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0276112D)

作品数:7 被引量:157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建民郝正玮赵雅宁陈长香沈海涛更多>>
相关机构:河北联合大学唐山市人民医院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科技厅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篇康复
  • 5篇机器人
  • 4篇偏瘫
  • 4篇偏瘫患者
  • 4篇下肢康复机器...
  • 4篇康复机器人
  • 3篇训练机器人
  • 3篇卒中
  • 3篇下肢康复训练...
  • 3篇脑卒中
  • 3篇康复训练
  • 3篇康复训练机器...
  • 2篇血性
  • 2篇偏瘫步态
  • 2篇缺血
  • 2篇缺血性脑卒中
  • 2篇下肢
  • 2篇关节
  • 2篇步态
  • 1篇动功

机构

  • 6篇河北联合大学
  • 3篇唐山市人民医...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作者

  • 6篇李建民
  • 5篇赵雅宁
  • 5篇郝正玮
  • 4篇陈长香
  • 2篇沈海涛
  • 2篇马素慧
  • 1篇吴庆文
  • 1篇安子薇
  • 1篇刘晨
  • 1篇张晓伟

传媒

  • 2篇中华物理医学...
  • 1篇中国煤炭工业...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康复医学...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年份

  • 4篇2013
  • 2篇2012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Lokomat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及下肢运动功能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Lokomat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脑梗死偏瘫患者关节活动度和下肢运动功能的相关性。方法将下肢功能偏瘫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机器人组(2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指导,自行训练;机器人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训练,每次30min,每周3次,连续训练10周(2个疗程)。于治疗前、治疗2个疗程后(治疗后)分别评测2组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肌力肌张力和髋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前,2组间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髋、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机器人组的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和髋、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27.09±4.95)分、(17.43±1.97)°和(29.17±2.20)°,与组内治疗前的(11.82±3.12)分、(9.42±1.42)°、(13.84±2.95)°以及对照组治疗后的(24.55±10.09)分、(9.94±2.42)°和(26.36±1.30)。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2组患者下肢肌力肌张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机器人组和治疗组的各项肌力肌张力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机器人组治疗后各项肌力肌张力均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计算髋、膝关节活动度与下肢关节活动度的相关性,下肢运动功能与髋、膝关节活动度均呈正相关。结论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可显著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肌力并降低肌张力,进一步提高下肢运动功能。
赵雅宁郝正玮李建民
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偏瘫步态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平衡及步行功能的影响被引量:74
2012年
目的:观察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平衡功能以及步行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肢体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每周进行3次,每次30min,共治疗10周。Lokomat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主的运动训练,辅以常规康复训练,每次30min,3次/周,共10周(2个疗程)。采用Berg平衡量表及单项评分(测定平衡功能)、踝-后足评分量表(AOFAS)及其中的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评价踝关节的功能恢复和异常步态)和步长、步宽、步频、步速(评价患者每天活动时实际步行功能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在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以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均具有可比性。治疗后,Berg平衡量表,踝-后足功能评分及异常步态、前足活动(屈/伸)、后足活动(内翻加外翻)、踝-后足稳定性和足部对线,步长、步宽、步速和步频的评测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与对照组相比,Lokomat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Berg平衡功能单项评分比较:训练后,Lokomat组从坐到站、无支撑站位、无支撑坐位、站到坐、转移、闭眼站立、并脚站立、前后脚成直线以及单脚站等方面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能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踝背屈功能,对改善其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作用。
赵雅宁郝正玮李建民马素慧沈海涛陈长香
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步态踝关节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26
2013年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12月—2011年12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40例缺血性脑卒中(稳定期)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指导,自行训练。Lokomat组给予下肢康复机器人运动训练,每周进行3次,30 min/次,5周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于训练前及训练10周后分别通过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L-ROM、L-FORCE和L-STIFF对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和肌力及肌张力评测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Lokomat组与对照组训练前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肌力及肌张力评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训练10周后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量表评分、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度、肌力及肌张力评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Lokomat机器人康复训练可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关节活动度,增强肌力并降低肌张力,进一步提高下肢运动功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赵雅宁郝正玮李建民马素慧陈长香
关键词:下肢康复机器人卒中偏瘫
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被引量:29
2013年
目的:探讨下肢康复机器人Lokomat对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缺血性脑卒中(恢复早期)偏瘫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0例)和Lokomat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Lokomat组采用常规康复疗法的同时还采用下肢康复机器人为主的运动训练方法。于训练前和训练10周后采用步长、步宽、步速、步频和神经功能评分作为评估指标进行评价。结果:Lokomat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项评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Lokomat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机器人能提高偏瘫患者下肢运动的灵活度,改善关节活动范围,增强患侧下肢的负重能力,从而提高其步行功能。
赵雅宁郝正玮李建民陈长香张晓伟刘晨
关键词:卒中偏瘫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经颅多普勒超声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2年
下肢康复训练机器人既可以模拟正常人的行走姿态,又可以承担一部分的人体重量,可用以对下肢有运动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康复训练。传统的康复疗法通常包括体位变换、平衡训练、关节运动、步行、强化肌力、神经促进技术等方法,这些传统的训练方法能够提高患侧肢体的肌肉收缩力,促进运动模式的再学习及多方向的反应能力,提高步态控制能力,增加下肢的负重能力。
郝正玮李建民赵雅宁沈海涛
关键词:康复训练机器人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神经促进技术肌肉收缩力体位变换
帕金森病康复治疗研究新进展被引量:8
2013年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继阿尔茨海默病之后影响老年人心身健康的第二大神经退行性疾病,发病率在逐年升高。临床症状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肌肉强直、运动迟缓和共济失调。而其特有的“冻结”现象是导致PD患者跌倒、致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表现为发作突然的迈步困难,感觉双脚像是粘在地板上,多发生于疾病的中晚期,
安子薇李建民吴庆文陈长香
关键词:帕金森病康复治疗减重步行训练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