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B2011102)

作品数:8 被引量:30H指数:3
相关作者:覃杰单鸿陈秀珍陈极锋闫翠更多>>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山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心肌
  • 4篇心肌梗死
  • 4篇梗死
  • 4篇干细胞
  • 3篇动脉
  • 3篇细胞
  • 3篇X线
  • 3篇X线计算
  • 3篇X线计算机
  • 3篇CT表现
  • 2篇动脉供血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畸形
  • 2篇异常体
  • 2篇影像
  • 2篇脂肪干细胞
  • 2篇体层摄影
  • 2篇体层摄影术
  • 2篇左肺
  • 2篇左肺下叶

机构

  • 8篇中山大学附属...
  • 3篇中山大学
  • 2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覃杰
  • 5篇单鸿
  • 2篇陈秀珍
  • 2篇闫翠
  • 2篇陈极锋
  • 1篇郭宁
  • 1篇胡晓俊
  • 1篇董云旭
  • 1篇李丹
  • 1篇柏明军
  • 1篇骆众星
  • 1篇郭月飞
  • 1篇石健强
  • 1篇李德玲
  • 1篇梁杰
  • 1篇陈彪

传媒

  • 3篇新医学
  • 2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国医学物理...
  • 1篇解剖学研究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4篇201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活体示踪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分子影像技术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给科学家、临床医生和患者带来了希望。近期快速发展的分子影像技术对揭示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已迅速成为动物实验中验证和优化干细胞移植方案的必要工具。放射性核素、磁共振及光学成像等分子影像技术可非侵袭性评估移植细胞的归宿。该文介绍示踪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分子影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探讨每种技术的优缺点以及临床适用性。
覃杰单鸿
关键词:干细胞心肌梗死分子影像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在脂肪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在脂肪干细胞(ADSC)治疗心肌梗死中的作用。方法从65只SD大鼠中提取、分离、培养、鉴定ADSC后,用细胞分化诱导液培养评价ADSC分化能力。将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的60只大鼠随机分4组:磷酸盐缓冲液(PBS)组(n=15)、b FGF组(n=15)、ADSC组(n=15)及ADSC+b FGF组(n=15)。建立心肌梗死1周后分别注射PBS、b FGF、ADSC及ADSC+b FGF。移植4周后用心脏超声测量心肌梗死大鼠的LVEF,取大鼠心脏检测左心室梗死面积、微血管数量及ADSC分化情况。结果成功分离ADSC,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大多数ADSC表达CD29和CD90,不表达CD34和CD45。ADSC能被诱导分化成成脂、成骨细胞。ADSC+b FGF组及ADSC组的LVEF高于PBS组和b FGF组(P<0.01),ADSC+b FGF组的LVEF高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LVE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ADSC+b FGF组及ADSC组的梗死面积小于PBS组和b FGF组(P<0.01),ADSC+b FGF组的梗死面积小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梗死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ADSC+b FGF组的微血管数量最多(P<0.01)。ADSC可分化为c Tn T阳性细胞、SMA阳性细胞及v WAg阳性细胞。结论 b FGF可促进ADSC分化成心肌细胞和新生微血管,改善心脏功能。
覃杰闫翠陈极锋单鸿
关键词:心肌梗死脂肪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及其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8
2017年
目的探讨320排CT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的临床价值及分析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行320排CT血管造影(CTA)和冠状动脉造影的112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检测血清内皮素-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IL-6、TNF-α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用320排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根据CT值将对斑块分为易损斑块及非易损斑块:易损斑块CT值<50 Hu,非易损斑块≥50 Hu。分析易损斑块的危险因素。结果 320排CT检测冠状动脉斑块的灵敏度为90.6%,特异度为91.4%,阳性预测值为86.7%,阴性预测值为94.8%。易损斑块组和非易损斑块组的糖尿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稳定型心绞痛、单/双/多支病变例数、MMP-9、IL-6、hs-CRP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性别、高血压病、吸烟、年龄、总胆固醇(TC)、LDL-C、HDL、TC/HDL、内皮素-1和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MP-9升高(P=0.0215,OR=2.33,95%CI 1.13~4.79)、hs-CRP升高(P=0.0008,OR=4.32,95%CI 1.84~10.15)和不稳定型心绞痛(P=0.0339,OR=4.33,95%CI1.12~16.77)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320排CT可无创性诊断冠状动脉易损斑块,MMP-9、hs-CRP和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易损斑块的独立危险因素。
