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00438)

作品数:11 被引量:45H指数:4
相关作者:任先军蒋涛阴洪王开见周长立更多>>
相关机构:第三军医大学新桥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军队“十二五”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细胞
  • 4篇间充质干细胞
  • 4篇骨髓间充质
  • 4篇骨髓间充质干...
  • 4篇干细胞
  • 4篇充质干细胞
  • 3篇颈椎
  • 3篇大鼠骨髓
  • 3篇大鼠骨髓间充...
  • 2篇生物学特性
  • 2篇体外
  • 2篇盘移位
  • 2篇椎间盘
  • 2篇椎间盘移位
  • 2篇细胞分化
  • 2篇基因
  • 2篇脊髓
  • 2篇脊髓损伤
  • 2篇关节
  • 2篇分化

机构

  • 11篇第三军医大学...

作者

  • 11篇蒋涛
  • 11篇任先军
  • 8篇阴洪
  • 6篇王开见
  • 5篇周长立
  • 3篇王卫东
  • 3篇初同伟
  • 2篇李长青
  • 2篇田永阳
  • 2篇王建
  • 1篇唐北川
  • 1篇张正丰

传媒

  • 3篇第三军医大学...
  • 3篇脊柱外科杂志
  • 2篇中国矫形外科...
  • 2篇中华创伤杂志
  • 1篇颈腰痛杂志

年份

  • 6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脱细胞技术在同种异体组织工程支架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1987年,美国科学基金会在华盛顿举行的生物医学小组会上正式提出了组织工程这一概念,并在1988年将其正式定义为:应用生命科学和工程学的原理及其技术,以生物材料为载体,研究开发、设计构建或重建具有生理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阴洪任先军蒋涛
关键词:脱细胞
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
2011年
随着交通事故、外伤以及运动性损伤的不断增加,脊髓损伤呈上升的趋势。脊髓损伤引起截瘫,致残率很高,给患者本人、家人、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目前,脊髓损伤仍然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随着人们对脊髓损伤的病理改变、生化改变以及分子生物等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各种治疗方法不断被报道,嗅鞘细胞移植治疗是目前认为最有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治疗方法之一。本文就嗅鞘细胞治疗脊髓损伤进行综述。
阴洪任先军蒋涛
关键词:脊髓损伤嗅鞘细胞
Wnt7a基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研究Wnt7a基因过表达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增殖和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构建Wnt7a腺病毒,利用病毒感染MSCs,MTT法检测Wnt7a基因腺病毒感染前后MS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质和细胞核中β-catenin及CyclinD1表达的变化,比较诱导后向神经元样细胞的分化率。结果与对照组细胞相比,Wnt7a腺病毒感染组细胞增殖能力明显增强(P<0.05);细胞质和细胞核中β-catenin蛋白表达量均明显增加(P<0.05);CyclinD1的蛋白表达量也明显增加(P<0.05);诱导后向神经元样细胞分化率明显提高。结论 Wnt7a蛋白表达上调,可能通过提高β-catenin和CyclinD1表达来促进MSCs细胞增殖,Wnt7a蛋白同时促进MSCs向神经元样细胞的诱导分化。
周长立任先军蒋涛王开见阴洪
关键词:腺病毒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三维CT引导下寰枢椎椎弓根螺钉治疗上颈椎不稳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观察在三维CT引导下后路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准确率及其治疗上颈椎不稳的近期疗效。方法 7例上颈椎不稳患者在三维CT引导下行后路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术并行自体髂骨植骨融合,其中先天性齿突不连3例,寰枢不稳3例,陈旧性齿突骨折1例。结果所有病例术后随访3~15个月,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的改善,融合节段获得骨性融合,螺钉位置良好,无松动、断钉,均未发生与置钉相关的并发症。结论寰枢椎椎弓根钉固定治疗上颈椎不稳效果良好,三维CT定位可提高寰枢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成功率。
蒋涛任先军初同伟王卫东王建张正丰
关键词:颈椎关节不稳定性内固定器
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后中长期临床疗效及相关问题分析被引量:12
