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70971)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4
相关作者:陈其才唐佳付子英周治金李洋更多>>
相关机构:华中师范大学沈阳大学教育部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哲学宗教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生物学
  • 3篇医药卫生
  • 2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下丘
  • 4篇神经元
  • 3篇听觉
  • 3篇下丘神经元
  • 1篇调频声
  • 1篇调谐
  • 1篇信号
  • 1篇信号处理
  • 1篇性别差异
  • 1篇诱发电位
  • 1篇锐化
  • 1篇神经回路
  • 1篇神经基础
  • 1篇声反应
  • 1篇声信号
  • 1篇声信号处理
  • 1篇事件相关电位
  • 1篇听觉诱发
  • 1篇听觉诱发电位
  • 1篇听觉中枢

机构

  • 9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湖南科技学院
  • 1篇沈阳大学

作者

  • 7篇陈其才
  • 4篇付子英
  • 4篇唐佳
  • 2篇李娟
  • 2篇周治金
  • 1篇李安安
  • 1篇梅慧娴
  • 1篇廖阳
  • 1篇李洁
  • 1篇吴飞健
  • 1篇李洋
  • 1篇周宗奎
  • 1篇石青
  • 1篇徐娜
  • 1篇隋丹妮
  • 1篇赵庆柏
  • 1篇闫荣玲
  • 1篇张小菲
  • 1篇王靖
  • 1篇杨明建

传媒

  • 2篇兽类学报
  • 1篇心理学报
  • 1篇生物化学与生...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Neuros...

