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3ZD058)

作品数:37 被引量:47H指数:3
相关作者:王启发兰甲云张景张海英陈戍国更多>>
相关机构:湖南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江苏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历史地理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哲学宗教
  • 10篇文化科学
  • 7篇历史地理
  • 2篇文学

主题

  • 6篇礼记
  • 4篇元代
  • 4篇庄子
  • 4篇经学
  • 3篇道家
  • 3篇文化
  • 3篇礼治
  • 3篇孔颖达
  • 3篇孔子
  • 3篇改编
  • 2篇道德
  • 2篇德治
  • 2篇仪礼
  • 2篇儒家
  • 2篇善恶
  • 2篇周易
  • 2篇先秦道家
  • 2篇礼乐
  • 2篇礼乐文化
  • 2篇律学

机构

  • 24篇湖南大学
  • 7篇中国社会科学...
  • 5篇江苏师范大学
  • 4篇中山大学
  • 2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湖南省教育厅

作者

  • 7篇王启发
  • 5篇兰甲云
  • 5篇张景
  • 3篇陈戍国
  • 3篇张海英
  • 3篇蒋鹏翔
  • 2篇李福标
  • 2篇董喜宁
  • 1篇张松辉
  • 1篇陈力祥
  • 1篇张景
  • 1篇周德义
  • 1篇王乐

传媒

  • 21篇湖南大学学报...
  • 2篇伦理学研究
  • 2篇中南大学学报...
  • 1篇古汉语研究
  • 1篇文献
  • 1篇周易研究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史学月刊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师范大学...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图书馆工作与...
  • 1篇湖南人文科技...

