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2ZX10004-206)

作品数:15 被引量:137H指数:6
相关作者:黄芳刘春艳任丽丽申昆玲谢正德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病毒
  • 5篇流感病毒
  • 5篇肺炎
  • 4篇流感
  • 4篇呼吸道病毒
  • 4篇呼吸道感染
  • 4篇急性
  • 4篇儿童
  • 2篇社区获得性
  • 2篇社区获得性肺...
  • 2篇住院
  • 2篇下呼吸道
  • 2篇流行性
  • 2篇流行性感冒
  • 2篇酶链反应
  • 2篇聚合酶
  • 2篇聚合酶链反应
  • 2篇呼吸道合胞病...
  • 2篇获得性
  • 2篇获得性肺炎

机构

  • 6篇北京市疾病预...
  • 4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中国医学科学...
  • 2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北京市门头沟...
  • 1篇深圳市福田区...
  • 1篇北京市垂杨柳...
  • 1篇北京市丰台区...
  • 1篇北京市顺义区...
  • 1篇北京市大兴区...

作者

  • 6篇黄芳
  • 4篇刘春艳
  • 3篇石伟先
  • 3篇谢正德
  • 3篇于霞丽
  • 3篇申昆玲
  • 3篇任丽丽
  • 2篇崔淑娟
  • 2篇王全意
  • 2篇陈萌
  • 2篇徐保平
  • 2篇李爱华
  • 2篇肖艳
  • 2篇徐英春
  • 2篇钱素云
  • 2篇杨燕
  • 1篇姜巧巧
  • 1篇卢桂兰
  • 1篇钱海坤
  • 1篇涂银萍

