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201005006)

作品数:13 被引量:52H指数:4
相关作者:丁勇张振东王鹏胡强强高建华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理工大学淮海工学院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建筑科学
  • 5篇天文地球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水利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应力
  • 2篇预应力
  • 2篇沙脊
  • 2篇污染
  • 2篇污染土
  • 2篇挠度
  • 2篇混凝土
  • 2篇光纤
  • 2篇光纤光栅
  • 2篇光栅
  • 2篇辐射沙脊群
  • 1篇地波
  • 1篇地波雷达
  • 1篇地下连续墙
  • 1篇东海海域
  • 1篇型钢水泥土
  • 1篇悬沙
  • 1篇悬沙浓度
  • 1篇液化
  • 1篇液化后大变形

机构

  • 7篇南京理工大学
  • 4篇淮海工学院
  • 3篇南京大学
  • 3篇南京水利科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浙江大学
  • 1篇厦门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中国船舶重工...
  • 1篇中铁建工集团...
  • 1篇中南建筑设计...

作者

  • 7篇丁勇
  • 4篇张振东
  • 2篇宗钟凌
  • 2篇高抒
  • 2篇高建华
  • 2篇胡强强
  • 2篇王鹏
  • 1篇关云飞
  • 1篇周德良
  • 1篇何宁
  • 1篇曹培
  • 1篇周涛
  • 1篇姚东瑞
  • 1篇汪亚平
  • 1篇蒋德稳
  • 1篇张永战
  • 1篇张继才
  • 1篇董雪花
  • 1篇邹欣庆
  • 1篇吴雄斌

传媒

  • 3篇工程勘察
  • 2篇南京大学学报...
  • 2篇淮海工学院学...
  • 2篇地下空间与工...
  • 1篇施工技术
  • 1篇水利水运工程...
  • 1篇岩土工程学报
  • 1篇第四纪研究

