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170469)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相关作者:李娟潘倩影周振海李小银周燕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血小板
  • 3篇血小板减少
  • 3篇血小板减少症
  • 3篇细胞
  • 3篇免疫
  • 3篇免疫性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免疫性血小板...
  • 3篇活化
  • 2篇树突
  • 2篇树突状
  • 2篇树突状细胞
  • 2篇活化状态
  • 1篇血清
  • 1篇外周
  • 1篇外周血
  • 1篇外周血单个核
  • 1篇细胞活化
  • 1篇细胞来源
  • 1篇细胞样

机构

  • 3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3篇周振海
  • 3篇潘倩影
  • 3篇李娟
  • 2篇周燕英
  • 2篇李小银
  • 1篇罗绍凯
  • 1篇庄兰
  • 1篇张玲
  • 1篇黄蓓晖
  • 1篇苏畅
  • 1篇刘俊茹

传媒

  • 2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树突状细胞的分布特点及其活化状态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状细胞(DC)存在异常。本研究旨在分析ITP患者DC的分布特点及其活化状态,以进一步明确ITP患者DC异常的机制。将ITP患者分为初诊组、难治组、有效组(完全反应+有效),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骨髓和/或脾脏中髓系树突状细胞(mDC),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pDC)的分布比例,各部位mDC、pDC细胞分化程度、成熟mDC和pDC抗原CD80、CD86的表达。结果表明,各组患者各部位mDC比例均较pDC高,难治组各部位mDC、pDC比例较初诊组、有效组高,且难治组中脾脏mDC比例明显高于其他部位;各组pDC比例各部位差别不明显;各组患者各部位mDC、pDC的CD86的表达较CD80高,各组mDC、pDC的CD80的表达比例均较低,各部位差别不明显;难治组各部位mDC、pDC的CD86表达较初诊组、有效组高,且难治组中脾脏mDC的CD86表达明显高于其他部位。结论:ITP患者mDC、pDC的分布存在异常,脾脏mDC分布比例较高,分化较成熟,脾脏mDC可能与ITP发病较为密切。
周振海李小银潘倩影周燕英苏畅李娟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浆细胞样树突状细胞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活化状态的研究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ITP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的活化状态,以进一步明确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树突状细胞(DC)存在异常的机制。方法:将ITP患者分为初诊组、难治组、有效组(完全反应+有效),以正常健康者为对照组。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MoDC活化前吸收葡聚糖(dextran)抗原能力(MFI),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MoDC活化后细胞表面CD80、CD86的表达率以确定DC分化、成熟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MoDC活化培养上清的IL-6、IL-12的含量。结果:难治组、初治组MFI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有效组,难治组、初治组的CD86、CD80表达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有效组,难治组、初治组的IL-6、IL-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及有效组,有效组的IL-6、IL-1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ITP患者未活化MoDC吸收抗原能力增强,活化后分化成熟度较高,这些可能与ITP的发病机制有关。
周振海李小银潘倩影周燕英李娟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树突状细胞白介素1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患者血清ANA、BAFF异常及临床意义的研究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探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临床特点及与B细胞活化因子(BAFF)之间的关系以及预后意义。方法:分析初治ITP患者70例,研究患者免疫学异常特点,观察患者ANA与临床表现、近期疗效的关系;动态分析ITP患者43例,观察有无进展为SLE等结缔组织病;ELISA检测AN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BAFF有无差异。结果:ITP患者存在多项免疫异常,ANA阳性、抗干燥综合征抗原(SSA)阳性、IgG增加比例高;起病时ANA阳性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较ANA阴性患者低,出血症状较ANA阴性患者重;ANA阳性患者BAFF水平高于阴性患者;ANA阳性患者对激素治疗的近期疗效优于ANA阴性患者;43例动态分析患者平均随访期限为(48.44±4.80)月,2例随访过程中进展为SLE,均为较高滴度(分别为6.23和4.1)的ANA阳性患者。结论:起病时ANA阳性患者病情较重,对激素治疗的近期疗效较ANA阴性患者好,ANA阳性患者BAFF水平高,ANA可能与ITP发病及病情进展有一定关系。
潘倩影周振海庄兰张玲黄蓓晖刘俊茹李娟罗绍凯
关键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抗核抗体B细胞活化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