年份

  • 1篇2018
  • 4篇2014
  • 3篇2013
  • 2篇2011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普氏蹄蝠下丘谐波主频神经元的时程选择性
2014年
为探讨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回声定位信号主频范围内的神经元的时程选择性,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我们在4只普氏蹄蝠的IC采用不同时程的声刺激,研究了神经元的时程选择性。通过在体细胞外记录,共获得56个声敏感下丘神经元,其记录深度、最佳频率和最小阈值的范围分别为1547-3967(2878.9±629.1)μm,20-68(49.0±11.1)kHz和36.5-95.5(59.8±13.0)dB SPL。根据所记录到的下丘神经元对不同时程的声刺激的反应,即对不同时程的选择性(Duration selectivity),将其分为6种类型:短通型(Short-pass,SP,n=11/56)、带通型(Band-pass,BP,n=1/56)、长通型(Long-pass,LP,n=5/56)、反带通型(Band-reject,BR,n=3/56)、多峰型(Multi-peak,MP,n=6/56)和全通型(All-pass,AP,n=30/56)或非时程选择型(Nonduration-selective,NDS)。通过比较普氏蹄蝠下丘谐波主频内和主频外神经元的时程选择性,我们发现处于回声定位信号主频范围内神经元(n=32)比主频外神经元(n=24)具有更短的最佳时程和更高的时程选择性。结果提示,在普氏蹄蝠回声定位过程中谐波主频内神经元较谐波主频外神经元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
彭康王靖杨明建李玉兰付子英唐佳陈其才
关键词:下丘神经元主频
普氏蹄蝠下丘对回声定位信号恒频成分的群体加工
2014年
利用听觉诱发电位和计算机叠加平均技术研究了普氏蹄蝠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500–4 000μm记录深度间,神经元群对3个谐波恒频(Constant frequency,CF)声刺激(CF1-CF3)的反应。结果显示,在蝙蝠回声定位信号CF成分刺激下,其IC的诱发电位包括2-4个波,在1 000μm以下的记录区域,3种刺激均能诱发on-off反应,on-反应的幅度均在3 000μm达最大之后减小(P<0.001),而潜伏期则逐渐缩短(P<0.001);CF2能诱发大幅度的off-反应,而CF1、CF3诱发的off-反应幅度较小,随着记录深度的增加,CF2(P<0.001)的off-反应潜伏期逐渐缩短,而CF1(P>0.05)和CF3(P>0.05)的潜伏期则无此单调性。结果表明神经元群体加工CF1-CF3的on-反应存在一致性变化,提示其对行为相关的声信号加工可能存在频率层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对CF信号加工的off-反应对主频附近声较敏感,提示其可能在恒频-调频蝙蝠的多普勒频移、捕获振翅昆虫信息或种间交流中起着某种作用。
徐娜李娟石青付子英唐佳陈其才
关键词:下丘听觉诱发电位ON-OFF
普氏蹄蝠下丘行为相关声反应模式神经元的强度--时间特性和频率调谐研究
哺乳动物中脑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是中枢听觉传导通路中一个重要的中继站和皮质下听觉信息加工和整合中心。之前在恒频-调频(constant frequency-frequency modula...
杨明建
关键词:强度特性频率调谐
局部表象产生中行为性别差异的神经基础被引量:4
2013年
行为研究发现女性具有更好的局部表象产生能力,但其神经基础尚不清楚。研究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以及小世界网络分析方法,探索局部表象产生中性别差异的大脑信息加工基础。结果显示在局部表象产生中,女性行为反应较男性更快,表象产生诱发的P300-650平均波幅更小,且大脑功能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更短。深入分析发现,反应时与脑网络的平均路径长度之间成正相关。该结果意味着低耗高效的大脑信息加工模式是女性具有更好的局部表象能力的神经基础。
赵庆柏张小菲隋丹妮周治金陈其才周宗奎
关键词:性别差异事件相关电位小世界网络平均路径长度
听神经元锐化频率与前掩蔽共享抑制机制
<正>频率分析是听觉系统的最基本的功能之一。先前的研究发现,在外周和较低位的中枢听觉结构内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TC)的带宽均比较宽,而在进入较高位的中枢后,FTC变的越来越锐化(sharpness),频率分析也越来越...
李娟李洁杨明建王靖彭康付子英唐佳陈其才
文献传递
小鼠下丘神经元对不同调制范围的调频声的扫频方向选择性
2011年
在自由声场刺激条件下,固定调频(frequency-modulated,FM)声的幅度和时程,改变调制范围(modulation range,MR)和扫频方向,记录和测定了小鼠下丘神经元对FM声上、下扫频方向的选择性,探讨了MR对神经元扫频方向选择性的影响.实验共记录到102个神经元,其中45个(44.1%)神经元表现出扫频方向选择性,其余57个(55.9%)神经元则无扫频方向选择性.本实验设置了2,4,8,16和32 kHz 5种不同MR,从2~16 kHz,具有扫频方向选择性的神经元的数目随MR的增加而增加;MR为32 kHz时,有些神经元阈值上10 dB的高、低频边半带宽有不对称的现象,其半带宽越不对称,扫频方向选择性越明显.提示神经元扫频方向选择性的形成与半带宽不对称性有关,由此推测在兴奋性频率反应区内可能有神经抑制的介入,这或许可以对那些MR在神经元频率反应带宽内时仍有扫频方向选择性的特性做出某种解释.
闫荣玲廖阳李安安吴飞健陈其才
关键词:调频声下丘神经元小鼠
听觉中枢神经元对声信号的识别和处理被引量:7
2011年
人类听觉的基本特性和机制与其他哺乳动物相似,因此,利用动物所作的听觉研究和获得的结果,有助于认识人类自身的听觉.围绕听觉中枢神经元对不同模式的声信号的识别和处理,简要综述了这方面的研究.声信号和声模式识别在听觉中枢对声信号的感受和加工中具有重要意义.听神经元作为声模式识别的结构和功能基础,对不同的声刺激模式产生不同反应,甚至是在同一声刺激模式下,改变其中的某个声参数,神经元的反应也会发生相应改变,而其反应的特性和机制均需要更多研究来解答.另外,声信号作为声信息的载体,不同的声信息寓于不同的声参数和声特征之中,研究发现,听觉中枢神经元存在相应的声信息甄别和选择的神经基础,能对动态变化的声频率、幅度和时程等进行反应和编码,并且,在不同种类动物上获得的研究结果极为相似,表明听觉中枢对不同声信号和声刺激模式的识别、分析和加工,具有共同性和普遍性.
李洋唐佳付子英陈其才
关键词:声信号处理
听觉中脑声定位的机制被引量:4
2013年
人和动物对声源方位的感知和心理确定建立在神经生理基础之上,得到了大量来自神经细胞电生理研究证据的支持。听中枢神经元可通过比较到达两耳声信号的不同特征和参量来体现其精确的声源定位能力。研究表明,声源定位过程是听觉系统复杂综合作用的结果,听觉中脑核团-下丘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下丘中大量双耳听觉反应神经元可编码声音(源)方位信息,甚至双侧下丘间的联合投射也有可能参与双耳听觉反应的调制。
梅慧娴周治金陈其才
In vivo intracellular recording reveals the temporal and level properties of auditory behavior-related response patterns in inferior colliculus of Hipposideros pratti
<正>Our recent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the inferior collicular(IC)neurons of constant frequency-frequency modul...
Yang MJLi YLWang JPeng KTang JChen QC付子英
文献传递
Local neuronal circuits that may shape the discharge patterns of inferior collicular neurons被引量:5
2013年
The discharge patterns of neurons in auditory centers encode information about sounds.However,few studies have focused on the synaptic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haping of discharge patterns using intracellular recording techniques.Here,we investigated the discharge patterns of inferior collicular(IC)neurons using intracellular recordings to further elucidate the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shaping of discharge patterns.Under in vivo intracellular recording conditions,recordings were obtained from 66 IC neurons in 18 healthy adult mice(Mus musculus,Km)under free field-stimulation.Fiftyeight of these neurons fired bursts of action potentials(APs)to auditory stimuli and the remaining eight just generated local responses such as excitatory(n=4)or inhibitory(n=4)postsynaptic potentials.Based on the APs and subthreshold responses,the discharge patterns were classified into seven types:phasic(24/58,41.4%),phasic burst(8/58,13.8%),pauser(4/58,6.9%),phasic-pauser(1/58,1.7%),chopper(2/58,3.4%),primary-like tonic(14/58,24.1%)and sound-induced inhibitory(5/58,8.6%).We concluded that(1)IC neurons exhibit at least seven distinct discharge patterns;(2)inhibition participates in shaping the discharge pattern of most IC neurons and plays a role in sculpting the pattern,except for the primary-like tonic pattern which was not shapedby inhibition;and(3)local neural circuits are the likely structural basis that shapes the discharge patterns of IC neurons and can be formed either in the IC or in lower-level auditory structures.
Zi-Ying FuHui-Xian MeiLiang ChengJing BaiJia TangPhilip Hung-Sun JenQi-Cai Chen
关键词:下丘神经元神经回路细胞内记录突触后电位听觉中枢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