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972020)

作品数:6 被引量:50H指数:5
相关作者:刘建波袁鑫鹏詹仁斌吴荣昌廖翰卿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大阪市立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剖面
  • 3篇白云岩
  • 1篇地层
  • 1篇地台
  • 1篇动物多样性
  • 1篇牙形石
  • 1篇扬子地台
  • 1篇早三叠世
  • 1篇三叠
  • 1篇三叠世
  • 1篇上寒武统
  • 1篇生物岩
  • 1篇盛衰
  • 1篇微生物岩
  • 1篇下奥陶统
  • 1篇界线剖面
  • 1篇环境演变
  • 1篇环境意义
  • 1篇古环境
  • 1篇古环境意义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南...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 1篇大阪市立大学

作者

  • 6篇刘建波
  • 3篇袁鑫鹏
  • 2篇詹仁斌
  • 1篇房亮
  • 1篇孙永超
  • 1篇王海峰
  • 1篇廖翰卿
  • 1篇吴荣昌

传媒

  • 2篇古地理学报
  • 1篇古生物学报
  • 1篇北京大学学报...
  • 1篇Acta G...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2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回流渗透模式白云岩研究历史与进展被引量:22
2012年
回流渗透白云岩化是一类重要的白云岩化模式,其应用广泛,成岩储集性良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回流渗透模式白云岩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作者从回流渗透模式的研究历史出发,详细讨论了其发展和应用现状,总结了该模式下白云岩的Mg来源、水文模式和沉积岩石学特征,并着重讨论了中等盐度下的回流渗透白云岩化等新的研究和应用,指出大规模的回流渗透白云岩化作用可在中等盐度的条件下形成,其强度往往受控于海平面变化。
袁鑫鹏刘建波
关键词:白云岩
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中—上寒武统白云岩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被引量:5
2013年
华南上扬子区中部中—上寒武统白云岩大量发育,形成于特殊的古气候、古海洋环境,但其沉积环境和成因上存在争论。基于细致的野外和室内沉积学研究,湖北兴山古洞口剖面中—上寒武统覃家庙群、三游洞群划分出8个岩相类型和3种沉积旋回类型,主要沉积于浅海碳酸盐岩台地潮下带和页岩盆地环境。采用沉积旋回叠置方式和Fischer图解方法,分析了上扬子区中—晚寒武世可容纳空间的变化历史,识别出18个四级旋回和7个三级旋回,并初步建立了高频海平面变化曲线。中—晚寒武世沉积相的时空间展布规律表明,扬子台地相对海平面逐渐降低,经历了从页岩盆地(或深潮下带)到浅潮下带环境的演变,沉积类型从较深水的陆源碎屑与碳酸盐的混合沉积变化为较浅水碳酸盐沉积。中、晚寒武世扬子台地碳酸盐岩沉积与全球性沉积特征表现一致,反映了该时期独特的全球"超暖期"气候和台地内部较高盐度的古海洋条件。
袁鑫鹏刘建波
关键词:白云岩沉积环境
华南上扬子区下奥陶统红花园组顶界的穿时性被引量:10
2013年
在早奥陶世弗洛早期,广布于华南扬子台地的浅海碳酸盐台地沉积(红花园组)逐渐被陆源碎屑沉积所替代,而海洋生物分异度快速升高,随后出现了奥陶纪生物大辐射的第一次高潮。因此下奥陶统红花园组顶界附近的岩石地层学和年代地层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目前该组顶界的穿时性及其横向分布规律尚无定论。通过对贵州桐梓红花园、习水吼滩、湖北兴山古洞口和湖南张家界温塘4个剖面红花园组牙形石动物群的系统分析,从下至上识别出了3个牙形石带,分别是Serratognathus diversus带、Prioniodus honghuayuanensis-Oepikodus communis带和Oepikodus evae带。采用统一的红花园组顶界定义,即以中—厚层亮晶颗粒灰岩的消失作为红花园组与上覆地层之间的界线,结合研究剖面和前人牙形石生物地层学资料,发现上扬子区红花园组顶界具有明显的穿时性,而且这种穿时性在空间上还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上扬子区红花园组顶界大部分位于P.honghuayuanensis-O.communis带内;从上扬子区中部向台地南北两侧的边缘区,红花园组顶界大体上逐渐升高至O.evae带;而在靠近陆源碎屑沉积的西部地区顶界则降低至S.diversus带。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控制因素除了海平面的升高外,可能还与陆源碎屑供应的增多有关。
