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200171)

作品数:12 被引量:287H指数:9
相关作者:张名位孙玲刘兴华徐金瑞张瑞芬更多>>
相关机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抗氧化
  • 7篇大豆
  • 6篇黑大豆
  • 4篇花色
  • 4篇花色苷
  • 4篇活性
  • 3篇体外
  • 3篇体外抗氧化
  • 2篇异黄酮
  • 2篇玉米
  • 2篇衰老
  • 2篇抗氧化能力
  • 2篇抗氧化作用
  • 2篇黄酮
  • 2篇活性研究
  • 2篇黑米
  • 2篇黑玉米
  • 2篇大豆异黄酮
  • 1篇延缓衰老
  • 1篇抑制率

机构

  • 10篇广东省农业科...
  • 7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10篇张名位
  • 7篇孙玲
  • 4篇张瑞芬
  • 4篇徐金瑞
  • 4篇池建伟
  • 4篇刘兴华
  • 3篇李莉蓉
  • 3篇刘邻渭
  • 3篇魏振承
  • 2篇徐志宏
  • 2篇黄昉
  • 1篇李汴生
  • 1篇张雁
  • 1篇邱丽娟
  • 1篇刘章雄
  • 1篇王志坚
  • 1篇陆广欣

传媒

  • 2篇农业机械学报
  • 2篇营养学报
  • 2篇广州食品工业...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食品科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Agricu...

