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8BZW056)

作品数:16 被引量:25H指数:2
相关作者:刘纪新杨洪承顾金春李良更多>>
相关机构:云南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江苏省社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5篇文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艺术

主题

  • 5篇诗歌
  • 5篇文学
  • 4篇代文
  • 3篇中国现代文学
  • 3篇身体
  • 3篇作家
  • 3篇现代文
  • 3篇现代文学
  • 2篇学社
  • 2篇学史
  • 2篇散文
  • 2篇社会剖析派
  • 2篇社团
  • 2篇作家群
  • 2篇文学社
  • 2篇文学社团
  • 2篇文学史
  • 2篇纪弦
  • 2篇冯至
  • 1篇当代文学

机构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7篇云南师范大学
  • 2篇江苏省社会科...
  • 2篇南通大学

作者

  • 7篇刘纪新
  • 5篇杨洪承
  • 3篇顾金春
  • 2篇李良

传媒

  • 2篇兰州学刊
  • 1篇理论学刊
  • 1篇江汉论坛
  • 1篇北方论丛
  • 1篇文学评论
  • 1篇齐鲁学刊
  • 1篇江苏社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鲁迅研究月刊
  • 1篇南昌大学学报...
  • 1篇广州大学学报...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中南大学学报...

年份

  • 3篇2012
  • 8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豆”与“豆荚”——鲁迅与现代中国文学社团之关系考辨被引量:2
2009年
杨洪承
关键词:文学社团中国现代文学历史文化语境考辨文学史意义
“公共空间”与文学社群关系——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的再思考被引量:9
2011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中丰富的社团流派,其研究从史料搜集到文学文化考察在积极推进,前人经验也激发我们不断反思。群体生存的"公共性"空间的建构和营造,滋生了冲突与稳定、抵牾与平衡矛盾的诸多生态现象。这恰恰可以拓宽研究的视阈,重新思考现代中国文学群体的聚散缘由,变迁之故。如公共空间结构的差异性与现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群体生态元素的构成;公共空间内外部的对立与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群体精神主体的选择;公共空间的流动中现代中国文学社团流派是人与事的"复数"关系的考量等,均能够由现代空间概念发现一些文学社群的细节及其生命轨迹的丰富性。
杨洪承
关键词: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学社团流派研究公共空间文学群体
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的主体话语形态被引量:2
2010年
"语丝体"散文是1920年代现代中国文学知识分子话语的成功实践,文体学的理论视角可以有效考察其创作主体深层心理涵蕴及话语复杂性。现代中国"语丝体"散文的自由话语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不仅参与了中国现代文学"自由"主题的建构,同时也使中国现代文学的"自由"主题呈现出鲜明的中国品格,进而成为现代中国知识分子之核心精神没有堕落或丢失的证明。主体话语的意义功能与力量价值因此更为丰厚深远,从而使"语丝体"散文具备一定的超越性质。
李良
关键词:话语形态精神救赎
论徐志摩后期诗歌创作风格的嬗变被引量:3
2011年
徐志摩的诗歌创作始终交织着内心的生命体验与外在创作观念的矛盾冲突。1926年前后,由于生命体验突破了创作观的束缚,使其在多个方面发生变化。他的诗不再拘泥于"健康"、"尊严"的原则,而是直面现代人痛苦、焦灼的内心世界;大自然不再是诗人的精神家园,而是反衬出生命的渺小甚至虚无;他的现实主义诗歌不再是肤浅的场景速写,而是渗透深切的生命体验。
刘纪新
关键词:诗歌创作观
学术史视野中作家群体现象的认知理路——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60年述评
2010年
20世纪中国现代文学中文学社团流派的研究,形成了一条独特的作家群体现象的认知理路。总结60年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之经验,史料基础和观念形态建构的双重重要性,是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作为现代中国文学史整体思考的制高点之所在;反省过去的研究,我们缺乏考察这一现象的整体性理念和思路,即对文学社团流派中"文学、政治、文化(教育、经济、地域)"等概念的包容性、动态性。研究作家社团流派人与事的关系和纠葛,关键不是规约或简单的判断,而是对占有史料的合理整合。
杨洪承
关键词:现代文学
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精神雕塑——对冯至诗歌《鼠曲草》的解读被引量:2
2011年
在冯至的诗歌中,《鼠曲草》是流传较广的一首,但是一直被误读。鼠曲草并不像它的名称和形象那样渺小、卑微,而是有着高贵的身世。结合冯至的生平、思想,可以发现冯至与鼠曲草之间相似的精神血脉和现实处境。在《鼠曲草》中,实际上暗含着冯至对当时文坛主流的低调抵抗态度。
刘纪新
关键词:冯至诗歌自由主义
现代中国作家群体生态与“中国形象”结构研究
<正>21世纪全球化语境下文化多元共生共存,才有了观察社会和人的自身发展更为广阔的视阈。站在不同文化不同立场之间的"他者"形象问题也就应运而生了。"中国形象"实际是中国人视野下文化多元综合的概念。这里作为跨文化文学研究的...
杨洪承
文献传递
“国剧运动派”的群体构成及文化心态考察被引量:1
2010年
国剧运动研究难以有新突破的原因主要在于过于依赖文本的分析,研究方法比较单一。本文把国剧运动看作一种流派,从社群流派的角度对"国剧运动派"的成员构成进行分析,从而揭示出"国剧运动派"内部两种不同的文化心态,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对这两种心态的形成进行深入探讨。
顾金春
关键词:文化心态戏剧观
论“语丝体”散文的社群生态语境被引量:1
2011年
"语丝体"散文因为语丝社同人群体的历史生成、存在生态、结构特质及文学行为的承传衍变等方面的复杂性,呈现出相当的文体丰富性,从社群生态语境的寻绎、比较可以获得更大的阐释可能。从社团流派的承接并存、下延的格局形态来看,"语丝体"散文因为语丝社之于新青年社、现代评论派、创造社、新月社以及骆驼社、论语派等社群的生态实践社会批评、文明批评以及内心诗性诉说,可以视为现代知识分子基于政治哲学的社会性集体书写。但也体现了"语丝体"散文作家个体的自由书写精神。
李良
关键词:社群
从“沉醉”走向“超越”——中国现代诗歌中身体的演变
2011年
身体在中国现代诗歌中经历了从沉醉走向超越的演变过程。在新月派诗歌中,身体伴随着唯美主义思潮走入诗歌,身体享乐成为精神港湾。此后,"现代派"诗人路易士把身体引向超越,身体成为追问生存意义、寻找终极关怀的路径。最终,穆旦将诗歌中的身体推上巅峰,一方面,他把身体演变为一把"去蔽"的利剑;另一方面,他又将身体视为现实中唯一的实在,并将其推上神坛。
刘纪新
关键词:诗歌身体新月派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