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917)
- 作品数:9 被引量:34H指数:5
- 相关作者:朱莉琪陈永香孟祥芝牛杰张耀华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山西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社会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更多>>
- 5~13岁儿童对物种起源认知的发展
- 2014年
- 本研究采用临床访谈法,采用开放式和封闭式问题情境,测查了5—13岁儿童对物种起源认知的发展。结果显示儿童对物种起源的解释越来越符合科学的解释,这种认知发展过程并不是以一种起源认知替代另一种起源认知的过程,而是多种起源认知以某种方式共存于儿童的认知系统中。本研究结果既显示了儿童对物种起源认知发展的跨文化一致性,也体现了不同文化和宗教环境影响下的差异性。
- 刘黎朱莉琪
- 关键词:物种起源朴素生物学理论科学教育
- 生物和家庭因素对汉语儿童词汇和智能发展的影响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通过纵向追踪考察生物因素(年龄、性别)和家庭因素(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家庭育儿方式)对儿童早期词汇和智能发展的影响。方法使用《汉语沟通发展量表》(普通话版,简称PCDI)、《年龄发育进程问卷》(ASQ)和自行设计的《父母调查问卷》,对38名18-24月龄汉语儿童进行测查,6个月后对被试者再次进行PCDI和ASQ追踪测查。结果(1)初测时生物因素可以解释词汇量65%的变异(其中性别占10%);6个月后检测时其解释量下降为26%,且性别的影响消失。(2)词汇发展可正向预测智能发展,控制年龄和性别后,词汇发展可解释智能发展22%的变异。(3)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词汇和智能发展的影响均不显著。(4)家庭教养方式中“家长引导儿童认识环境中的人和物”可预测6个月后儿童的智能发展(可解释10%的变异)。结论生物因素对儿童早期词汇发展有重要作用,但其影响力随月龄增长而减少。生物因素、词汇发展、家庭育儿方式等因素共同影响儿童的智能发展。
- 牛杰陈永香朱莉琪
- 关键词:汉语词汇问卷儿童
- 影响动作图片命名的因素被引量:8
- 2015年
- 图片是研究词汇习得与加工的重要材料,而名词和动词是最主要的两类实词。然而,目前较少有研究考察汉语中的动词加工过程,也没有标准化的动词图片库。本研究通过成人图片命名和评定任务,获得了265张动词图片的中文名称、命名反应时,以及H值、命名一致性、熟悉性、视觉复杂性、表象一致性和口语习得年龄等指标,同时也探索了影响动作图片命名反应时的因素。逐步回归分析结果发现,H值、熟悉性和视觉复杂性这三个变量可解释动词图片命名反应时72.4%的变异。此外,本研究根据图片命名反应时将动词图片加工难度分成了五个等级。研究发现,与名词图片相比,动词图片的视觉复杂性更高、命名一致性更低、命名反应时更长。本研究获得的各项心理语言学指标有望为后续关于动词加工的实验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 陈永香朱莉琪
- 关键词:汉语动词图片命名熟悉性H值
- 从词汇量角度再探汉语婴儿是否存在“名词优势”被引量:1
- 2016年
- 本研究采用交叉聚合设计,从词汇量角度考察了两岁左右汉语婴儿是否存在"名词优势"现象。在前测中,110名18、24和30个月龄的儿童接受了PCDI量表和父母问卷调查;6个月后,18个月和24个月组接受了PCDI量表的再测。本研究将"名词优势效应"定义为"(名词得分-动词得分)/词汇总分"(以k值表示),将名词得分大于动词得分者定义为"名词优势者"。结果发现:(1)从各年龄组均值来看,18个月组名词优势效应较小(k=.07),24及30个月组名词优势效应显著增大(k=.11~.19)。(2)从个体水平来看,18个月组名词优势者和动词优势者约各占50%(p〉.05),而24、30个月组中81~100%的儿童都是名词优势者。该结果提示,以往不同研究之间的分歧可能是由于名词优势是随年龄而动态变化的。
- 陈永香牛杰朱莉琪
- 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跨语言/文化研究被引量:6
- 2011年
