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77045)

作品数:5 被引量:118H指数:5
相关作者:韦朝阳孙歆王五一郑欢王成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天津壹生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知识创新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
  • 2篇砷形态
  • 2篇土壤
  • 1篇等离子体质谱
  • 1篇电感耦合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电感耦合等离...
  • 1篇形态分析
  • 1篇有机质
  • 1篇有效态
  • 1篇植物修复
  • 1篇质谱
  • 1篇生物可给性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水稻
  • 1篇水稻土
  • 1篇水口山
  • 1篇土壤-水稻系...
  • 1篇土壤理化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天津壹生环保...

作者

  • 4篇韦朝阳
  • 2篇孙歆
  • 1篇杨林生
  • 1篇王玲梅
  • 1篇王五一
  • 1篇朱雁鸣
  • 1篇王成
  • 1篇郑欢

传媒

  • 1篇土壤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Journa...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年份

  • 1篇2012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6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Characterizing spatial distribution and source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s from mining-smelting activities in Shuikoushan,Hunan Province,China被引量:48
2009年
The spatial variation of heavy metals in the soils in Shuikoushan mining-smelting area,Hunan Province,China,was investigated using multivariate and geo-statistic analysis.A total of 106 composite soil samples were collected in an area of about 100 km2.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As,Cd,Pb,Zn,Cu and Cr were measured using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 . Arsenic and Pb were found to have a common source,indicating the same sources and spreading processes,such as aerosols and airborne particulates from smelting chimneys.Airborne sources from smelting chimneys contributed greatly to Cd in the area,which demonstrated the same dispersion pattern as As and Pb.However,two hot spots of Cd around smelters were possibly enlarged by wastewaters,demonstrating another important source of Cd in Shuikouhsan.Geo-statistic interpolated mapping demonstrated that hotspots of Zn were only found proximal to the large smelters,suggesting that Zn primarily came from the chimneys of larger smelters. The major Cu hot-spots appeared closely to the tailing dam,indicating that weathering and leaching of tailings were the major sources of Cu contamination in Shuikoushan.Our findings indicated that airborne volatile particles and aerosols contributed the most to As,Cd,Pb,Zn and Cu contamination,while Cd and Cu may also derive from the discharge of wastewater from smelters and the leaching of tailings,respectively.
WEI ChaoyangWANG ChengYANG Linsheng
关键词: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
矿冶区周边水稻对不同来源重金属污染的指示作用被引量:9
2009年
