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771215)

作品数:5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张建中段瑞王晋芬朱文娟王艳茹更多>>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6医院军事医学科学院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细胞
  • 4篇淋巴
  • 4篇淋巴瘤
  • 3篇外周
  • 3篇外周T细胞淋...
  • 3篇细胞淋巴瘤
  • 3篇基因
  • 2篇抑制基因
  • 2篇荧光
  • 2篇原位
  • 2篇原位杂交
  • 2篇特指
  • 2篇染色
  • 2篇染色体
  • 2篇肿瘤
  • 2篇肿瘤抑制
  • 2篇肿瘤抑制基因
  • 2篇PTEN基因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免疫母细...

机构

  • 5篇解放军第30...
  • 3篇军事医学科学...
  • 2篇山西省肿瘤医...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张建中
  • 3篇段瑞
  • 2篇王晋芬
  • 1篇朱文娟
  • 1篇王艳茹
  • 1篇朱文娟

传媒

  • 2篇白血病.淋巴...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临床与实验病...
  • 1篇实用检验医师...
  • 1篇第八届全国生...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FGR和TP73基因改变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研究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中FGR和TP73的基因改变,验证前期基于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CGH)研究结果,为PTCL-NOS的发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34例PTCL-NOS(其中19例经过a-CGH检测)中FGR和TP73的基因改变,所用探针为缺口平移法自制的FGR和TP73特异位点探针以及商品化1号染色体着丝粒探针(CEPl)。结果34例中出现基因改变者7例(20.6%),其中FGR扩增1例,TP73扩增2例;FGR和TP73同时出现基因改变4例(11.8%),其中同时杂合性缺失(LOH)1例,同时扩增3例。CEPl扩增4例(11.8%),与TP73/FGR基因扩增同时存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基因改变组较基因无改变组以及TP73改变组较TP73无改变组均有预后不良的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FISH结果部分验证了前期a-CGH的研究发现;淋巴瘤相关基因FGR和TP73改变以及l号染色体多倍体可能在PTCL-NOS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王艳茹王晋芬张建中
关键词:淋巴瘤T细胞基因原位杂交荧光
肿瘤抑制基因PTEN在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改变的研究
目的:研究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NOs)中抑癌基因PTEN改变情况,探讨其与该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及意义,为阐明PTCL-NOS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科学依据。<br>  方法:应用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
朱文娟张建中
关键词:淋巴肿瘤PTEN基因病理细胞学
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染色体异常: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研究被引量:8
2010年
目的研究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FTCL-NOS)的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从而为揭示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及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1Mb Array—CGH检测37例PTCL—NOS染色体改变,并经Tile path Array—CGH验证其结果。根据克隆性分析结果、形态学特征和提取DNA质量,最终确定31例为研究对象。结果31例中的17例(55%)存在染色体异常改变,包含重现性染色体片段的异常(≥4例)。其中最频发性染色体获得区域是1p36.13-1p36.32,7q22.1,7q36.1-7q36.3,7q32.1—7q32.3,7q22.1—7q34,9p11.2-9q12和9q33.3—9q34.3;最为频发性染色体缺失区域是1p12-1p21.1和13q14.11—13q14.3;另外,还发现多倍体和单倍体。结论PTCL—NOS存在多发性重现性染色体畸变,其中携有染色体畸变频发(≥6个区域)的病例预后不良:
段瑞王晋芬张建中
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中PTEN的改变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观察非特指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 cell 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NOS)中抑癌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的改变情况,探讨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为阐明PTCL-NOS的发生、发展机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间期双色荧光原位杂交(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检测36例PTCL-NOS石蜡包埋组织中PTEN基因的改变情况,分析其改变与各临床参数的关系。结果 36例PTCL-NOS中8例出现PTEN杂合性缺失(loss of heterozygosity,LOH);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该基因异常组较正常组生存期明显缩短(P<0.05);PTEN基因改变与病理分期、发生部位、年龄、性别、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PTCL-NOS存在的抑癌基因PTEN杂合性缺失,在PTCL-NOS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是评估该肿瘤预后的重要指标。
朱文娟张建中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肿瘤抑制基因PTEN基因荧光原位杂交
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0年
非特殊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 T-celllymphoma,not otherwise specified,PTCL)是一种发生在结内或结外异质性明显的成熟T细胞肿瘤.非特殊型PTCL属于一类排除性诊断,即除去包括NK/T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T细胞淋巴瘤、鼻型、肠病型、肝脾T细胞淋巴瘤、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蕈样霉菌病等特指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以外的诊断类型,目前尚不能进一步分型.
段瑞张建中
关键词:外周T细胞淋巴瘤非特殊型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淋巴母细胞淋巴瘤肝脾T细胞淋巴瘤血管免疫母细胞
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方法在分析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染色体改变中的价值评估被引量:1
2013年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基因芯片的比较基因组杂交(array—basedcomparativegenomichybridiza—tion。Array—CGH)方法检测非特指型外周T细胞淋巴瘤(peripheralT—celllymphoma—nototherwisespeci—fled,PTCL—NOS)的分子遗传学改变特征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01年10月至2008年12月PTCL—NOS患者组织标本31例,采用1MbArray—CGH检测其基因变化,并用TilepathArray—CGH对检测结果进行验证。数据采用SPSS14.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31例PTCL—NOS标本中,有17例(54.8%)出现不同程度的染色体改变,且有基因改变的患者生存期明显短于无基因改变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经TilepathArray—CGH检测验证,1MbArray—CGH检测的基因改变与TilepathAr—ray—CGH检测的基因改变完全一致。结论Array—CGH可以全面快速检测与肿瘤相关的染色体改变,对研究淋巴瘤特异性遗传特征具有重要意义。
段瑞张建中
关键词:分子遗传学染色体改变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