廖翰卿刘建波吴荣昌孙永超詹仁斌
关键词:牙形石奥陶系地层
寒武纪-奥陶纪管状岩的盛衰及其与环境演变的协同被引量:4
2012年
管状岩是古生代地层中最易识别的遗迹组构之一,它在地质历程中的盛衰受生物演化事件和环境变迁的共同控制,有研究表明管状岩在古生代呈现出逐渐减少的趋势.本文对云南巧家大包厂剖面下奥陶统红石崖组发育良好的Skolithos管状岩进行遗迹学和沉积学分析,发现其形成和保存主要受控于海水中营养物质、氧气含量等环境因素,而且与造迹生物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内栖食泥生物的扰动程度以及水动力条件相对动荡、时有侵蚀或加积的背景条件密切相关.通过总结全球寒武纪-奥陶纪管状岩例证,发现这类遗迹组构整体上呈现出逐步衰退的趋势,即在早寒武世较为繁盛,中、晚寒武世相对匮乏,而奥陶纪最终走向衰亡,但这个过程并非是匀速的,中、晚寒武世陆缘浅海地区碎屑沉积的减少及高温气候、高海平面以及缺氧和贫营养环境在浅海区域广布的特点是造成管状岩发育低谷期的重要控制因素.
房亮刘建波詹仁斌
关键词:寒武纪奥陶纪
α-and β-diversity Change of Late Ordovician Hirnantia Fauna of Changning,Sichuan,Southwest China被引量:5
2011年
从通过到更低的 Lungmachi 形成的 Kuanyinchiao 形成的上面的 Wufeng 形成的连续奥陶纪志留纪边界节小心地在 Changning 的 Shuanghe 被测量了并且收集,南部的四川省。第一次,时间的变化 - 并且 Hirnantia 动物志的差异详细地被讨论了。腕足类动物的一种差异变化的一般趋势,向上增加,与 Yangtze 站台的地区性的趋势一致,它被内在、外来的因素控制了。然而,为在上面的 Kuanyinchiao 形成的一个短时期的差异的突然的落下可能被环境因素而非正常动物区系的周转控制了。用数字方法的 Synecological 分析认出 Hirnantia 动物志, Dalmanella-Kinnella 协会和 Mirorthis 协会的二个腕足类动物的一种主导的协会,两个都住在相应于 BA3 上面的 BA4 的近海的、更深的水环境,特别地更低的 BA3。
ZHAN RenbinLIU JianboLIANG YanLI Guipeng
关键词:动物多样性界线剖面扬子地台
贵州罗甸大文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海平面变化及其全球对比被引量:10
2012年
对华南地区贵州罗甸大文剖面早三叠世早期的凝块石进行了系统的沉积学描述,区分出斑状、层状、枝状和网状4种中型构造。凝块石所具有的沉积构造特征和岩石学统计数据表明其形成于潮下带沉积环境,其中,斑状和层状中型构造的凝块石形成于能量较低的深潮下带,而枝状和网状中型构造的凝块石形成于能量较高的浅潮下带。18个向上变浅的沉积旋回显示Hindeodus parvus带内部海平面逐渐降低;Isarcicellastaeschei带和I.isarcica带早期,海平面降到最低,之后海平面开始升高。通过与其他地区二叠–三叠系界线剖面的海平面变化情况对比发现,全球普遍存在二叠–三叠纪之交的海平面下降,而大文剖面早三叠世早期的H.parvus带、I.staeschei带和I.isarcica带的海平面变化情况在古特提斯洋范围内可以广泛对比,可能主要受到全球海平面变化的影响。
王海峰刘建波江崎洋一
关键词:微生物岩早三叠世海平面变化
回流渗透模式白云岩研究历史与进展
回流渗透白云岩化是一类重要的白云岩化模式,其应用广泛,成岩储集性良好,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近年来,国内外对回流渗透模式白云岩的研究不断深入,取得了许多新的进展。作者从回流渗透模式的研究历史出发,详细讨论了其发展和应用现状...
袁鑫鹏刘建波
关键词:白云岩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