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07BYY063)

作品数:17 被引量:148H指数:7
相关作者:彭宣维何中清杨晓军程晓堂葛忆翔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技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机构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科技大学
  • 1篇上海外国语大...
  • 1篇文学院

传媒

  • 3篇外语教学
  • 3篇当代外语研究
  • 2篇中国外语
  • 1篇外语与外语教...
  • 1篇外语学刊
  • 1篇河北大学学报...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社会科学
  • 1篇外语电化教学
  • 1篇北京第二外国...
  • 1篇外国语
  • 1篇外国语文

年份

  • 3篇2014
  • 4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汉语的介入与级差现象被引量:23
2010年
汉语的介入与级差现象在学界尚未见系统分析和描写。本文不仅系统分析了汉语的介入和级差系统,还对态度的级差现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总结出了有关模式。论述主要以"评价语料库"为依据,提取相关实例,首次全面揭示了两者在使用上的系统性和复杂性,对系统深入研究汉语的评价意义具有启示作用。
彭宣维
关键词:汉语介入级差描写
西方文学批评和审美的评价取向溯源——细读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与《诗学》被引量:2
2013年
古希腊以来的文学批评与审美准则,基本上是由亚里士多德及其老师柏拉图确立的。这一总原则的基本指导思想就是评价性:亚氏的《修辞学》与《诗学》(尤其是后者)运用了丰富的评价思想,奠定了此后两千多年来文艺美学的基本走向。本文以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理论为依据,以先前有关阐述为立足点,着重考察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与《诗学》的总体评价动机,尤其是其中的"形式"要素,包括修辞和悲剧的组织原则和策略,从而明确西方文学批评和审美在评价取向方面的根源所在。
张萌
关键词:《修辞学》《诗学》系统功能语言学
“作者—文本—读者”一体化解读机制——以工作记忆为基础的文化规约视角被引量:4
2014年
针对西方文学批评—审美史上先后出现的作者中心、文本中心和读者中心三种典型的理论范式,作者认为这些均源自割裂主义的单一视角理念,进而以工作记忆理论为依据、尝试建构一个"作者—文本—读者"一体化多视角认知解读模式。第一,文本解读的实质是所指重构,但文本意义是在相应文化图式的背景下作者、文本、读者三者互动、经由读者建构的结果。第二,所指重构涉及工作记忆,系文本意义产生的场所。第三,认知加工的对象涉及社会历史文化因素,读者是其中的一部分,受作者和文本支配和引导。本文旨在为建设性后现代文学思想提供相应的理论支持。
彭宣维
关键词:工作记忆文化规约
评价理论中的“级差”范畴:发展与理论来源被引量:23
2011年
级差范畴在评价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它贯穿了整个评价体系,为态度和介入系统提供分级资源。本文拟从两个方面探讨级差范畴:发展及理论来源。级差范畴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萌芽、完善和成熟阶段;它的理论来源主要有分级、强化和模糊等相关理论。
何中清
关键词:级差
罗伯特·金凯的魅力何在?——从《廊桥遗梦》可靠性成分看男主人公的刻画方式被引量:2
2013年
本文以《廊桥遗梦》)男主人公为判断对象,分析其中的"可靠性"成分对刻画人物魅力的方式。行文拟从三个方面展开:1)金凯针对自身的可靠性评价;2)叙述者针对金凯的可靠性评价;3)女主人公弗朗西丝卡针对金凯的可靠性评价。分析过程将以金凯与弗朗西丝卡的情爱发展这一基本主旨为立足点,对象是整个文本过程出现的前景化"可靠性"成分,以便说明它们对描绘金凯的男性魅力的作用,特别是由此再现的男主人公的性格角色以及对情爱发展的影响。
彭宣维
关键词:可靠性《廊桥遗梦》文体特点前景化理论
西方文学批评史重构——以评价范畴为依据的审美立场综观被引量:10
2011年
以"评价理论"诸范畴作为元范畴,考察西方文学批评史上一些代表性学者和实践者对文学艺术在批评和审美观念上的评价取向,认为文学性就是评价性:文学是以评价为特点、手段和目的的互动话语和组织方式,包括情感、判断、鉴赏三类态度、以及相应的介入和级差因素。其实,这些范畴早已散见于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国别的美学和文论中,一直是人们进行美学评判和文艺理论建构的基石,只是先前缺乏这种高度概括和明确认识罢了,也没有评价理论的范畴那么具体,评价的侧重点也因着眼点不同而存在差别。
彭宣维
关键词:鉴赏介入级差文学批评史审美立场
英语语料库研究综述:回顾、现状与展望被引量:50
2011年
本文旨在梳理英语语料库研究的发展,从起源动机出发,回顾了语料库研究的发展历史,重点探讨了其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目前语料库研究在类型、应用范围、本体论和相关软件等方面发生了显著变化。未来语料库容量将会更大,类型更加多样化,语料库语言学将会与其它语言理论实现进一步融合。
何中清彭宣维
关键词:语料库语料库语言学
理论之于应用的非自足性——评价文体学建构中的理论问题与解决方案被引量:7
2013年
本文介绍评价理论应用于文学文本分析、建构评价文体学的一系列问题及解决途径:首先是选题缘起,涉及理论应用的可能性与适用能力,其次是由此带来的评价理论与文学文本分析的接口问题,包括与文学批评-审美,尤其是结构主义和解构主义在思想观念上的冲突;评价理论所在系统功能语言学模型的局限和与此前文体学、叙事学、语用学甚至认知语言学相关发现的整合。这就关涉解决方案的提出,一是理论范式,包括"作者—文本—读者"一体化认知解读模型、基于体验哲学的现在主义认识论的应用以及着眼于认知加工的语言过程操作平台;随后是操作原则,作者在上述框架内变通采用了前景化、评价动机、相互间性(事物、主体和文本间性)、整体性、或然性和归因性等基本原则。最后是描写框架和基本观点,为此而构拟了评价文体学关于批评-审美的八对波动平衡模式,便于文本分析之用。论述过程力图揭示课题在上述诸方面的具体操作方式,以期对初学者有所启示。
彭宣维程晓堂
泛时性穿梭波动平衡——现在主义视野里评价文体学的批评与审美观
2014年
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评价范畴运用于文学文本分析,以尝试建构评价文体学的批判与审美模型;基本思想是动态平衡观,涉及共时层面上褒贬评价特征的"对立波动"和泛时层面上不同评价范畴之间的"穿梭波动",从而构拟一种一体化的评价意义动态平衡模式。本文集中阐述穿梭波动模式:在个案分析(共时)的前提下,以基于但又超越于评价范畴及其既有范式为进路,确立评价文体学的批评审美观,进而确立八对典型的波动平衡对应关系。这一尝试将有助于从一个更具体的角度审视文学文本的文学性。
彭宣维
小成分之大视野——《廊桥遗梦》宣称成分的故事组织功能被引量:1
2012年
在评价理论之下介入意义的众多次类中,宣称是一个相对特殊的范畴。典型地说,宣称对于组织局部和整体故事事件,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集中在具体语言成分上(不限于此),但也具有故事话语组织的整体特点。从前景化角度出发、分析《廊桥遗梦》这一叙事文本中的宣称成分来明确阐述这一点,揭示了故事组织的一个全新侧面。这一方法对于分析经典小说适用,对现代、后现代小说也应当可行。
彭宣维
关键词:《廊桥遗梦》前景化故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