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2010A049)

作品数:8 被引量:48H指数:4
相关作者:盛广宏王诗生沈翼军刘金凤李德鹏更多>>
相关机构:安徽工业大学教育部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安徽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人才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污泥
  • 2篇厌氧
  • 2篇鸟粪石
  • 2篇脱水性
  • 2篇脱水性能
  • 2篇磷回收
  • 2篇回收
  • 1篇稻田
  • 1篇电化学处理
  • 1篇多级A/O
  • 1篇厌氧消化
  • 1篇有机物
  • 1篇运行方式
  • 1篇生物膜
  • 1篇生物有效
  • 1篇生物有效性
  • 1篇剩余污泥
  • 1篇施肥
  • 1篇水热
  • 1篇水热处理

机构

  • 9篇安徽工业大学
  • 3篇教育部
  • 1篇同济大学
  • 1篇马鞍山市华骐...

作者

  • 5篇王诗生
  • 4篇盛广宏
  • 3篇沈翼军
  • 3篇李德鹏
  • 2篇张新喜
  • 2篇刘金凤
  • 1篇郑俊
  • 1篇陈蓓蓓
  • 1篇李静
  • 1篇杨鸿举
  • 1篇蔡建安
  • 1篇张浩
  • 1篇杨殿海
  • 1篇陈振松

