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J50302)

作品数:144 被引量:1,594H指数:20
相关作者:冯怡徐德生林晓沈岚阮克锋更多>>
相关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上海张江中药现代制剂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化学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44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45篇医药卫生
  • 6篇文化科学
  • 4篇化学工程
  • 1篇生物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27篇中药
  • 16篇多糖
  • 14篇川芎
  • 12篇药动学
  • 12篇麦冬
  • 11篇色谱
  • 10篇制剂
  • 10篇麦冬多糖
  • 9篇物理性质
  • 9篇甘草
  • 8篇液相色谱
  • 8篇移行成分
  • 8篇相色谱
  • 8篇高效液相
  • 7篇芍药
  • 7篇教学
  • 6篇指纹
  • 6篇指纹图
  • 6篇指纹图谱
  • 6篇芍药甘草

机构

  • 156篇上海中医药大...
  • 5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7篇上海张江中药...
  • 6篇江西师范大学
  • 5篇教育部
  • 5篇江西中医药大...
  • 3篇南京中医药大...
  • 3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华东理工大学
  • 2篇浙江中医药大...
  • 2篇上海丽珠制药...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国药科大学
  • 1篇国家药典委员...
  • 1篇厦门医学高等...
  • 1篇浙江省中药研...
  • 1篇杭州市药品检...
  • 1篇上海现代中医...
  • 1篇北京嘉事联博...

作者

  • 99篇冯怡
  • 54篇徐德生
  • 39篇林晓
  • 37篇沈岚
  • 30篇阮克锋
  • 25篇洪燕龙
  • 22篇冯年平
  • 19篇赵立杰
  • 16篇赵继会
  • 15篇陶建生
  • 14篇张宁
  • 13篇王优杰
  • 11篇张彤
  • 10篇梁爽
  • 10篇杜焰
  • 9篇李晓海
  • 9篇张永太
  • 9篇王源
  • 8篇杜若飞
  • 8篇王硕