年份

  • 4篇2007
  • 4篇2006
  • 2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3种黑色作物种皮花色苷稳定性比较被引量:17
2007年
用比色法研究了外界因素及5种杀菌工艺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种皮花色苷稳定性的影响。在避光、自然光和日光灯条件下稳定性最好的是黑大豆花色苷,其次是黑米花色苷,最差的是黑玉米花色苷。在相同温度条件下黑米和黑大豆花色苷的稳定性较好,黑玉米花色苷的稳定性较差。NaCl、蔗糖、葡萄糖等食品原料,防腐剂苯甲酸钠以及K+、Ca2+、Mg2+、Zn2+、Cu2+5种金属离子对3种花色苷稳定性影响不明显。煮沸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巴氏灭菌、微波灭菌、高温短时灭菌5种不同杀菌工艺中,高温短时灭菌的影响较小,高压蒸汽灭菌的影响最大。
李莉蓉张名位刘邻渭池建伟魏振承张瑞芬
关键词:花色苷稳定性黑米黑大豆黑玉米
黑大豆种质抗氧化能力及其与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关系被引量:79
2006年
目的分析127份黑大豆种质的总抗氧化能力及与其总酚和花色苷含量之间的差异和相关性。方法各类型之间差异采用平均数的t测验,聚类分析采用快速聚类法,相关性分析采用相关系数法。结果127份黑大豆种质种皮的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花色苷含量的变幅分别为0.44~3.56mmol.g-1、7.05~74.82mg.g-1和0.22~1.87mg.g-1,表现出明显的基因型差异,不同类型及不同生态区黑大豆种质的总抗氧化能力、总酚和花色苷含量差异较大,其中,黑大豆/黄大豆、黑大豆春播/秋播、夏播/秋播、东北春/南方春、东北春/南方夏、北方春/南方春、北方春/南方夏之间的差异分别达极显著(P<0.01)或显著(P<0.05)水平,总体趋势是北方春最高,东北春次之,南方春最弱。127份黑大豆种质可聚成6大类群,分别由3、24、20、31、37和12份种质组成。黑大豆的总抗氧化能力与其中的总酚和花色苷含量之间呈现极显著(P<0.01)正相关性。结论黑大豆的抗氧化作用与其种皮中所含的多酚和花色苷类物质关系密切。
徐金瑞张名位刘兴华刘章雄张瑞芬孙玲邱丽娟
关键词:抗氧化作用总酚含量
大孔树脂对黑大豆种皮花色苷的纯化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比较了10种大孔吸附树脂对黑大豆种皮花色苷的吸附分离效果。结果表明,AB8大孔树脂是最佳的树脂类型;花色苷溶液在AB8树脂上吸附属于多分子层吸附模型,吸附平衡时间为140min,吸附的最适质量浓度为800mg/L,经其纯化后花色苷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分别提高约2倍和3倍。
徐金瑞张名位刘兴华孙玲
关键词:花色苷纯化大孔树脂
大豆异黄酮对酪氨酸酶抑制作用的研究被引量:12
2004年
本文对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豆异黄酮提取物对酪氨酸酶活性有比较强的抑制作用,并且随着大豆异黄酮提取物浓度的提高,其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也提高。提示大豆异黄酮可通过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色斑产生延缓皮肤衰老。
魏振承孙玲张雁张名位池建伟徐志宏王志坚
关键词:酪氨酸酶活性大豆异黄酮提取物皮肤衰老抑制率色斑
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提取物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被引量:2
2006年
从总抗氧化力、还原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抗油脂氧化能力四个方面研究了黑米提取物、黑大豆提取物和黑玉米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提取物均有一定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四个方面的抗氧化活性实验均显示抗氧化强弱顺序为黑大豆提取物>黑米提取物>黑玉米提取物,其中黑大豆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及在花生油体系中的抗油脂氧化能力均高于Vc。
李莉蓉张名位刘邻渭
关键词:体外抗氧化
黑豆皮提取物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研究被引量:18
2007年
目的研究黑大豆种皮提取物(black soybean coat extract,BSCE)对老龄小鼠的抗氧化和延缓衰老作用。方法以10月龄雄性昆明种小鼠为研究对象,灌胃给予BSCE0,10,30,50g/L,6w后处死所有动物,收集血清、肝脏和脑组织,测定血清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脑和肝脏中的B型单胺氧化酶(MAO-B)活性及皮肤中羟脯氨酸(Hyp)含量。结果摄入50g/LBSCE后,老龄小鼠血清SOD活性和皮肤Hyp明显增加,而血清MDA生成量和脑组织MAO-B活性则显著性低于对照组。结论BSCE具有抗氧化生物活性,对延缓衰老可能有一定作用。
张瑞芬黄昉徐志宏张名位孙玲池建伟
关键词:抗氧化抗衰老
黑大豆种皮花色苷的提取及其抗氧化作用研究被引量:71
2005年
以黑大豆皮为材料,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其花色苷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参数为温度60℃、时间1h、乙醇浓度60%、料液比1∶40。对黑大豆种皮花色苷含量与总抗氧化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存在极显著的线性关系(P<0.01),且黑大豆种皮花色苷提取物表现出较强的清除OH·、O-2·及有机自由基DPPH·的体外抗氧化作用,其清除能力是维生素C的1.6倍、2.2倍、1.4倍。
徐金瑞张名位刘兴华陆广欣池建伟孙玲
关键词:花色苷抗氧化作用
黑大豆皮的抗氧化性及其活性物质的提取研究被引量:11
2003年
对比了黑大豆1号种皮提取物与黄大豆皮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值,发现黑大豆皮提取物的总抗氧化能力与黄大豆皮提取物的存在显著差异,前者明显比后者强。进而以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采用响应面分析法对黑大豆皮中抗氧化物质的提取进行了优化,在豆皮粒度为60目,料液比为1:30,提取时间为2小时的固定条件下,得到的优化条件为:提取剂为pH 1.0的60%乙醇溶液,提取温度为80。
黄昉徐志宏李汴生张名位池建伟
关键词:活性物质抗氧化能力提取剂
三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提取物体的体外抗氧化作用比较被引量:4
2006年
分别采用自由基对荧光试剂的氧化消光法和生物化学发光法对黑米、黑大豆、黑玉米3种黑色粮油作物种皮提取物进行体外总抗氧化能力和清除自由基作用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总抗氧化能力强弱顺序为黑大豆>黑米>黑玉米,其ORAC值分别为5.29 U/mL,3.13 U/mL和2.25 U/mL;在实验浓度0-0.5 mg/mL范围内,3种黑色粮油作物的种皮提取物对O2-·、·OH和H2O2均有不同程度的清除作用,并呈现量效关系;清除O2-·作用顺序为黑大豆>黑米>黑玉米,其IC50分别为0.455mg/mL,0.465mg/mL,0.488mg/mL; 清除·OH作用顺序为黑大豆>黑玉米>黑米,其IC50分别为0.059mg/mL,0.142mg/mL,0.199mg/mL;清除 H2O2.作用顺序则为黑大豆>黑米>黑玉米其IC50分别为0.079 mg/mL,0.123mg/mL,0.483mg/mL。
李莉蓉张名位刘邻渭
关键词:黑米黑大豆黑玉米抗氧化
Correlation Between Antioxidation and the Content of Total Phenolics and Anthocyanin in Black Soybean Accessions被引量:20
2007年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antioxidations and the contents of the total phenolics and anthocyanin in 127 accessions of black soybean. A T-test, a fast clustering procedure, and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alysis were used for experimentation. The variation ranges of the 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 (TAC), the total phenolics, and anthocyanin contents in 127 black soybean accessions were 0.44-3.56, 7.05-74.82, and 0.22-1.87 mg g-l, respectively, displaying significant genotype differences. The major differences in TAC, the total phenolics, and the anthocyanin contents existed among various types of accessions from geographical region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accessions from black and yellow soybeans, spring and autumn, summer and autumn, Dongbeichun and Nanfangchun, Dongbeichun and Nanfangxia, Beifangchun and Nanfangchun, and Beifangchun and Nanfangxia were significant at 0.01 or 0.05 levels, respectively. The general tendency was that the TAC, the total phenolics, and the anthocyanin contents of Beifangchun accessions were higher than that of Dongbeichun ones, while that of Nanfangchun accessions were the worst. 127 black soybean accessions could be clustered into 6 clusters, which consisted of 3, 24, 20, 31, 37, and 12 accessions, respectively. The most significant (P 〈 0.01) correlations existed respectively between the TAC and the total showed that the total substances phenolics content, and the TAC and the anthocyanin content of black soybean. The results phenolics and anthocyanin in black soybean seed coat were the important antioxidation
XU Jin-ruiZHANG Ming-weiLIU xing-huaLIU Zhang-xiongZHANG Rui-fenSUN LingQIu Li-juan
关键词:ANTIOXIDATIONCORRELATION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