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1070077)
- 作品数:6 被引量:17H指数:3
- 相关作者:李海芳邓红霞王会青郭凯陈东伟更多>>
- 相关机构:太原理工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年山西省研究生优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 彩色图像特征捆绑的自动模型构建
- 2013年
- 特征捆绑问题是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的中心问题之一。为了对彩色图像中颜色与形状这两种最基本特征实施捆绑,在简化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矢量的特征捆绑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在该模型中,利用神经元的第1次脉冲发放时间将不同的特征进行分离,同时利用神经元的自身输入刺激将属于同一感知对象的不同特征进行捆绑。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实现彩色图像特征的分离和捆绑,并实现迭代次数的自动判定,对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在彩色图像特征捆绑的研究和应用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徐洁邓红霞李海芳
- 关键词:彩色图像特征捆绑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 视觉感知中特征捆绑建模方法的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针对视觉感知中特征的捆绑问题,在传统脉冲耦合神经网络(PCNN)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强度的PCNN模型。在该模型中,神经元邻域内脉冲发放总强度将不同的特征分离开来,而神经元自身的脉冲发放强度又将属于同一感知对象的不同特征捆绑起来。仿真结果证明,该模型可以实现特征的分离和捆绑。
- 李海芳尹清
- 关键词:特征捆绑视觉感知脉冲耦合神经网络
- 基于自适应Lempel-Ziv复杂度的情感脑电信号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脑电信号是研究人类情感的主要手段之一。将Lempel-Ziv复杂度算法应用在脑电情感分类方面,并对其进行相应改进。针对脑电信号变化微弱的情况,在二值化过程对原有二值化方法进行改进,采用自适应方法调整信号分段区域,提取脑电情感数据特征,刻画了相邻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细节信息。探究不同情感状态下、不同电极复杂度的变化规律,采用SVM进行特征分类,验证了所提取特征的质量和有效性。
- 张栋陈东伟游雅李海芳
- 关键词:脑电信号情感识别特征提取
- 浅层特征融合引导的深层网络行人检测被引量:2
- 2020年
- 行人检测是目标检测中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针对行人检测算法在复杂场景和目标太小情况下漏检的问题,在Faster R-CNN检测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浅层特征融合引导的深层网络行人检测。通过HOG特征、改进的LBP特征与深度网络特征融合获得准确的行人特征,在国际上广泛使用的行人数据集上进行一系列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在检测准确率和速率方面都有所提高。
- 杨雅茹邓红霞王哲于海涛
- 关键词:行人检测
- 改进遍历过程的PCNN在图像处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图像通常包含多个颜色相同的连通区域,针对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无法对它们进行分离提取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遍历过程的脉冲耦合神经网络模型。通过引入深度优先搜索遍历算法,将不连通的多个同色区域分层激活,从而实现分离。最后针对图像噪声对新模型的影响,对其作进一步改进。以每层激活区域的大小作为图像噪声杂点判定的依据,并引入均值滤波算法来消除。实验验证了改进后的模型对图像多个同色连通区域的分离效果及噪声杂点的去除能力。
- 夏潇鸾邓红霞李海芳
- 关键词:脉冲耦合神经网络均值滤波
- 一种人工免疫的自适应谱聚类算法被引量:6
- 2013年
- 聚类分组数的自动确定是谱聚类算法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针对谱聚类算法聚类分组数的获取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人工免疫的自适应谱聚类算法.该算法通过模拟抗体的克隆选择机制和免疫系统的初次免疫应答、二次免疫应答机制,实现了数据样本聚类分组数的自动调整,解决了聚类算法需要人工输入聚类分组数的弊端.并分别在线性模拟数据、非凸模拟数据和UCI数据集上验证了算法的可行性、算法在非凸数据集上的优势以及算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自动获取正确的聚类分组数,提高聚类效果,减少达到全局最优解时的迭代次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 郭凯李海芳王会青
- 关键词:谱聚类人工免疫克隆自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