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570500)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张璇潘仕荣张未罗昕冯敏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山大学广东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理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3篇聚乙二醇
  • 3篇聚乙烯亚胺
  • 3篇二醇
  • 2篇异佛尔酮二异...
  • 2篇异氰酸
  • 2篇异氰酸酯
  • 2篇氰酸
  • 2篇氰酸酯
  • 2篇转染
  • 2篇介导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转染
  • 2篇二异氰酸酯
  • 2篇非病毒基因载...
  • 1篇电泳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生长...
  • 1篇凝胶
  • 1篇凝胶电泳

机构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作者

  • 4篇潘仕荣
  • 4篇张璇
  • 3篇张未
  • 2篇冯敏
  • 2篇罗昕
  • 1篇胡海梅
  • 1篇李子俊
  • 1篇温玉婷
  • 1篇吕澍

传媒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功能材料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6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共聚物介导体外基因传递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研究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PEG)-聚乙烯亚胺(PEI)共聚物的组成对体外介导基因传递的影响。【方法】将含PEG不同分子量和接枝量的PEG-PEI共聚物,与DNA形成复合物。考察带正电荷的PEI与带负电荷的DNA的相互作用,测定了PEG-PEI/DNA复合物的粒径和Zeta电位,及对Hela细胞的毒性和转染率。【结果】PEG侧链并未明显影响PEI与DNA形成复合物的能力;连接PEG5000能够明显降低复合物的粒径;复合物的Zeta电位随着PEG接枝量的增加而降低;细胞毒性不依赖于PEG的分子量的变化,而是取决于PEG的接枝量;共聚物PEG-PEI(2-25-1)被证实为较有效的介导体外基因传递的复合物。【结论】共聚物的结构组成对DNA复合物的理化性质、毒性和转染率都产生较大的影响。
张璇潘仕荣
关键词:非病毒基因载体基因转染
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的合成及其结合DNA能力的研究被引量:2
2008年
以IPDI为偶联剂,合成了PEG-PEI接枝共聚物,用FT-IR、1HNMR对共聚产物进行结构表征确认,通过1H NMR计算出共聚物的分子量,并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试验考察共聚物与DNA的结合能力。结果表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当PEG接枝量为10%、25%时,PEG-PEI结合DNA的能力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当PEG接枝量为50%时,PEG-PEI结合DNA的能力有所下降。
罗昕潘仕荣冯敏张璇张未温玉婷
关键词:非病毒基因载体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琼脂糖凝胶电泳
PEG-PEI共聚物介导VEGF165基因转染及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3
2007年
为了考察PEG-PEI共聚物作为基因载体介导VEGF165基因的能力,合成不同接枝量的PEG-PEI共聚物,考察共聚物的细胞毒性,同时采用PCR技术获得上下游含有HindⅢ和BamHⅠ酶切位点的目的基因VEGF165,与pEGFP-C1构建重组质粒pEGFP-VEGF165,将PEG-PEI作为基因载体,与pEGFP-VEGF165通过自组装成DNA复合物,使其转染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测定发荧光细胞百分数获得转染率,利用ELISA、RT-PCR检测VEGF的表达,用MTT法考察VEGF165转染HUVEc后对内皮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形成PEG-PEI共聚物后可显著降低PEI的细胞毒性.作为基因载体介导pEGFP-VEGF165转染HUVEc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见强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转染率与接枝PEG的量及N/P有关,PEG-PEI(5-25-1)在N/P=30时转染率达到最大值,比PEI显著提高.转染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及mRNA水平均有显著提高,且可有效地刺激内皮细胞增殖.研究表明,PEG-PEI共聚物可做为基因载体,有效地介导pEGFP-VEGF165基因的传递.
张璇潘仕荣冯敏李子俊张未罗昕
关键词: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脐静脉内皮细胞基因转染
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共聚物的制备及其表征被引量:14
2006年
用亲水的聚乙二醇对聚乙烯亚胺进行改性,制备适用于基因转染的非病毒类载体。以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活化聚乙二醇,再与聚乙烯亚胺反应,两步法合成了聚乙二醇-聚乙烯亚胺(PEG-PEI)嵌段共聚物,分别用IR、1H NMR、GPC、DSC对共聚物进行了表征。在IR谱图上可见mPEG-NCO中异氰酸基、及PEG-PEI中脲基的特征峰;根据1H NMR谱图计算表明,此聚合反应为可控反应,通过调节PEG与PEI的投料比例可控制共聚物组成及相对分子质量;GPC曲线上共聚物为一单峰,与PEG和PEI均聚物峰位置不同,表明产物是PEG-PEI共聚物,DSC分析也表明共聚物Tm较均聚物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这是PEG和PEI两种嵌段相互缠结的结果。因此证明成功合成了PEG-PEI共聚物。
张璇潘仕荣吕澍胡海梅张未
关键词: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共聚物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