传媒

  • 2篇中国卫生检验...
  • 2篇中华预防医学...
  • 2篇中华儿科杂志
  • 2篇中国感染与化...
  • 1篇疾病监测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蚌埠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实用儿科...
  • 1篇医学动物防制
  • 1篇兰州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7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2011-2012年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冠状病毒感染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急性呼吸道感染患者中冠状病毒感染状况,探讨其流行特征。方法2011—2012年,每月自北京地区5家哨点医院采集10~15份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咽拭子、痰液标本,并收集患者相关信息,采用反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冠状病毒,通过对阳性扩增产物核苷酸序列分析确定其型别,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病例样本1619份,检出冠状病毒阳性样本20份,总阳性率为1.24%,其中9份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1份为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检出阳性率分别为1.11%和1.36%;OC43型阳性13份,229E型阳性6份,NL63型1份。2011年阳性检出率(1.82%,14/769)高于2012年(0.71%,6/8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112,P=0.043);不同月份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9E型冠状病毒在2011年与2012年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711,P=0.03)。25~59岁年龄组检出阳性率最高,为1.96%;其次为0~4岁组,检出阳性率为1.92%,其余年龄组均低于1%,各年龄组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C43型在0—4岁婴幼儿组与25~59岁成人组中有较高的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07,P=0.026)。不同性别患者中冠状病毒检出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同型别冠状病毒感染导致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与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及临床症状表现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2011--2012年北京地区冠状病毒感染主要是OC43和229E两种型别;不同年份冠状病毒流行强度及流行型别有一定差异,但其流行季节特征不明显;婴幼儿及成年人是冠状病毒感染的主要人群,并以OC43型为主。不同型别冠状病毒导致的临床症状无明显差异。
石伟先马红梅于霞丽崔淑娟黄芳
关键词:急性呼吸道感染冠状病毒流行病学
2013-2014年北京市门头沟区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了解北京市门头沟区2013-2014年乙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基因突变及其抗原变异情况。方法将北京市门头沟区2013-2014年流感哨点监测医院采集的流感样咽拭子进行核酸、病毒分离检测,随机抽取分离得到的10株乙型流感病毒进行HA基因序列测定,对测序产物进行分析,用MEGA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构建HA基因进化树。结果抽取的10株乙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与WHO推荐的2012-2013年度北半球流感疫苗株B/Wisconsin/1/2010比对,HA区6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替换;与2013-2014年度北半球流感疫苗株B/Massachusetts/2/2012比对,HA区15个氨基酸位点发生替换。绘制的种系发生树显示,分离到的毒株与B/Wisconsin/1/2010亲缘关系较近,与B/Massachusetts/2/2012差异较大。结论北京市门头沟区乙型流感病毒的HA基因发生变化,导致乙型流感病毒抗原性发生改变,表明抗原变异在乙型流感病毒中持续发生,流感病原学监测工作的开展对及时发现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有重要意义。
刘海涛叶纯
关键词:流行性感冒病毒血凝素基因特性进化树
2007-2015年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人冠状病毒检测及临床分析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 了解北京地区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中人冠状病毒(HCoV)的感染情况,了解儿童急性下呼吸道HCoV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 2007年3月至2015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内科急救室就诊及住院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共4 371例,按年龄分为4组,其中<1岁组1 890例;1~<3岁组788例;3~<6岁组553例;≥6岁组1 140例.采用RT-PCR方法,对患儿鼻咽吸取物进行HCoV(包括HCoV-OC43,HCoV-229E,HCoV-NL63和HCoV-HKU1)及RSV等9种常见呼吸道病毒检测.对单纯HCoV阳性住院病例的临床表现进行分析,并与同期单纯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住院病例的临床特征进行对比.结果 (1)在总共4 371例ALRTI患儿中,病毒阳性2 895例(66.23%),其中HCoV阳性147例(检出率3.36%).(2)2007-2014年各年份HCoV的检出率(%)分别为:6.11、3.79、4.69、4.31、2.38、2.10、0.77和2.65;1-12月各月HCoV的检出率(%)依次为2.53、2.12、3.63、6.68、1.53、3.77、3.92、3.00、2.15、5.26、3.叭和2.80.(3)不同种HCoV在4 371例ALRTI患儿中的检出情况如下:HCoV-OC43阳性48例(1.10%),HCoV-229E阳性32例(0.73%),HCoV-NL63阳性25例(0.57%),HCoV-HKU1阳性27例(0.62%).(4)<1岁、1~<3岁、3~<6岁和≥6岁年龄组HCoV的检出率分别为4.13%、5.08%、2.71%和1.23%(x2 =27.218,P<0.01).(5)单纯HCo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院患儿共16例,其中支气管肺炎12例,急性喉梗阻3例,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2例.常见临床表现为咳嗽(14例)、喘息(13例)、呼吸困难(9例)、发热(6例)、声嘶(4例)、喉鸣(4例),胸X线片异常(包括肺纹理增粗模糊、斑片影或致密影)(12例).其临床表现、并发症的发生率以及接受机械通气的比例,与同期193例单纯RSV感染患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2007年3月至2015年2月北京地区HCoV检出率为3.36%;单纯HCoV急性下呼吸道感染住�
钱艺谢正德任丽丽刘春艳肖艳徐保平杨燕钱素云耿荣申昆玲
关键词:冠状病毒呼吸道感染儿童
北京市丰台地区呼吸道病毒感染病原学研究被引量:9
2013年
目的:了解引起北京丰台地区人群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方法:RT-PCR法检测腺病毒、冠状病毒、偏肺病毒;nested-PCR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PIV)、鼻病毒、肠道病毒及博卡病毒;Real-time PCR检测甲型流感病毒(IVA)(包括甲1型、甲3型、新甲流型)及乙型流感病毒(IVB)。结果:227份标本中,共有111份标本为病毒阳性,阳性检出率为48.90%。病毒阳性标本中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为61.26%,并以IVB为主,其次为甲3型IVA。PIV位居第二,以PIV1型为主,其次为PIV4,均为聚集性爆发。冬季的病毒检出率较其他季节高,上呼吸道感染患者的病毒检出率较其他患者高。结论:IVB是冬春季引起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毒病原,冬季是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高发季节,上呼吸道感染是病毒感染的主要途径。
王世斌赵建忠董晓根
关键词: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聚合酶链反应
人副流感病毒致重症肺炎2例
2014年