传媒

  • 24篇中国中药杂志
  • 21篇中成药
  • 13篇中草药
  • 1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0篇中国药学杂志
  • 8篇药学学报
  • 6篇中药材
  • 5篇中国医药工业...
  • 4篇中国中医药信...
  • 4篇时珍国医国药
  • 4篇中医教育
  • 4篇中国新药杂志
  • 3篇中国新药与临...
  • 3篇中药药理与临...
  • 3篇世界科学技术...
  • 2篇上海中医药大...
  • 2篇药物生物技术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2篇中国现代应用...
  • 2篇中国应用生理...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6篇2014
  • 33篇2013
  • 32篇2012
  • 28篇2011
  • 18篇2010
  • 26篇2009
  • 11篇2008
1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洋川芎内酯Ⅰ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散性抑制的影响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观察洋川芎内酯(ISEI)对偏头痛大鼠皮层扩展性抑制(CSD)电位及一氧化氮(NO)、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的影响,初步探讨其起效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SEI高、中、低剂量组,盐酸氟桂利嗪组,每组6只。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大鼠给予蘸有1 mol.L-1氯化钾(KCl)的棉球诱导CSD,并在大鼠顶叶局部放置电极记录偏头痛大鼠在给药前后CSD的波幅以及频率变化,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大鼠血浆中NO和CGRP的含量变化。结果除假手术组外,其余各组给予KCl后3 min左右诱导出现CSD,表现为双向电位,与模型组比较,SEI中、低剂量组电位幅度虽有降低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SEI高剂量组及盐酸氟桂利嗪组可明显抑制CSD的波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血浆中的NO、CGRP含量较假手术组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而SEI高剂量组的NO、CGRP及中、低剂量组的CGRP含量较模型组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SEI对偏头痛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血浆中的NO及CGRP含量实现的。
端木寅顾晨晨董献文王源梁爽冯怡
关键词:皮层扩散性抑制偏头痛一氧化氮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海芋属植物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
2013年
天南星科海芋属植物具有较为广泛的生物活性,其中抗肿瘤活性是一个研究热点,临床和药效学研究表明它们具有潜在的抗肿瘤药用价值。本文针对海芋属植物分布、传统和民间用途及该属植物中分离到的化学成分作一综述,总结了近年来该属植物抗氧化、抗真菌、抗病毒,尤其是抗肿瘤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雷霄徐朝晖王源冯怡郑向炜
关键词:植物药用药理作用
硫酸长春新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制备及药剂学性质研究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制备硫酸长春新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VCR-PBCA-NPs)并进行释药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VCR-PBCA-NPs,考察纳米粒形态和粒径分布,测定包封率和载药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化处方;采用透析法进行体外释放研究,并利用药物释放模型方程拟合释放曲线。结果:制得的纳米粒形态圆整,平均粒径(98.9±3.05)nm,包封率(55.23±0.96)%,载药量(7.87±0.11)%,体外释放曲线符合W e ibu ll方程。结论:本研究制备了VCR-PBCA-NPs,其体外释放速度较慢,具有一定的缓释特征。
谭蓉刘颖冯年平赵继会
关键词:硫酸长春新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
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其应用于中医药领域面临的挑战被引量:20
2013年
药动学-药效动力学(pharmacokinetic-pharmacodynamic,PK-PD)结合模型是研究药物剂量与药物效应之间定量关系的有效工具,能较客观地阐明"时间-血药浓度-效应"之间三维关系,对于制剂的研发、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用药优化及合理应用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此,建立能体现中医药特色的PK-PD结合模型十分必要。针对PK-PD模型在新药研发中的应用趋势进行展望的同时对其在中医药研究领域的应用现状进行较系统的阐述,并就中药效应物质基础的确定、效应指标的选择等关键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建议,以期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张忠亮李强杜思邈李秋芬吕春明张宁
关键词:药动学药效动力学新药研发
辅料对改善强力宁提取液喷雾干燥粘壁现象的作用研究被引量:20
2012年
目的研究不同辅料对解决中药复方强力宁提取液喷雾干燥粘壁的效果。方法对辅料的种类、用量,喷雾干燥的工艺进行优化,并通过对有效成分溶出度的考察初步评价其可能对药效的影响。结果强力宁提取液中添加占干膏量10%的轻质氧化镁,及3%微晶纤维素,在工艺为进风温度120℃,雾化压力1.05 bar,进液体积流量4.5 mL/min,进风风量35.0 m3/h的条件下进行喷雾干燥,可有效改善粘壁问题。且紫丁香苷溶出度实验显示,加入辅料不影响药物的溶出。结论 轻质氧化镁对改善强力宁提取液喷雾干燥粘壁非常有效,同时加入少量的微晶纤维素能够改善喷雾干燥粉末的团聚现象。
王优杰冯怡杨胤徐德生阮克锋谢亚林
关键词:轻质氧化镁微晶纤维素喷雾干燥粘壁
大川芎方中天麻效应组分的体内移行研究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借鉴血清药物化学的方法,探讨大川芎方中天麻的药效物质基础,为有效、全面地控制大川芎方及其制剂的质量奠定基础。方法:通过HPLC指纹图谱,比较空白血浆与含药血浆,空白脑脊液与含药脑脊液的成分异同,确定天麻效应组分的体内移行成分,并应用HPLC-DAD-MSn分析技术推测移行成分的化学结构。结果: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浆中较明显来源于天麻效应组分的色谱峰有2个,经推断分别为天麻素和巴利森苷类成分;而脑脊液中未明显检测到来源于天麻效应组分的色谱峰。结论:天麻体内移行成分研究有助于阐明其效应物质基础。
林晓袁莹洪燕龙徐德生沈岚冯怡
关键词:天麻移行成分
大川芎方效应组分血中移行成分UPLC-MS分析
目的:研究硝酸甘油致实验性偏头痛模型大鼠灌胃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后血中移行成分及其归属。方法:以UPLC-MS作为分析手段,以大川芎方效应组分、川芎效应组分、天麻效应组分、天麻素、阿魏酸、洋川芎内酯I作为对照,综合分析总离子...
魏元锋林晓张宁冯怡
关键词:大川芎方UPLC-MS
文献传递
川参方直接压片工艺量化控制研究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研究中药粉体物理特性和工艺因素对片剂质量的影响,优化中药直接压片工艺处方。方法以中药川参方提取物为模型药物,应用U9(95)均匀设计优化直接压片工艺处方。结果在研究范围内片剂的质量主要受压片压力、粉体粒径、粉体含水量影响,川参方的最佳压片工艺为压片压力1 300 kg,粉体粒径125μm,粉体含水量4.5%。结论根据制剂原料的物理性质变化,既可以预先对处方进行有针对性的定量调节和预测,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均一性。
阮克萍冯怡刘国平赵立杰杜若飞朱蕾
关键词:直接压片均匀设计物理性质
芪麝丸对气虚血瘀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证型变化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芪麝丸对气虚血瘀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不同给药周期的证型的变化。方法:选用3月龄大鼠9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芪麝丸组,每组再分为1周组、2周组、3周组及4周组,共计12组,每组8只。除对照组外所有大鼠均采用神经根压迫复合疲劳加饥饱失常法及激素干预制备大鼠模型。芪麝丸组分别以0.81g/kg剂量给予1~4周不同给药时长的芪麝丸药液。实验结束后,通过对不同给药周期大鼠游泳时间、血液流变学、PLA2和PGE2炎症因子的测定及颈椎组织病理学观察模型大鼠证型变化情况。结果:在4周时间内以0.81g/kg剂量灌胃给药,随着给药时间的延长,芪麝丸组大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游泳时间增加,血液流变学指标下降,PLA2和PGE2含量及组织形态趋于正常化。结论:芪麝丸对不同给药时间气虚血瘀神经根型颈椎病模型大鼠的证型表现出一定的变化,为临床辨证施治及对该病的研究提供了实验依据。
李强杜思邈李秋芬张忠亮张宁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
干燥工艺与中药提取物物理性质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5
2008年
目的考察不同干燥工艺对中药提取物物理性质的影响。方法选用中药水提复方作为模型药物,考察了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及冷冻干燥对调经益母浸膏粉、肾石通浸膏粉及复方板蓝大青浸膏粉物理性质的影响。结果对于中药水提复方,喷雾干燥产物的黏性较小,喷流性好,微波干燥产物的吸湿性最小而真空干燥产物流动性最好。结论干燥工艺由于干燥方式及原理的不同导致了干燥产物物理性质的差异。
杨胤冯怡徐德生朱蕾
关键词:真空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中药提取物物理性质
共1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