2011年
目的探讨Bryan人工颈椎椎间盘置换术(artificial cervical disc replacement,ACDR)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的中长期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分析13例颈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用Bryan ACDR治疗,单节段11例,双节段2例,共置换了15个节段。术后定期随访,依照Odom评级和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评定临床疗效和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通过影像学资料观察假体位移、假体周围骨吸收、异位骨化、假体活动度及颈椎生理曲度变化。结果经过5年以上的随访,患者神经症状有明显缓解,Odom评级临床优良率达到92.3%J,OA评分由术前的11.6分增加到的15.6分。术后X线片示假体稳定,没有出现假体前后位移>2 mm。术后1例出现自发性融合;1例在置换节段上位椎体前下缘有明显骨吸收,接近2.5 mm,并伴椎体后缘的异位骨化。末次随访时置换假体活动度平均为9.2°,邻近节段活动度与术前相当。结论通过5~7年的中长期随访,Bryan ACDR术治疗颈椎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少,安全可靠。
蒋涛任先军王卫东初同伟李长青
关键词:颈椎椎间盘移位人工关节关节成形术
超声辅助脱细胞脊髓支架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采用超声振荡结合化学萃取法制备大鼠脱细胞脊髓支架,观察其三维结构及生物学特性,为脊髓组织工程研究提供理想的支架材料。方法采用超声振荡结合化学萃取(体积分数2%TritonX-100+体积分数2%脱氧胆酸钠)方法对大鼠脊髓进行脱细胞处理(脱细胞脊髓组),对照正常大鼠脊髓组织(对照组),观察该脱细胞脊髓支架的大体形态、组织学及超微三维结构特点,并检测该支架材料的孔径大小、孔隙率、含水率、酶解率、在水溶液中稳定性等。结果脱细胞脊髓组原有的细胞成分被有效去除,具有(94.57±3.45)%的孔隙率和(88.62±1.0)%的含水率以及良好的三维空间结构(平均孔径为46μm),该支架在胰酶溶液中逐步降解,在第20小时达到(69.03±2.19)%,在双蒸水中逐步崩解,在第8天可达(62.55±1.70)%。正常脊髓组织结构紧密,含大量神经细胞及髓鞘,孔隙率和含水量分别为(0.04±0.02)%、(62.4±1.5)%,扫描电镜下未见明显孔隙结构,该支架在胰酶溶液中逐步降解,在第20小时达到(37.62±0.99)%,在双蒸水中逐步崩解,在第8天可达(40.97±0.81)%。结论超声振荡+化学萃取所制备的脱细胞脊髓支架细胞成分去除彻底,细胞外基质成分保存完整,具有良好三维空间网状结构、良好的孔隙率和含水量,符合组织工程脊髓支架的理论要求,为组织工程脊髓支架提供理想的选择。
阴洪任先军蒋涛周长立王开见
关键词:脊髓损伤超声处理
京尼平交联对大鼠脱细胞脊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新型生物交联剂京尼平对大鼠脱细胞脊髓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从成年SD大鼠(体质量200~250 g,雌雄不限)获取大鼠胸段脊髓,采用化学萃取法对大鼠脊髓组织进行脱细胞处理,再用生物交联剂京尼平(5 g/L)进行化学交联。分别采用HE染色和扫描电镜观察京尼平交联前后脱细胞脊髓的微观结构,并进行孔径大小、交联率、含水量、在PBS溶液及胰酶溶液中的稳定性能检测,再将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别与京尼平交联前后的脱细胞脊髓浸提液共培养,采用MTT法在体外评估该支架材料交联前后的细胞毒性情况。结果京尼平交联前后的脱细胞脊髓拥有类似的多孔结构,孔径大小约30μm,最终交联率可达90%,交联后的脱细胞脊髓含水率从(283.4±11.2)%降至(229.7±12.5)%,但其在PBS及胰蛋白酶中的稳定性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交联前后的脱细胞脊髓都未观察到明显的细胞毒性。结论京尼平交联的脱细胞脊髓部分生物学特性得到改善,为应用于脊髓损伤修复的组织工程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
蒋涛任先军阴洪田永阳唐北川王开见
关键词:京尼平化学交联细胞毒性
慢病毒转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研究慢病毒载体(lentiviral vectors,LVs)介导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标记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的可行性及对细胞生物学特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经Lenti-emGFP/hygro慢病毒载体转染和潮霉素药筛,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和eGFP表达情况,MTT法检查转染前后细胞增殖活力,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面标记物(CD34、CD44、CD45、CD90)和eGFP,检测转染后细胞的成骨、成脂分化潜能并分别行茜素红染、油红O染色鉴定。