2013年4—5月,北京协和医院诊治2例人副流感病毒(human parainfluenza virus,HPIV)感染引起的重症肺炎患者,报道如下。
伊洁徐军徐英春
关键词:人副流感病毒重症肺炎
应用再测序芯片技术调查北京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呼吸道病毒流行情况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应用再测序芯片技术,调查北京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中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况,探索流行规律,为临床治疗和防治措施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采集北京地区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鼻咽抽吸物样本,应用再测序芯片技术,筛查流感病毒、冠状病毒、腺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偏肺病毒等14种呼吸道病毒,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采集110份鼻咽抽吸物样本,其中30份样品病毒检测阳性;检出率最高的3种病毒分别是副流感病毒(5.45%)、鼻病毒(4.55%)和腺病毒(4.55%);0岁~4岁儿童组的病毒感染率(61.90%)最高。结论再测序芯片技术通过获得病毒基因序列信息,在进行病毒检测的同时还可以对病毒进行分型。应用该技术了解北京市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毒病原谱组成和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控措施和进一步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石伟先申红卫李爱华王全意黄芳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呼吸道病毒
北京某医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的病原学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了解北京某医院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的病原学分布及特点,为CAP经验性治疗提供依据及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0月1日~2017年10月31日北京市某三级医院425例CAP病人的病原学分布特点。结果 425例CAP病人,253例病原学检测阳性,阳性率59. 5%,其中142例检出支原体,阳性率33. 4%; 125例细菌检测阳性,阳性率29. 4%,其中肺炎链球菌65例,阳性率15. 3%,流感嗜血杆菌46例,阳性率10. 8%; 104例病毒检测阳性,阳性率24. 5%,其中检出甲型流感25例,阳性率5. 9%,副流感病毒18例,阳性率4. 2%,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93例,阳性率21. 9%,以支原体混合细菌感染及细菌混合感染为主。各类病原体中以支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结论支原体为北京某院CAP病人感染的首位病原体,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次之,甲型流感病毒为首位病毒病原,初步揭示了该院CAP病原学分类特点,为经验性治疗CAP提供病原学依据及参考。
刘艳瑾涂银萍姜巧巧黄芳
关键词:社区获得性肺炎病原学支原体肺炎链球菌
儿童急性下呼吸道合胞病毒单一感染与混合感染对照研究被引量:15
2015年
目的了解呼吸道病毒混合感染所致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TI)患儿的临床特征。方法2007年10月至2011年9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住院治疗的临床诊断为ALRTI的患儿1722例,在就诊当日或次日采集鼻咽吸取物1份,采用逆转录(RT)-PCR方法进行常见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RSV)、鼻病毒(Rv)、副流感病毒(PIV)1~4型、甲型及乙型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偏肺病毒及博卡病毒。将单一RSV感染与RSV混合多种病毒感染患儿临床资料进行比较。结果1722例患儿标本中,370例检出RSV病毒,总检出率21.5%。单一RSV感染206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124例,RSV与2种以上病毒混合感染40例。RSV与一种病毒混合感染的124例标本中,RSV/RV感染68例(54.8%),其次为RSV/PIV感染24例(19.3%)。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比较,双重病毒混合感染组患儿住院时间更长(P〈0.001)。多重病毒感染组与RSV单一病毒感染组相比,患儿发热比例更高(P=0.017)、发热持续时间更长(P=0.015)、住院天数延长(P〈0.001)、并且在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P=0.005)。而在喘息症状、出现合并症(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肝功损害、心肌损害、腹泻)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氧疗、呼吸支持治疗及使用支气管扩张剂方面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单一RSV感染组相比,RSV合并多重病毒感染患儿发热比例更高、发热持续时间及住院天数更长,且住院期间接受了更多的静脉激素治疗。提示多病毒混合感染可能影响患儿临床进程,RSV感染时应重视混合感染。
刘军刘春艳谢正德任丽丽徐保平王健伟申昆玲
关键词:呼吸道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
2010至2012年门诊和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病毒病原比较分析被引量:52
2013年
目的了解同期门诊和住院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毒病原特点及流行特征。方法2010年3月至2012年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的临床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儿共2066例。其中门诊病例1050例,住院病例1016例。每例患儿采集咽拭子或鼻咽吸取物标本1份,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进行呼吸道病毒核酸检测,包括呼吸道合胞病毒、鼻病毒、副流感病毒1~4型、流感病毒、腺病毒、肠道病毒、冠状病毒、偏肺病毒及博卡病毒。结果本组病例中,1274例检出至少1种病毒,总的病毒检出率为61.7%,住院患儿检出率(69.7%)高于门诊患儿(53.9%)(χ2=54.394,P〈0.001)。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住院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最主要病原,其次是鼻病毒、副流感病毒;流感病毒在门诊病例检出率最高,其次是腺病毒、副流感病毒。377例检出2种或2种以上病毒,住院患儿混合感染率(30.1%)高于门诊患儿(6.8%)(χ2=188.820,P〈0.001)。结论门诊患儿流感病毒检出率最高,而呼吸道合胞病毒是住院患儿中最常检出的病毒。多种病毒混合感染在急性呼吸道感染儿童较常见,特别是住院病例,但其临床意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刘春艳肖艳谢正德任丽丽胡英惠幺远杨燕钱素云赵成松申昆玲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儿童病毒
疑似病毒性肺炎住院患者xTAG呼吸道病毒多重检测结果分析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 分析疑似病毒性肺炎住院患者xTAG呼吸道病毒多重检测技术(xTAG RVP)的检测结果.方法 将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北京协和医院133例疑似病毒性肺炎住院患者分为中青年组(17 ~ 49岁)42例和中老年组(50~88岁)91例,采集患者的深部痰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利用xTAG RVP试剂盒对标本进行核酸检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33例标本中,有50例可以检测出病毒,阳性率为37.6%;阳性标本中混合感染占12.0%.其中甲型流感病毒和鼻病毒检出率最高(45.0%和16.7%).中青年组感染率显著高于中老年组(73.8%比31.9%,P<0.001).春夏秋冬四季呼吸道病毒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5.0%、6.7%、20.0%、38.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7).结论 疑似病毒性肺炎住院患者xTAG RVP检测的常见病原体为甲型流感病毒和鼻病毒,中青年患者感染率高于中老年患者。
尹洁徐志鹏徐英春
关键词:呼吸道感染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