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201110)

作品数:5 被引量:26H指数:3
相关作者:孙伟李平星樊杰刘东皇季小立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江苏理工学院常州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重点部署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篇第四方物流
  • 1篇英文
  • 1篇影响因素
  • 1篇人口空间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脆弱性
  • 1篇生态系统
  • 1篇水环境
  • 1篇水环境容量
  • 1篇区域生态
  • 1篇区域生态系统
  • 1篇物流
  • 1篇西江经济带
  • 1篇经济带
  • 1篇环境容量
  • 1篇基尼系数
  • 1篇公平
  • 1篇广西西江经济...
  • 1篇COD
  • 1篇城市

机构

  • 4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南京大学
  • 1篇常州大学
  • 1篇江苏理工学院

作者

  • 3篇孙伟
  • 2篇李平星
  • 1篇樊杰
  • 1篇洪银兴
  • 1篇季小立
  • 1篇刘东皇

传媒

  • 2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经济体制改革
  • 1篇Journa...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大都市区人口空间配置优化方法研究——以无锡市区为例被引量:3
2014年
大都市区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高的区域,也是人口最为密集的区域,随着人口规模急剧增加,资源消耗、环境容量占用、污染排放均呈现出上升的态势,同时也引致交通拥挤、空间局促、公共服务供给不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也成为制约大都市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实施人口总量控制和区域调控政策,目的在于协调人口布局与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间的关系。在借鉴地理学传统分区方法基础上,综合考虑自然生态、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要素,从人居环境的约束性和适宜性两方面出发,构建人口空间布局适宜性分区评价的指标体系,探讨了单元划分、指标赋值和综合评价等方法,并采用修正矩阵向量模型计算各评价单元人口布局适宜性指数,在此基础上应用同比例关联法构建了人口总量指标空间配置优化模型。最后,以无锡市区为例对分区方法和空间配置优化模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老城区人口密度过高,环境容量趋于饱和,需要疏解人口;外围的新城和开发区所在区域,人口密度较低,人口布局适宜性也较好,是未来人口集聚的重点区域;望虞河、直湖港沿线等生态敏感区、机场周边等地区不适合大规模人口布局,需要控制甚至迁出区内人口。在此基础上提出无锡市区人口空间布局优化方案,以期为制定差别化的人口引导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孙伟
基于公平性评估的滨湖城市水环境容量配置研究——以无锡市区COD配置为例被引量:2
2013年
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甚至超出区域水环境容量,致使水环境不断恶化,并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综合考虑水环境容量供给能力和需求状况两方面要素,以流域为基本评价单元,采用综合分区技术和矩阵向量模型,构建水环境容量总量指标分配方法,并以无锡市区为例提出水环境容量的多情景配置方案.在此基础上,引入基尼系数方法测度不同方案的公平性,据此进行情景方案的优选.总体上,中心城区及东北部地区配置较大的环境容量,位于太湖上游的西部和西北部地区以及望虞河沿线地区环境容量供给能力较低,配置较少的环境容量.研究结果可为协调区域产业发展与水环境关系、制定差别化的产业准入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孙伟
关键词:水环境容量基尼系数
基于VSD模型的区域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价——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英文)被引量:5
2014年
生态系统脆弱性受到自然与人文因素双重影响。以广西西江经济带为例,采用VSD模型,通过暴露度、敏感性和适应能力分解脆弱性,构建包含自然和人为因素的25指标的评价体系,开展脆弱性评价与分区。结果表明,不脆弱区、一般区、脆弱区、很脆弱区和极脆弱区分别占11.31%、22.63%、27.60%、24.39%和14.07%,东西部地区脆弱性较高,中部地区脆弱性较低;自然因素导致的脆弱区主要分布于东西部山区,人为因素主导的脆弱区分布于中部盆地的城镇及其周边;经济带约53%的建设用地分布于很脆弱区和脆弱区,未来新增建设用地需要重点向不脆弱区和一般区转移。根据分区结果和诱因差异,提出了不同类型区开发与保护的相关建议。
李平星樊杰
关键词:生态脆弱性广西西江经济带
“第四方物流”与“全球城市”建设:以上海为例被引量:3
2015年
全球城市是世界城市网络的关键节点;物流为世界城市体系城际和城市内部网络联系提供物质基础。"第四方物流"从全供应链视角设计和运作物流方案,通过减少厂商库存、深化市场分工和产业融合、协调企业组织化竞争、增强节点地区网络控制力和"倒逼"城市政府向服务化转型,提升"全球城市"在世界生产分工网络中的核心角色地位和集聚-辐射功能;物流集成商跨边界整合资源和流通服务促进了贸易和投资活动,吸引跨国公司总部、R&D中心和国际金融机构持续聚集。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城市功能遵循特有的供给逻辑,呈现市场导向的总体演化特征。"第四方物流"诱致物流市场效率不断释放与城市能级提升的交替作用,推进着上海"全球城市"建设进程。
季小立洪银兴刘东皇
关键词:第四方物流
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城市扩展格局与驱动机理研究被引量:13
2013年
以快速城市化的苏南地区为研究对象,以揭示城市扩张的过程和效应为目标,利用多时相卫星遥感影像数据,以扩张强度、扩张速度指数反映扩张过程及格局,以分形维数、紧凑度指数等反映城市形态和位序-规模的变化过程,对影响苏南地区城市扩张的因素和机制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苏南地区城市扩张的热点区域发生了变化,呈现由分散到集中再到分散的过程;东西两翼地区整体扩张速度较快,东部地区的持续高速扩张推动了苏南地区"哑铃型"城镇体系格局的形成;城市形态相对紧凑,但随着时间推移有趋于不规则、不稳定、不紧凑的态势,中部地区城市紧凑度下降较大。地区生产总值、实际利用外资总量、城镇固定资产额、常住人口等的增长直接导致了城市建成区面积的扩大,全球化、区域政策、区位条件、后发优势等是影响城市扩张热点形成、变化和位序-规模改变的主要原因,而沿轴线扩张主导的模式则影响了城市形态的变化。
李平星孙伟
关键词:影响因素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