅树脂材料制备带微沟槽培养皿,运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分析培养皿应变分布。将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 cells,TSCs)在培养皿中培养,观察TSCs贴壁生长情况。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控制牵伸模型机械运行部分对培养皿周期性牵伸。按不同牵伸频率(0.5、1.0、2.0、3.0 Hz)及应变(4%、8%、16%、20%)分为16组连续牵伸24 h,检测培养皿实际运行次数及位移量变化;倒置显微镜观察TSCs有无脱落及漂浮;在牵伸时间为8、12 h(频率1 Hz、应变8%)时,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骨架中F-actin形态变化。结果硅树脂培养皿应变分布较均匀,培养皿底膜有效应变范围约占总面积的91%。TSCs在培养皿中培养10 h时,全部贴壁且沿微沟槽方向生长。在不同牵伸条件下牵伸模型运行稳定,硅树脂培养皿实际运行频率、应变位移距离和设定频率及理论应变位移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SCs无明显脱落及漂浮;牵伸组F-actin束变细,部分发生断裂,红色荧光(F-actin)染色减弱且分布不均匀。结论体外细胞单轴循环牵伸载荷模型建模成功。该模型操作简便、参数设计范围宽,可模拟不同条件进行体外贴壁细胞生物力学载荷实验研究。
杨广华唐康来马林周梅陈万穆米多袁成松胡超李赛英
关键词:牵伸三维有限元肌腱病
肩关节前脱位骨性不稳及治疗进展被引量:2
2022年
肩关节是全身活动度最大的关节,也是最灵活的关节。肩关节运动是复杂的复合运动,包含初期的盂肱关节运动和后期的肩胛骨与脊柱活动。盂肱关节的解剖结构是肩关节获得灵活性的基础,同时也存在骨性结构不稳定的隐患。长期以来,学者们将肩胛骨关节盂和肱骨头比作是高尔夫球中球座和球的关系,肩胛骨关节盂仅包容了肱骨头面积的30%左右,即嵌合指数约30%。
张洪鑫唐康来(审校)
关键词:肱骨头脊柱活动关节盂盂肱关节肩关节前脱位肩胛骨
不同机械牵伸条件对大鼠肌腱干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不同机械牵伸条件对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 cells,TSCs)分化的影响,寻求TSCs成肌腱分化、成骨分化以及成脂肪分化的最佳单轴循环牵伸载荷。方法取8周龄雄性SD大鼠跟腱,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TSCs。取第3代TSCs,随机分为不同牵拉条件组(实验组A^D组)及静态培养组(对照组E组),其中A组牵拉强度4%、频率1 Hz,B组牵拉强度4%、频率2 Hz,C组牵拉强度8%、频率1 Hz,D组牵拉强度8%、频率2 Hz。利用课题组自行研发的体外细胞单轴循环牵拉设备,沿培养皿长轴对A^D组细胞进行单轴循环机械牵伸,E组细胞行静态培养。分别处理12、24、48 h后收集各组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腱分化相关基因Scleraxis(SCX)、抗细胞黏合素C(Tenascin C,TNC),成脂肪分化相关基因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CAAT-enhancer-binding protein-α,CEBPα)、脂蛋白脂肪酶(lipoprteinlipase,LPL)及成骨分化相关基因RUNX2、远端缺失基因5(distal-less homeobox 5,DLX5)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TNC、CEBPα及RUNX2蛋白表达。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示:SCX、TNC m RNA相对表达量在B组牵拉24 h时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BPα、LPL m RNA相对表达量在D组牵拉48 h时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UNX2、DLX5 m RNA相对表达量在C组牵拉24 h时显著高于其余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示:B组牵拉各时间点TNC蛋白表达均高于E组(P<0.05),同时牵拉24 h与E组相比CEBPα表达有显著抑制作用(P<0.05);C组牵拉24 h RUNX2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组(P<0.05),同时牵拉24、48 h TNC蛋白表达显著低于E组(P<0.05);D组牵拉48 h CEBPα蛋白表达显著高于E组(P<0.05),TNC蛋白表达显著低于E组(P<0.05),RUNX2蛋白表达与E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力学刺激可以促进TSCs发生分化,而且不同条件的牵拉载荷会引起不同方向分化。4%、2 Hz牵拉24 h为�
李跑高尚周梅唐红穆米多张吉强唐康来
关键词:机械牵拉分化
关节镜下唐氏入路治疗前、后踝撞击综合征疗效分析被引量:6