年份

  • 3篇2022
  • 4篇2021
  • 4篇2020
  • 5篇2019
  • 7篇2018
  • 5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1篇2013
3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生存欲望是一切善恶之源——对中国古代善恶之源论争的反思被引量:1
2021年
人之恶行来自欲望,人之善行来自哪里?古人给出不同答案--来自天然,来自大道与天理,来自后天教育,来自神授,等等。实际上,善行同样来自人的生存欲望。生存欲望之所以能够产生善行,其主要原因在于人们普遍存在着共存先于独存、通情转移这些基本生存意识和情感本能。源自生存欲望的善恶在现实生活中的消长,取决于客观环境的优劣与主观素质的高低,因此改善客观环境、提高主观素质是助善消恶的关键。
张景张海英
关键词:善恶
《周易》礼治、德治、法治思想略论被引量:7
2016年
《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内容十分丰富。《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是以礼治为中心为主体,以法治为辅助手段,以实现德治为治理的最高目标,将礼治与德治、法治紧密结合起来,具有典型的社会综合治理特征的治国思想。法治是治理的底线与红线,是社会治理的强制力量,法治依靠他律和强制;礼治是维护社会秩序的主体力量,主张自治与强制相结合;在法治、礼治的基础上通过德治达到天下大治则是社会治理所向往的理想目标,德治主张自觉自律与自治。《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对于今天中国的社会治理仍然具有借鉴意义。
兰甲云
关键词:《周易》礼治德治法治社会治理
论清初广东天然和尚诗教法门之开启被引量:2
2020年
明清之际岭南文士参禅之风特盛,海云系为滨海一大法窟,天然和尚座下高僧云集,以遗民文士入禅者多。为培植正信、振起宗风,和尚以诗为教,组织社团,并提出“似诗”理念,引领诗歌唱和活动;又鼓励批评切磋,编刻多种文集,以实现“乐与天下,以尤乐待一人”之目的。在“似诗”理论的指导下,岭南诗歌创作出现一种奇特的风格和流派,天然和尚座下释子也因此找到了入禅的门径,提高了禅学修养,最终抵达安身立命处。
李福标黄桂芳
关键词:诗教唱和
论中国古代人性论争的症结所在
2019年
人性善恶,是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古人先后提出性善、性恶、性无善无恶、性有善有恶、性善恶混等不同主张。对人性的认识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分歧,主要原因是有人把后天的染性与先天的天性混为一谈,把染性等同于天性;而有人又把天性与染性截然分开,忽略了天性中的善恶潜质,从而找不到善恶产生的根源。只有把染性与天性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结合起来探讨,才能够对人性的善恶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解释。
张景
关键词:天性善恶
吴澄对《礼记·玉藻》篇的改编及其意义辨析被引量:1
2021年
元代吴澄《礼记纂言》对传世小戴《礼记》中的十九篇有所改编,其中包括《玉藻》篇。吴澄将原本《玉藻》篇的章句段落以七个方面来归类,并按照具体的解读在开篇部分之后就将原本的段句章次顺序做了调整和改编,由此形成了一个不同的篇章结构。这些调整本身的逻辑依据,既有对东汉郑玄《礼记注》和唐代孔颖达《礼记正义》疏文,以及宋代学者的解说当中的相关发现和提示而加以参照与借鉴的地方,也有吴澄自己切合原文的解读而发前人之所未发的创见之处。通过相应的对比考察和解读分析,可以比较清晰地看到吴澄所进行的具体调整和改编的通观性、合理性及合逻辑性。吴澄所做的调整和改编,也堪称是《礼记》章句之学的一个重要文本,对于认识和理解《礼记·玉藻》篇的礼学价值无疑有着独特的经学史意义。
王启发
关键词:孔颖达
论老子孔子“仁”的同异被引量:2
2021年
学界普遍认为老、孔在仁的问题上持对立态度,老子因“搥提仁义”而被视为“反伦理主义”者。事实上老、孔的仁爱主张虽有某些差异,但无根本分歧。相同处在于他们都赞美无任何个人功利诉求的“上仁”“安仁”行为,对仁的内涵认定也基本一致。不同处在于具体实践时,孔子面对“我未见好仁者”的现实,从可行性角度主张以“利仁”劝导民众,老子则坚守“上仁”标准而对“利仁”所隐含的弊端表示担忧。在现实社会中,老子的“上仁”因难以实施而被束之高阁,孔子用来劝勉民众的“利仁”因切实可行而利于社会安定,但客观上往往出现仁义被小人盗用的现象。理清老、孔仁爱思想的同异与利弊,对于今人也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张景张海英
关键词:老子孔子
覆宋严州本《仪礼》考论
2018年
清嘉庆年间,黄丕烈覆刻宋严州本《仪礼》。因此书刊成时,黄丕烈与顾广圻早已绝交,故通常认为此书与顾氏无关,但通过校勘经注、分析跋语,可以发现兹事因顾氏而起,此覆刻本实为顾、黄最后一次合作的成果。黄氏覆刻本与清张敦仁刻《仪礼注疏》均号称恪守严州本文本原貌,然而二者之间存在诸多异文,这些异文主要是因为张本漏校严州本或直接迻录通行注疏本造成的,并不能证明黄氏覆刻本曾主动校改底本。黄丕烈校勘严州本所得的《校录》《续校》保存着一些希见的版本信息,但仍存在校本选择失当、有意泯灭异同、立论犹疑识见平庸等弊端,这也是其失去顾广圻帮助后,不得不独力校书的结果。
蒋鹏翔
关键词:《仪礼》黄丕烈顾广圻
元代释奠乐章考论被引量:2
2017年
《元史·礼乐志》中收录有两套释奠乐章:一为实用乐章,共16章,史家以为"皆旧曲";一为备用乐章,元人撰作而未及使用,共11章,存9章,"阙"2章。明人指出,实用乐章之"旧曲"系沿用宋大晟府释奠乐章而来。清人察觉到大晟府乐章是14章,与实用乐章16章之数不符,从而断定所多2章为元人增撰;并且从元代这两套乐章间找到"巧合",得出实用乐章较大晟府所多2章就是备用乐章所缺2章的结论。可是,如果把问题放到元代祭孔礼仪演变的大背景下去考察,就会发现,《元史》备用乐章11章之数及所谓缺2章的记载本已失误,清人据此辗转解释,以致疑误更深。实际上,这2首乐章皆出自宋人王应麟之手。16首乐章在宋末祭孔仪式中已被运用,后为元廷全盘采纳。
董喜宁
关键词:《元史》祭孔
论《庄子·外物》的主旨和结构被引量:2
2020年
《庄子·外物》历来被研究者认为内容杂乱,结构涣散,主旨不明,但实际上《外物》开篇即提出了文章的主旨:“外物不可必”,即身外之事是无法把握的。接下来全文基本围绕这个主旨展开:第二到六章连举五例,层层深入地证明了“外物不可必”;第七到十一章提出解决“外物不可必”困境的方法:“心有天游。”第十二、十三章为全篇余论,结之以荃蹄之喻,俾读者能得意而忘言。
张海英张宇凡
关键词:主旨
中国古代书院礼仪的类型与特征
2022年
中国古代书院礼仪直接来源于中国古代各级官学的学礼制度,书院礼仪主要分为释奠礼、释菜礼、书院会讲礼仪、日常师生讲学礼仪等类型,每个书院的乡贤祭祀典礼祭祀对象皆为本乡先贤,具有地方特色。书院礼仪与官学学礼一起构成中国古代礼制礼教礼治的教育体系和学术系统,是保障保证古代礼教普及于地方乡间山村偏远地区的重要教育教化制度。
兰甲云
关键词:教化礼治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