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YY068)

作品数:15 被引量:132H指数:5
相关作者:李洪儒孙淑芳黄东晶于林龙吴宪忠更多>>
相关机构:黑龙江大学吉林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黑龙江省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语言文字
  • 5篇哲学宗教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4篇语言
  • 4篇语言哲学
  • 4篇哲学
  • 3篇言语行为
  • 2篇疑问句
  • 2篇语义
  • 2篇说话人
  • 2篇取效行为
  • 2篇问句
  • 2篇俄语
  • 1篇代词
  • 1篇代词系统
  • 1篇独白
  • 1篇形式语用学
  • 1篇形态学
  • 1篇言语行为动词
  • 1篇言语行为分析
  • 1篇语句
  • 1篇语篇
  • 1篇语言符号

机构

  • 10篇黑龙江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东北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作者

  • 4篇李洪儒
  • 3篇孙淑芳
  • 2篇黄东晶
  • 1篇金城
  • 1篇吴世红
  • 1篇蒋智妍
  • 1篇吴宪忠
  • 1篇于林龙
  • 1篇钱中丽
  • 1篇许宏

传媒

  • 10篇外语学刊
  • 1篇当代语言学
  • 1篇外语教学
  • 1篇解放军外国语...
  • 1篇外国问题研究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0
  • 9篇2009
  • 2篇2008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评价语句的言语行为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评价语句的目的不仅在于传达评价意义"好/坏",而且是说话人通过表明自己态度实现特定的语势,引发受话人的取效结果。评价语句的语势根据语境发生变化,经常出现语势与取效结果之间稳定的对应关系受到破坏的现象。因此,评价语句在交际过程中经常实施间接言语行为。说话人如何通过评价语句实现语势,取得既定取效结果,取决于其评价态度。评价态度是说话人为实现语势而进行的一种能动操作,可以调节评价内容的真值性和确信度,准确表达言语意向。
金城
关键词:间接言语行为
访谈话轮中的阐释言语行为被引量:5
2009年
人物访谈是当前电视和广播节目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形式。访谈者为保证自己及观众的认知结果,经常实施阐释言语行为。阐释言语行为是访谈者对被访者语句的重述和解释。根据访谈者和被访者语句意义的关系,阐释言语行为可以分为若干语义类型。
许宏
关键词:人物访谈语义分类
梅里丘克的形态学思想及其语言符号观
2020年
梅里丘克(И.А.Мельчук)的形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目的是服务于其学术思想的核心“意思文本”理论。该理论一经提出,就备受世界各国语言学界的关注,取得了丰硕成果。相较于“意思文本”理论,国内对梅里丘克形态学思想的引介和研究明显滞后,鲜有关于其形态学思想和语言符号观的研究成果。不同于传统形态学,梅里丘克以一种全新视角构建了自成一体的形态学理论,其精髓在于,一是要在形态学领域建立一套理论上可操作的演算模式、重视遍布理论关系中的形态元素、探究形态元素分析的通用法则,以及形态符号的所指、能指和组配规则,尝试建立一套立体全面的研究体系;二是把使用的每一个术语都进行了严格定义,为下一步的理论推导打下坚实基础;三是借鉴了数学思路,广泛使用形式化语言,使内容更为凝练,论证更为严密,尝试建立一套严密科学的符号体系;四是把多达上百种的世界各国自然语言作为分析语料,以此来验证其理论模式的可靠性。梅里丘克所创建的形态学理论具有很大的普适性,适用于世界各国的自然语言,以解决机器翻译系统设计和双语词典编撰等现实问题。为了提供形态文本层级间转换规则,他还将语言符号概念引入形态学领域,提出所指、能指和组配规则三位一体的语言符号观。其中,所指关注符号内涵;能指关注符号外壳;组配关注符号组合规则。本文旨在深入揭示和系统阐释梅里丘克的形态学思想精髓,诠释其语言符号观的内涵,尝试对一些关键概念进行分析与解读。