2019年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唐氏入路治疗前、后踝撞击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8月-2017年9月采用侧卧漂浮体位关节镜下唐氏入路治疗的58例前、后踝撞击综合征患者(A组)临床资料,并与采用传统术式治疗的34例患者(B组)进行比较。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侧别、病程以及术前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记录两组手术时间,采用AOFAS评分、VAS评分评价关节功能及疼痛程度,采用Roles-Maudsley评分评价患者主观满意度。术后12个月复查X线片及MRI。结果 A组手术时间中位数为50.5 min [95%CI(49.3,54.6)],较B组88.5 min[95%CI(76.5,92.8)]明显缩短(Z=-4.685,P=0.000)。A组切口Ⅰ期愈合;B组2例切口愈合不良,经清创后愈合。两组患者均获随访,A组随访时间(54.7±18.8)个月,B组为(55.4±17.9)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78,P=0.859)。术后12个月侧位X线片复查显示A组2例(3.4%)、B组1例(2.9%)距骨后突磨除不彻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4,P=0.699)。末次随访A、B组AOFAS评分分别为(83.1±6.6)、(85.2±6.4)分,VAS评分分别为(1.3±1.1)、(1.6±1.0)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主观满意度评分中位数为2.0分[95%(1.4,1.7)],优于B组2.0分[95%(1.6,2.2)](Z=-2.480,P=0.013)。结论关节镜下经唐氏入路治疗前、后踝撞击综合征手术时间短、操作简便,可获得较好疗效,患者满意度高。
张洪鑫翟龙地翟龙地潘昭勋朱金航唐康来
关键词:后踝手术入路关节镜
阿司匹林对肌腱干细胞和肌腱病损伤修复的作用和机制研究
肌腱病(tendinopathy)在体育训练及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它是骨科和运动医学当中最常见的一类运动损伤性疾病,包括跟腱病、网球肘、肩袖损伤、冈上肌腱炎等30多种。肌腱因其寡细胞、寡血供和寡神经支配的特点使得其在损伤...
王雲蛟
关键词:阿司匹林肌腱损伤干细胞分化
文献传递
疼痛弹响肩胛骨的手术方法选择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疼痛弹响肩胛骨的手术治疗方法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4-01—2016-12采用手术治疗的6例疼痛弹响肩胛骨。2例骨软骨瘤及1例血管瘤行小切口包膜外切除,并行周围肩胛胸壁间炎性滑膜切除;2例无明显增生肿块者行小切口单纯炎性滑囊切除术;1例行小切口炎性滑囊切除联合肩胛骨上内角和下角切除成形术。结果 2例骨软骨瘤与1例血管瘤患者在肩胛骨病灶切除后疼痛即刻得到缓解,术后疼痛VAS评分均降至0分,肩部弹响消失,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平均94分。2例小切口单纯滑囊切除者术后仍残留疼痛,术后疼痛VAS评分为5分和4分,肩胛区弹响仍存在, Constant-Murley评分为83分和79分。1例行小切口炎性滑囊切除联合肩胛骨成形术后症状完全缓解,疼痛VAS评分为0分,肩胛区弹响消失,Constant-Murley评分95分。结论小切口炎性滑囊切除联合肩胛骨上内角和下角切除成形术治疗疼痛弹响肩胛骨效果满意,可迅速缓解疼痛症状,恢复良好的肩关节功能。
张洪鑫陶旭杨明宇龚继成唐康来
抑制肌动蛋白聚合对体外大鼠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细胞骨架重塑对体外大鼠跟腱来源肌腱干细胞(tendon stem cells,TSCs)成脂分化的影响。方法取3周龄雄性SD大鼠跟腱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分离、培养TSCs,取第3代细胞用于实验。将细胞分别以细胞松弛素D(cytochalasin D,CYD)终浓度为0、50、100、500、1 000 ng/m L的含15%FBS的DMEM培养基进行培养,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存活及形态变化,纤维肌动蛋白(fibros actin,F-actin)染色观察细胞骨架,Western blot检测F-actin/球状肌动蛋白(globular actin,G-actin)比值,根据结果选择CYD有效使用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取TSCs分别采用成脂诱导培养基(诱导组)、含CYD的成脂诱导培养基(CYD+诱导组)以及普通培养基(普通组)、含CYD的普通培养基(CYD+普通组)培养3、7 d,收集各组细胞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成脂分化相关特异标志性基因表达,包括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or-activated receptorγ,PPARγ)、脂蛋白酯酶(1ipoprotein lipase,LPL)、脂肪酸结合蛋白(a P2),Western blot检测PPARγ、a P2蛋白表达。结果 CYD浓度为100 ng/m L时既能有效干扰TSCs细胞骨架F-actin的聚合,又不影响TSCs的存活,选择该浓度进行后续实验。实时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检测示,3、7 d时CYD+诱导组PPARγ、LPL和a P2基因及PPARγ、a P2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诱导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7 d时CYD+普通组PPARγ、LPL和a P2基因表达也显著高于普通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细胞骨架重塑是TSCs成脂分化的一个先决条件,抑制F-actin聚合可促进TSCs的成脂分化,对肌腱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陈波唐康来张吉强郭宇鹏刘翔周施又兴
关键词:成脂分化肌动蛋白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