传媒

  • 2篇安徽工业大学...
  • 2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山东化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环境科技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运行方式对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处理效果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采用厌氧区碳源分流多级A/O工艺进行了低碳、高氮磷市政污水的中试试验,研究了运行方式对该工艺去除有机物以及脱氮除磷的影响。通过7个阶段的连续运行比较,得到系统最优流量分配比(体积比)为厌氧区分流75%∶25%,最终出水COD、氨氮、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20.8、0.64、14.2、0.89mg/L,基本满足《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标准。流量分配比对去除COD、氨氮基本没有影响,对去除TN、TP的影响较大。通过对内回流位置研究发现,内回流位置在消氧区更有利于处理效果的提升。通过对进水负荷研究发现,COD和氨氮污泥负荷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控制TN污泥负荷为0.040kg/(kg·d)时对TN的处理效果较好。
沈翼军吴瑒杨殿海张浩张新喜
关键词:多级A/O脱氮除磷
水热处理对污泥性质的影响被引量:15
2013年
剩余污泥采用碱热联合预处理时,研究不同处理温度、时间、碱投加量对污泥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升高和处理时间的延长,污泥上清液中可溶性COD(SCOD)浓度不断增加,污泥中固体物质溶解,污泥量减少;而碱的使用,增加了SCOD的溶出。经170℃、30min处理后,SCOD溶出率为43.64%,挥发性悬浮固体(VSS)/总悬浮物(TSS)降低至31.98%,污泥的离心含水率减少为77.43%;加入0.10g碱(NaOH,投加以每克挥发性固体(VS)计)后,SCOD溶出率、VSS/TSS和污泥离心含水率分别为69.10%、24.05%和69.73%。水热处理后,上清液色度增加,厌氧消化性能提高,然而温度过高、碱投加量过大时,生成的中间产物在一定程度上抑制厌氧消化。
刘金凤盛广宏王诗生
关键词:剩余污泥水热厌氧消化
气提升交替内循环流复合滤池快速挂膜启动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气提升交替流复合滤池(ALCF)是在气提升循环流化床(ALR)和曝气生物滤池(BAF)研究基础上发明的一种新型生化反应器。针对气提升交替流复合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试验,采用了先闷曝,然后连续进出水的快速挂膜启动方式。试验分别考察了启动过程中生物膜增长情况以及出水中主要污染物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通过16天的运行,COD的去除率可以平均达到85%以上,最高可达94%;氨氮的最终的去除率可达75%,挂膜成功。
沈翼军蔡建安郑俊陈振松
关键词:生物膜挂膜
不同测定条件对于活性污泥反硝化速率测定的影响被引量:3
2016年
本文分别就是否添加碳源以及是否通入N_2两种的测定条件下的活性污泥反硝化速率进行了研究,以期得出较为合理快捷的反硝化速率测定方法,为相关的实验研究提供帮助。结果表明:外加碳源对于活性污泥的反硝化速率有较大的影响,通入N_2对于反硝化速率影响可以忽略不计,实验中还原1 mg的NO_3^--N需要消耗的COD量大于理论值。
沈翼军吴瑒张新喜
关键词:反硝化速率活性污泥碳源
热碱处理破解污泥效果研究被引量:16
2013年
利用碱热方法对污泥进行预处理,研究了污泥的破解效果及主要影响因素。研究表明:随着热水解处理温度的升高及时间延长,污泥上清液中的溶解性化学需氧量(SCOD)、氮(N)、磷(P)等浓度不断增加,而碱的使用提高了SCOD,N,P等的溶出率,且NaOH破解效果明显优于Ca(OH)2。污泥经90°C处理5 h后,单独热水解、加NaOH和加Ca(OH)2预处理后的SCOD溶出率分别达到了23.1%,54.4%和32.5%;N的释放主要以有机氮为主,P的释放则是以正磷酸盐为主。碱热联合处理时污泥减量化效果突出,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显著,90°C时污泥中每克挥发性固体(VS)投加0.2 g Ca(OH)2处理5 h,污泥离心含水率可达75.7%。
盛广宏陈蓓蓓刘金凤
关键词:污泥热水解脱水性能
鸟粪石沉淀法污泥中磷回收研究进展被引量:7
2012年
磷是一种不可再生而又面临枯竭的重要资源。概述鸟粪石沉淀回收污泥中磷的基本原理,污泥中磷的释放方法,综述液相中磷以鸟粪石沉淀法回收的影响因素。指出目前工艺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新的研究方向。
王诗生李德鹏盛广宏杨鸿举
关键词:鸟粪石化学沉淀磷回收污泥
腐殖酸对鸟粪石法回收磷的影响
选用腐植酸作为废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代表物,研究腐植酸对鸟粪石法回收磷及回收沉淀纯度、晶形和粒径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腐殖酸浓度的增加,溶液中残留磷由6.0增至14.9 mg/L,生成的鸟粪石沉淀纯度由96.0降至86.7%...
王诗生李德鹏盛广宏
关键词:鸟粪石磷回收腐殖酸有机物
文献传递
电化学处理改善污泥脱水性能的参数优化被引量:5
2014年
以毛细吸水时间(CST)及泥饼含固率(DS)作为污泥脱水性能指标,以石墨板为阴、阳电极板对污泥进行电化学处理。采用L9(34)正交试验法对电压、极板间距、处理时间、插入深度等4个因素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4个因素对污泥脱水性能影响大小顺序为:电压>极板间距>处理时间>插入深度。最优条件为电压20 V,极板间距2 cm,处理时间20 min,插入深度6 cm,与原污泥相比,此时污泥CST下降19.6%,DS上升5.85%。
王诗生李静盛广宏
关键词:污泥脱水性能电化学处理毛细吸水时间
五氯酚在稻田中的降解动态及生物有效性
2011年
利用江西鹰潭红壤生态实验站的长期施肥定位试验,采用田间微域研究了五氯酚(pentachlorophenol,PCP)在红壤性水稻田生态系统中的降解动态和稻谷的富集特征。四种长期施肥处理包括:未施肥(对照,CK)、施尿素(N)、施有机肥(OM)以及施有机肥+尿素(N+OM)。结果表明,长期施用OM或N+OM能显著增加土壤微生物活性。PCP在土壤-水稻生态系统中的降解遵循一级动力学方程,在CK、N、OM和N+OM 4种处理土壤中降解半衰期分别为27.7、35.2、24.8、22.4 d。表明长期施用OM或N+OM能加速PCP降解,而长期施用N抑制PCP降解。土壤中PCP(初始浓度85 mg/kg)显著减少水稻茎和稻谷生物量,但是对水稻根生物量并没有显著影响。在4种处理中水稻稻谷中PCP含量并没有显著差异,且稻谷的生物富集系数均小于0.01。PCP虽然在土壤-水稻生态系统中的降解半衰期较短,但是仍可以在水稻稻谷中有一定的生物富集,潜在的食品安全风险依然存在。
王诗生李德鹏
关键词:五氯酚降解长期施肥生物有效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