有色金属开采与冶炼可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的重金属污染,查明重金属污染来源对于矿冶周边重金属污染管理与控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探索利用矿冶周边水稻对As、Cd、Pb、Zn和Cu的富集与水稻体内元素的含量平衡特征指示重金属污染来源的可行性,选择了我国著名的水口山Pb-Zn矿山开采与冶炼周边区,根据重金属污染排放和迁移扩散特征,结合当地气象和地貌条件,确定了3个典型采样区,其中两个采样区分别邻近冶炼厂和尾砂库,另一处为位于两者之间的过渡区.采用蛇形采样法在稻田内采集33个成熟水稻及土壤样品,分析水稻不同部位(包括根、茎叶、籽粒)及土壤中As、Cd、Pb、Zn、Cu5种重金属和其他16种元素的含量.结果表明,3个采样区之间土壤中的As、Cd、Pb、Zn和Cu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各采样区水稻中除根际和籽粒中Cd含量外,各部位重金属含量也均有显著差异.靠近冶炼厂的水稻茎叶中As、Pb含量高于离冶炼厂较远的采样区水稻茎叶.尽管As、Pb在靠近尾砂库采样区土壤中含量最高,但在该区水稻茎叶中的含量却最低;在除As、Cd、Pb、Zn、Cu5种重金属以外的其他16种元素中,水稻根部仅有5种元素含量在各采样区之间存在差异,指示相同的土地利用类型及土壤母质条件;而在茎叶和籽粒中则分别有多达11和10种元素含量出现采样区差异,指示重金属污染来源影响水稻茎叶及籽粒中元素的含量平衡.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3个采样区水稻茎叶中元素含量平衡存在显著的分异,显示出明显的采样区属性.结合采样区域空间位置、污染物来源、水稻对重金属的富集与转运特征分析,3个采样区重金属主要污染特征可分别确定为水-气混合来源型、大气来源型和尾砂来源型.论文结果证明利用水稻茎叶指示矿冶周边重金属污染来源是可行的.
王玲梅韦朝阳杨林生
关键词:重金属土壤-水稻系统铅锌矿区污染类型
水口山水稻土与菜地土中砷的有效性被引量:6
2012年
对湖南省水口山矿冶周边土壤进行采样分析,以土壤砷总量与有效态砷含量以及土壤基本理化性质(pH、有机质含量、土壤粘粒含量)为参数,研究各参数在两种土地利用类型(菜地土和水稻土)间的差异以及有效态砷与土壤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口山水稻土与菜地土平均砷含量分别达72.01和30.71mg.kg-1,接近或已超过国家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两种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壤基本理化性质差异显著,水稻土粘粒含量、有机质含量显著高于菜地土,pH则显著低于菜地土,水稻土存在明显的酸化现象;不同土地利用类型显著影响土壤有效砷含量,尽管菜地土土壤砷总量大大低于水稻土,两者的有效态砷含量水平却基本相当;除总砷外,水稻土有效砷含量还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显著正相关,菜地土有效砷含量与土壤pH值显著正相关。水口山菜地土砷污染的危害程度高于水稻土,应采取必要的修复措施或调整土地利用方式以降低砷的健康风险。
朱雁鸣冯人伟韦朝阳
关键词:有机质有效态
不同来源蜈蚣草吸收富集砷的特征及植物修复效率的探讨被引量:15
2008年
蜈蚣草是一种As的超富集植物,在A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上具有极大的潜力。对中国南方广泛分布的蜈蚣草及其生长的土壤的As含量、形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表明,蜈蚣草生长的土壤As含量范围为33.7~1396 mg/kg,相应地,蜈蚣草地上部As含量范围为48.5~1104 mg/kg。除阳离子交换量(CEC)外,不同采样地区蜈蚣草生长土壤的理化性质指标,包括pH、总有机质(TOM)和质地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反映野外蜈蚣草可生长在不同性质的土壤上。基于回归分析的预测模型显示,蜈蚣草对As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率随土壤As含量的增加而逐渐降低,蜈蚣草较适用于轻度As污染土壤的修复,对于高As污染土壤,需结合其他修复措施。
韦朝阳郑欢孙歆王成
关键词:土壤理化性质超富集植物砷形态植物修复
土壤中砷的形态分析和生物有效性研究进展被引量:43
2006年
土壤砷污染是当今全球十分严重的环境与健康问题之一。土壤砷形态及生物有效性研究是开展污染诊断、评估环境健康风险及开展砷污染土壤修复的重要依据。目前土壤砷形态的研究方法包括化学选择性提取操作定义法、溶剂提取仪器测定或吸附材料选择性分离法和同步辐射X射线近边能谱(XANES)直接测定法,这些方法相互结合在土壤砷的形态转化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关于生物有效性研究存在多种方法并存的局面,化学提取法相对经济、方便,但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往往不能真实反映土壤砷的有效态含量,只能作为环境危害程度识别的参考;植物指示法需选择敏感性植物方能有效地指示土壤砷对环境与健康的潜在危害;土壤动物与微生物指示法代表了未来开展砷污染早期预警的发展方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模拟肠胃液提取法(In V itroGastrointestinalMethod)比较接近动物或人体对土壤砷污染的真实吸收状态,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外已发展出采用兔、仔猪和猴的动物模型以研究经口摄入的生物有效性砷,但尚不清楚哪种动物模型更能准确反映砷对人体的生物有效性。
孙歆韦朝阳王五一
关键词:砷形态生物有效性生物可给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