- 婴儿词汇学习是国际语言发展研究的前沿领域,但大多数研究都是以英语婴儿为研究对象。目前国内关于汉语婴儿早期语言发展研究处于起步阶段。由于汉语在词法、句法等方面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另外,成人"言语输入"的语用习惯以及非言语线索都会影响婴儿早期词汇学习,使得不同语言文化下的婴儿呈现不同的单词学习模式。本项目力图从跨语言视角考察汉语和英语婴儿的早期单词学习(包括单词的理解和产生)以及促进婴儿语言发展的成人言语和非言语输入特征。研究将综合采用实验室实验、半结构化实验室观察和量表测量等研究方法,利用新的研究技术(如习惯化和IPLP),从多个角度探索婴儿词汇发展,以及不同语言文化和个体环境对婴儿早期词汇学习的影响,揭示词汇获得的跨语言一致性和特异性。研究结果有望对儿童的语言学习提供启示。
- 朱莉琪孟祥芝Twila Tardif
- 关键词:婴儿语言发展跨文化
- 身体部位与早期习得的汉语动词的联结及其对动词习得年龄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在英语等语言中,动词习得被认为比名词习得更困难,而汉语儿童在3岁以前却习得了大量动词,仅表现出微弱的"名词优势"。Ma,Golinkoff,Hirsh-Pasek,McDonough和Tardif(2009)发现,早期习得的汉语动词比英语动词具有更高的可表象性,且可表象性可部分解释两种语言中动词习得年龄的变异。但是,目前尚未有研究揭示汉语动词为何具有较高的可表象性。本研究假设,早期动词与身体部位具有强烈的联结关系,从而导致汉语动词具有较高的可表象性。研究1通过成人词汇联想任务,考察了汉语儿童早期习得的169个行为动词与身体区域的联结关系。研究2请成人评定了这些动词的可表象性,进一步考察动词-身体部位联结、可表象性和习得年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验证了我们的假设。研究发现:1)汉语儿童早期习得的大部分动词都与特定身体区域有联结关系;2)汉语儿童先习得关于手部区域(包括手和手臂)的动词,其次是关于口部、腿部以及其他身体区域的动词;3)动词联结的身体区域数可解释可表象性12%的变异;4)动词-身体部位联结关系以可表象性为部分中介作用,影响早期动词的习得年龄。研究结果表明,汉语儿童早期习得动词与身体区域有较一致的联结关系,且联结强度通过提高动词的可表象性而影响习得年龄。该结果对解释为何汉语儿童早期习得大量动词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 陈永香朱莉琪
- 关键词:汉语动词身体部位
- 基于面孔的印象形成:神经科学的视角被引量:8
- 2012年
- 印象形成过程是心理学的经典研究主题,最近随着神经科学的兴起和脑成像技术的成熟,研究者开始从神经科学的角度审视人类的印象形成过程。印象形成主要基于三种信息,即面孔知觉,直接互动和二手信息。就面孔而言,基于面孔的印象形成更为快速和准确,其中杏仁核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对照,文章简要介绍了基于二手信息和直接互动的印象形成,它们更多涉及深思熟虑的任务,激活内侧前额皮层和颞上沟后端。印象形成的神经机制,线索之间的关系、印象形成的影响伴随着新技术的运用将会得到研究者的关注。
- 张耀华朱莉琪
- 关键词:神经成像
- 汉语婴儿词汇学习的注意偏好被引量:1
- 2012年
- 婴儿的动、名词词类学习存在跨文化差异,但是很少研究从注意偏好角度解释这类差异。本研究利用习惯化范式考察汉语婴儿在6-8个月和17-19个月时对事件中人物,动作和物体的区分。结果发现,6-8个月的婴儿仅能区分动作变化,对人物和物体无法区分,而17-19个月的婴儿对三类变化均可以区分。本研究提供了婴儿早期注意偏好发展的实验依据,同时为儿童早期单词获得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 陈杰郑小蓓孟祥芝Rachel PulvermanTwila Tardif朱莉琪
- 关键词:词汇学习客体
- 早产儿语言发展及其脑机制被引量:1
- 2011年
- 早产儿语言发展存在特殊规律.行为研究发现,早产儿在词汇、句法、语义言语流畅性等方面存在发展滞后的现象.早产对语言发展的影响可能持续到成年早期,但具体的滞后程度受到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脑成像技术的发展,有研究开始考察早产儿的脑发育情况.研究者发现,青少年时期的早产儿在大脑白质、皮层下灰质和小脑结构等方面发生了改变,但关于早产儿语言发展的脑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来确证.简述了早产儿语言发展的行为研究和脑神经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以揭示早产儿这一特殊群体在语言发展和认知神经方面的规律.研究认为,应结合行为研究与脑神经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深化对早产儿语言发展机制的探讨,也为考察正常儿童语言获得规律提供特殊的科学依据.
- 陈永香朱莉琪
- 关键词:早产儿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