孙淑芳党晖
关键词:形态学语言符号组配
语言意义探索——以文学语篇中的内心独白为例被引量:4
2010年
巴赫金语言哲学中关于"对话性"的理论可以与格赖斯的会话隐含理论相结合,进行语篇分析。文学语篇中独白的"对话性"常常遵守合作原则中的关系准则,同时借助语调的变化、语气的加强、重复使用话语等方式来违反其他三项准则,从而产生非标准会话隐含。
黄东晶蒋智妍
关键词:文学语篇内心独白
取效行为的内涵阐释与取效行为动词被引量:13
2009年
作为完整言语行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取效行为长期被边缘化,得不到研究者应有的重视,甚至被排斥在语言学研究者的视野之外,学者们常常将其与取效效果混为一谈。对取效行为的概念进行梳理,对其实质和内涵进行阐释和界定,对取效行为和取效效果两个概念加以区分,并对实施取效行为的主要手段——取效行为动词进行分析,有助于学界从新的视角认识取效行为理论的价值和意义。
孙淑芳
关键词:取效行为
知晓命题意向谓词与说话人的存在方式——语言哲学系列探索(12)被引量:4
2010年
语言哲学是通过语言分析和解释来揭示人及人的世界的科学。从宏观讲,它有两项任务:一是对语言本身的研究,这项任务与语言学的任务同一;二是在第一项任务的基础上揭示人及人的世界。本文以知晓命题意向谓词знать(know)及其所栖息的语句为分析和解释的对象,旨在:第一,从含знать语句的一般特点(事实性预设和特殊系词)、含знать的语句的交际结构的变异两个维度出发,在语句层级上探讨知晓命题意向谓词的特点及其在语言本体中的运作机制;第二,在此基础上,揭示相应语言现象显现的人(说话人)及其世界的本真状态,从而为搭建语言学与语言哲学之间的桥梁作一些尝试性工作;第三,昭示人们:语言不仅仅是任何意义上的工具,还是一个特殊在者/是者。
李洪儒
关键词:知晓语句语言学语言哲学
言语行为动词的语义阐释被引量:5
2009年
目前,国内俄语学界很少专门研究言语行为动词。当言语行为结构中出现动词时,描述相应动词语义就是描述该言语行为本身。言语行为结构告诉人们怎样说话,言语行为类型表明人们为了达到什么目的说话,言语行为类型可以借助言语行为动词体现。本文从语用学角度出发,分析、比较和界定言语行为理论与言语行为动词、言语行为动词与施为动词的关系以及言语行为动词语义场;以言语行为动词угрожать为例,阐释它们表达的言语意义和非言语意义。
孙淑芳
关键词:言语行为动词语义结构语义场语义阐释
俄语代词系统的语用建构
2009年
代词作为独特的词汇-语法类别,产生伊始其内在统一性就引起置疑。传统上有两种代词分类法:语法和语义分类。前者以语法范畴为主要分类依据,后者流行于学校语法中。本文从语用出发,以代词的指示功能为标准,划分俄语代词系统:核心代词指示语/纯代词指示语、篇章代词指示语/代词照应语和概念范畴代词指示语。代词的语用分类突出说话人在言语中的作用,体现言语的主观性特征。按照这种分类法,代词在说话人视野中指示由具体到抽象的各种事物和特征。根据说话人的认知程度,运用不同代词指示语,由实物指示到范畴概括指示,逐渐离散,代词的内在统一性体现在不同认知层次上。
黄东晶
关键词:指示语照应语主体性
疑问句的目的意向——语言哲学系列探索之九被引量:8
2009年
疑问句存在的基本理据是通过提问,从受话人那里获取自己未知的信息。这是这类句子的直接意向。同时,它们还具有间接意向,也就是说话人通过疑问句呈现其他目的意向。这两种意向构成相应话语的主观意义。正是这些主观意义体现出说话人的"是之所是,在之所在"。因此,对疑问句目的意向的研究,是语言学同语言哲学共同关注的研究对象。广言之,研究句子甚至语言的主观意义,就是对语言哲学中人这一课题的探讨。它同人的世界一起构成语言哲学的核心课题。
李洪儒
关键词:疑问句说话人语言哲学
疑问话语间接意向的推断——语言哲学系列探索(11)被引量:14
2009年
疑问话语是人的基本言语行为类型之一。这种言语行为具有直接意向和间接意向。不过,一些提问言语行为的两种意向相同,另一些提问言语行为的两种意向却不同。文章通过分析、解释疑问话语,探索确定相应言语行为的说话人意向,尤其是间接意向的途径。在此基础上,将提问言语行为(疑问话语)的意向视为说话人的存在方式。也就是说,对相应言语行为间接意向的推断,就是对说话人的解释。因此,确定、推断说话人直接意向和间接意向,既是语言学的任务又是语言哲学的课题。
李洪儒
关键词:说话人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