年份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0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水泥土强度对型钢水泥土组合梁的影响研究
2017年
型钢水泥土搅拌墙在基坑工程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为没有充分了解水泥土在搅拌墙中起到的作用,水泥土的刚度仅被作为安全储备,这无疑造成一定的浪费。为了研究水泥土强度对搅拌墙的影响,本文以水泥土强度为变量设计了系列双型钢水泥土组合梁试验,采用分布式光纤采集试验梁加载过程的应变数据,提出了针对H型钢的分布式光纤应变数据的处理方法。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得到了水泥土强度对组合梁挠度、刚度的影响规律,以及型钢与水泥土对组合梁外部荷载的分担情况。本文对型钢水泥土搅拌墙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丁勇俞设王平何宁
关键词:水泥土强度组合梁挠度刚度
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的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夏季表层流场被引量:3
2014年
利用2011年7月的高频地波雷达观测与现场同步常规观测资料和卫星风场资料,分析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夏季表层余流特征.结果表明,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近岸海域的表层余流向海辐散,外围海域的夏季表层余流向北.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近岸海域表层余流的辐散格局主要受潮波与沙脊群水下地形的相互作用影响,外围海域夏季的北向表层余流格局主要受风场的控制.高频地波雷达观测的余流场为南黄海西部夏季浒苔迁移和平面分布的解释提供了佐证.
徐粲汪亚平高建华李炎高抒钟耀照张继才吴雄斌周涛
关键词:高频地波雷达辐射沙脊群浒苔
水泥加固酸污染土无侧限强度特征被引量:5
2017年
污染土是利用水泥固化处理后,土体的强度得到提高。针对该项技术,采用水泥固化法处理酸污染土,通过两种试验方案,对水泥加固酸污染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进行研究。试验所用酸污染土用浓硫酸配置人工制备而成,并考虑了不同水泥掺量、不同硫酸浓度和不同龄期对水泥加固酸污染土强度的影响。试验表明:水泥固化酸污染土的强度与水泥掺量和硫酸含量有密切关系,二者共同作用决定其强度的变化。在一定硫酸浓度(2~16g/kg)条件下,伴随硫酸含量的升高,水泥掺量较低时,无侧限抗压强度整体呈明显下降的趋势;水泥掺量较高时,无侧限抗压强度呈缓慢上升的趋势。随着水泥掺量提高,土样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峰值时所对应的硫酸含量也逐渐变大。
丁勇王鹏董雪花胡强强吕会
关键词:水泥加固无侧限抗压强度
典型潮汐水道悬沙浓度的潮控机理模拟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根据南京大学海岸与海岛开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012年在南黄海辐射沙脊群西洋水道所获的全潮水文观测数据,分析了流速、悬沙浓度以及近底部切应力的时间变化序列.应用均衡态条件建立了悬沙浓度特征值模型,探讨了各个相关参数变化对悬沙浓度均衡态的影响.结果表明:(1)本研究区潮周期内的大部分时间近底部切应力大于沉积物临界起动切应力,再悬浮作用活跃;(2)给定初始悬沙浓度、沉降速率等参数,经过若干潮周期后悬沙浓度会达到均衡态,此时大小潮周期内侵蚀通量和沉降通量的总量相等,此后各个潮周期内悬沙浓度时间序列随潮相发生变化,但在相同潮相的情况下悬沙浓度显现出相同的时空分布;(3)若改变悬沙沉降速率大小而固定其余参数不变,则沉降速率越大,达到均衡态时的悬沙浓度特征值越低;(4)若改变再悬浮系数大小而固定其余参数不变,则再悬浮系数越大,达到均衡态时悬沙浓度特征值越高.因此,潮汐环境中的悬沙浓度特征值不仅受控于潮流的强弱,同时也受控于表层沉积物本身的性质(粒度和粘性,它们决定了沉降速率与再悬浮系数的大小).
徐琦琳高抒王文昊高建华杨旸徐杨佩云
关键词:悬沙浓度潮汐作用数值模拟均衡态
基于FBG技术的土体分层沉降仪试验研究被引量:1
2016年
提出了一种测量土体分层沉降的新技术,基于该技术研制的土体分层沉降仪,可以实现对土体分层沉降的实时在线监测。在某人工岛进行现场试验,建立了以沉降仪为基础的自动监测系统。试验研究表明,经过标定装置标定后的沉降仪,可以精确获得土体分层沉降数据,其测量结果与传统测量方法所得沉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该技术通过计算机实现了监测数据的自动采集,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人工读数所造成的人为误差影响,所采集数据精确、稳定、连续,对野外现场监测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张振东宗钟凌蒋德稳姚东瑞
关键词:光纤光栅分层沉降远距离传输实时监测
基于BOTDA的地下连续墙分布式变形监测技术研究被引量:17
2014年
介绍了一种利用BOTDA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监测地下连续墙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受力变形过程的方法。通过在地下连续墙钢筋和H型钢上布设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使之能够在基坑开挖过程中自动获取桩身的应变、弯矩、挠度等数据;采用双线的测量方法,具有温度自补偿的能力。
丁勇王平李鹏飞夏涛唐金龙
关键词:地下连续墙BOTDA弯矩挠度
基于侧向土压力确定冲淤深度的可行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由于冲刷和淤积引起的结构物和航运安全问题,水下泥面的冲淤监测已经成为结构健康监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基于侧向土压力确定水下冲淤深度的方法进行可行性研究。该方法利用以光纤光栅作为传感元件的传感器,正面承受水土,背面承受水压力,通过测量正面和背面的压力差可以精确测量侧向土压力;由于水体中水平方向只有水压力,水体中水平方向由侧向土压力和孔隙水压力组成,因此通过若干只不同深度位置的传感探头,可计算出冲淤深度。该方法能实现实时反馈水工结构的冲淤情况,为水工结构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丁勇姚庆雄关云飞张振东颜腾腾
关键词:侧向土压力传感器光纤光栅
水泥固化铜污染土的强度特性及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工业场地的重金属污染程度也在加剧。地基土受到重金属污染后,其工程性质会发生改变。固化稳定法是处理重金属污染土地基的常用方法之一。针对该项技术,本文试验研究了铜离子掺量、水泥掺量以及养护龄期对固化污染土的强度特性的影响,并对固化机理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当铜离子掺量低于0.3%时,随着铜离子掺量的增加固化污染土强度变化不大;当铜离子掺量达到0.5%时,土体强度显著下降;但随着水泥掺量及养护龄期的增加,土体强度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
胡强强丁勇王鹏
关键词:水泥
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粉质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特性试验研究
2014年
采用英国GDS动力三轴试验系统,针对南黄海辐射沙脊群粉质砂土,进行了不同相对密度、不同加载频率及不同固结比条件下的循环三轴试验,并在试样达到液化控制标准后进行固结不排水单调剪切试验,进一步探讨粉质砂土液化后大变形特性。结果表明:试样在动力三轴试验过程中达到液化控制标准并固结排水后,在整个单调剪切过程中,一直呈现出应变硬化的特性,产生很小的正孔隙水压力后,孔隙水压力向负的方向发展,试样始终处于剪胀状态,并最终达到稳定。
张振东曹培宗钟凌
关键词:液化后大变形
河海交互作用与黄东海域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研究被引量:15
2012年
河海交互作用与堆积型大陆架发育,是中国海浅海地貌的主要特色。发源于世界屋脊的大河中有5条汇人中国海,源远流长,携运了巨量泥沙被阻积于岛弧背侧的边缘海中。经过漫长的新生代地质时期,尤其是在中、晚更新世堆积为陆架,并经历着全新世海侵过程中的浪流改造。作者通过近30年对区域海岸海洋研究的成果积累,逐渐认识到:在南黄海-东海海域,分布着一个巨型的三角洲体系:基底的大三角洲是中、晚更新世由古长江、古黄河两条世界级大河输水供沙,受季风波浪和潮流作用形成的,其发育时代应在长江贯通下游汇入黄、东海以后;其上叠置发育了规模逐次减小的古江河三角洲、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全新世—现代长江三角洲和历史时期的废黄河三角洲,组成巨型的复合三角洲体系,表层经全新世以来海侵改造发育了波浪与潮流共同作用的沙脊地貌。大三角洲体系覆盖着东海及南黄海海底,形成大陆架表层沉积地貌。这一巨型的河-海交互作用大陆架、三角洲体系,独具特色,具有重大的研究价值。建议:首先需进行一体化全方位的多项调查,包括遥感影像判识,水深与地震剖面探测,海底底质与钻孔取样,以及现代水文泥沙测量等,阐明其分布与环境特征;再进一步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地质地理、地貌、沉积、海洋动力、海平面变化与河流变迁、海洋地理信息系统等,期以阐明古扬子大三角洲体系各组成部分分布的范围、沉积组成和地貌特点,以及相互叠置关系。最终期以揭示中、晚更新世以来河-海交互作用过程与动力机制、海岸变迁与陆架堆积发育等基础科学问题,为亚太边缘海与大河相互作用的堆积型陆架发育提供实证,丰富海洋地质学理论。同时,可阐明现代海岸滩涂的蚀、淤动态,为新生土地资源规划利用,物源及陆架海疆权益维护提供重要�
王颖邹欣庆殷勇张永战刘绍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