覃杰李德玲项毅帆陈彪梁杰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易损斑块
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与解剖基础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及其解剖学基础。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及解剖。结果增强CT及术后大体标本均显示6例(100%)粗大异常动脉起源于降主动脉左侧,异常动脉直径约为12 mm,6例(100%)左下肺动脉在背段动脉起始远侧缺如。6例(100%)CT表现左肺下叶基底段呈毛玻璃影伴体积缩小,其大体标本切面见多个扩张血管,镜下肺组织部分区域见大小不等厚壁血管,肺泡腔内有多量含铁血黄素,间质内见血管扩张、充血及灶性出血。结论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可反映其解剖基础,CT增强扫描可确诊该病。
石健强骆众星郭宁覃杰
关键词:血管畸形
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的CT表现(附8例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异常体动脉供血正常左肺下叶是起源于胸降主动脉的异常动脉供血支气管和肺实质正常发育的左肺下叶基底段的先天性罕见疾病[1-3],近年对该病的临床或影像学表现大多仅限于个案报道[1-5]。
覃杰李创锋陈秀珍柏明军廖洪映单鸿
关键词:血管畸形X线计算机
分子影像技术活体示踪治疗心肌梗死干细胞研究进展
2014年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取得较大进展,采用分子影像技术示踪干细胞对阐明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机制具有重要作用,是动物实验中验证和优化干细胞移植方案的重要工具。放射性核素、MRI及光学成像等分子影像技术可非侵袭性评估移植干细胞的归宿。本文综述示踪干细胞的分子影像技术的最新进展,探讨各技术的优缺点及其临床适用性。
覃杰单鸿
关键词:干细胞心肌梗死分子显像
均具有毛刺的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的CT表现对比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目的:对比分析均具有毛刺的周围型肺癌及炎性结节的CT表现特点。方法:收集73例直径≤3 cm具有毛刺并经病理学诊断的肺孤立性结节,分为肺癌组42例,炎性结节组31例。对比分析两组结节的大小、密度、强化程度、是否分叶、是否有空洞以及结节的毛刺长短、粗细、数量和分布。结果:具有毛刺的肺癌[(1.93±0.65)cm]大于具有毛刺的炎性结节[(1.46±0.56)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 P<0.05)。相对于具有毛刺的炎性结节,分叶多见于具有毛刺的肺癌(25.81%vs 50.00%)(χ~2=4.36, P<0.05),而空洞在两者的出现率(9.68%vs 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5, P>0.05)。肺癌和炎性结节的CT值(44.94±2.88 vs 39.83±3.26, P>0.05)及强化程度(29.07±2.80 vs 27.70±4.46,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肺癌毛刺数量[(5.57±3.33)条]多于炎性结节[(3.68±2.40)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9, P<0.05)。肺癌和炎性结节的毛刺粗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2±0.80 vs 1.54±0.63)(t=0.42, P>0.05)。肺癌毛刺呈周边型分布占28.57%(12/42),胸膜侧分布占54.29%(27/42),肺门侧占7.14%(3/42);炎性结节毛刺呈周边型分布占29.03%(9/31),胸膜侧占58.07%(18/31),肺门侧占12.90%(4/31),肺癌与炎性结节的毛刺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 P>0.05)。结论:结节的大小、分叶及毛刺数量有助于鉴别具有毛刺的周围型肺癌与炎性结节,而毛刺粗细及分布无助于鉴别两者。具有较多毛刺及直径较大的分叶结节提示肺癌的可能性大。
郭月飞段亚妮董云旭朱雁秋陈秀珍覃杰
关键词:肺癌毛刺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对脂肪干细胞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影响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 FGF)对脂肪干细胞(ADSC)分化为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从SD大鼠中提取、分离、培养、鉴定ADSC后,评价ADSC分化能力。将成功建立心肌梗死(MI)模型的60只大鼠随机分4组(n=15/组):PBS组、b FGF组、ADSC组及b FGF+ADSC组。建立心梗1周后分别注射PBS、b FGF、ADSC及b FGF+ADSC,4周后用心脏超声测量心梗大鼠的左室射血分数(EF),取大鼠心脏检测左室梗死面积、微血管密度(MVD)及ADSC分化。【结果】成功分离ADSC,流式细胞分析显示大多数ADSC表达CD29和CD90,不表达CD34和CD45。ADSC能被诱导分化成成脂、成骨细胞。b FGF+ADSC组及ADSC组的EF高于PBS组和b FGF组(P<0.01),b FGF+ADSC组的EF高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EF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33)。b FGF+ADSC组及ADSC组的梗死面积小于PBS组和b FGF组(P<0.01),b FGF+ADSC组的梗死面积小于ADSC组(P<0.01),PBS组和b FGF组的梗死面积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28)。四组中b FGF+ADSC组的MVD最大(P<0.01)。ADSC可分化为c Tn T阳性细胞、SMA阳性细胞及fⅧ阳性细胞。【结论】b FGF可促进ADSC分化成心肌细胞和新生血管,改善心脏功能。
覃杰闫翠陈极锋李丹胡晓俊单鸿
关键词:心肌梗死脂肪干细胞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