[结果]大鼠BMSCs呈成纤维细胞样形态,漩涡样状排列,转染后细胞形态不变,并高效表达eGFP,两组细胞增殖活力一致,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转染后的P3代大鼠BMSCs-eGFP的eGFP阳性率为99.97%,转染前后,两组细胞CD34和CD45阳性率低于2%,而CD44和CD90阳性率高于99%。转染后的P3代大鼠BMSCs-eGFP成骨诱导后,茜素红染色,可见呈桔红色的块状钙结节,成脂诱导后,油红O染色显示有大量红色脂质沉淀,成骨成脂诱导过程中,eGFP持续表达。[结论]Lenti-emGFP/hygro转染大鼠BMSCs并经潮霉素药筛后,eGFP可稳定高效表达,对细胞的生物学特性无明显影响,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标记方法。
蒋涛任先军阴洪田永阳周长立王开见
关键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转染慢病毒载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
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及多向分化研究的体外实验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分离培养较高纯度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检测其多向分化潜能。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分离培养大鼠BMSCs,观察细胞形态,检测表面标志物CD34、CD44、CD45、CD90表达情况,及其成骨、成脂、成神经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和NSE、GFAP免疫荧光染色情况。结果细胞呈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CD44和CD90呈阳性表达,CD34和CD45呈阴性表达,细胞纯度>98%。成骨、成脂、成神经诱导后,茜素红染色、油红O染色、NSE和GFAP免疫荧光均为阳性。结论密度梯度离心结合差速贴壁法可分离、培养出高纯度的大鼠BMSCs,该细胞具有成脂、成骨、成神经多向分化潜能,是脊髓损伤修复的一种较理想的种子细胞。
蒋涛任先军阴洪周长立王开见
关键词:间质干细胞细胞培养技术细胞分化
颈椎间盘置换与相邻节段融合的治疗选择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 探讨椎间盘置换与相邻节段融合治疗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39例多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Ⅰ期同时完成病变节段人工椎间盘置换和邻近节段Cage融合.本组39例多节段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29例,三节段颈椎间盘突出9例,四节段颈椎间盘突出1例.病变节段C3~4、C4~5,2例,C4~5、C5~6 15例,C5~6、C6-79例,C4~5、C6~7 3例,C3~4、C4~5、C5~6 4例,C4~5、C5~6、C6~7 5例,C3~4、C4~5、C5~6、C6~7 1例.临床症状以脊髓压迫为主者18例,以神经根性症状为主者21例,术后随访观察椎间盘假体稳定性、假体活动度、Cage融合状态及Cage位移等.依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Odom标准评定神经功能改善情况,采用颈椎残障功能量表(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定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和日常功能状态.结果29例双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选择1个节段的椎间盘置换和1个节段Cage植骨融合;9例三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例行1个节段的人工椎间盘置换、2个节段Cage植骨融合;2例选择2个节段的人工椎间盘置换、1个节段Cage植骨融合.1例四节段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2个节段的人工椎间盘置换、2个节段Cage植骨融合.术后随访6个月~3年半,人工椎间盘稳定,椎间盘假体平均活动度为9.3°,Cage全部融合,无Cage松动沉陷.患者神经功能有明显改善,JOA评分由术前9.1分增加至13.2分;NDI评分由术前41.8分降至29.5分;Odom评分临床成功率(优/良/可)达到85%(33例).结论颈椎间盘置换与相邻节段融合为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方式,兼顾了颈椎的稳定和运动功能,其远期疗效有待于临床随访.
任先军初同伟蒋涛王卫东王建李长青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颈椎颈椎间盘置换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