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333”工程基金项目(2001-1-13)
- 作品数:3 被引量:66H指数:3
- 相关作者:朱庆森徐大勇杨建昌杜永蔡一霞更多>>
- 相关机构:扬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农科院科研基金江苏省“333”工程基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不同穗型粳稻品种米质形成的生理生化特性差异被引量:9
- 2005年
- 对不同穗型粳稻品种的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和淀粉磷酸化酶及Q酶的活性进行了研究,同时分析了供试品种在4个氮素水平下叶绿素含量变化及与稻米品质性状的关系。结果表明,籽粒干物质积累动态在品种间存在差异,直立穗型品种,由于每穗粒数多,着粒较密,在籽粒灌浆前期,起始生长势低(GR0),全穗籽粒平均灌浆速率较低,而后期相对较高,穗上、下部籽粒的异步灌浆现象明显,这可能是引起其外观品质差的重要原因;籽粒淀粉磷酸化酶和Q酶的活性,在不同穗型品种、同一品种不同穗位籽粒之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与籽粒充实前、后期灌浆速率快慢相吻合,外观品质较差的直立穗型品种,同穗不同粒位间籽粒酶活性差异大。抽穗期和成熟期剑叶叶绿素含量对稻米品质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剑叶叶绿素含量高的品种,有胶稠度偏硬、蛋白质含量升高的趋势。
- 徐大勇金军蔡一霞胡曙鋆杨建昌朱庆森
- 关键词:粳稻品种穗型酶活性叶绿素含量
- 江淮稻区水稻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和农艺性状演变特点分析被引量:9
- 2004年
- 通过对江淮稻区种植的主要粳稻品种的品质和二十多年来育成的中粳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性状中的垩白率偏高和垩白度大是引起该稻区稻米品质不良的主要原因,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在主要农艺性状中,有着单位面积穗数下降、总颖花数和每穗实粒数上升、着粒密度增加、株高变高、穗长变短、结实率和千粒重提高、生育期变长的趋势。产量水平的提高主要是由穗粒数增加引起的。近些年来,选育出的直立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明显增加,弯曲穗型粳稻品种数量急剧下降。
- 徐大勇吉建安朱庆森
- 关键词:江淮稻区水稻品质性状
- 江淮稻区不同穗型粳稻品种主要农艺和品质特性的比较分析被引量:50
- 2006年
- 依据着粒密度,对江淮稻区大面积生产应用的和新近育成的36个粳稻品种(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可分成半密穗型(Ⅰ)、偏密穗型(Ⅱ)和密穗型(Ⅲ)3类。随着水稻品种由散穗型向半密穗型、偏密穗型和密穗型的演变,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形态性状和部分生理、生化性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产量、每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显著增加,而穗数/m2、千粒重和结实率呈下降趋势;株高增加,上部3张叶片变长、变宽,生物日产量增高;穗部一、二次枝梗数增多,着粒密度变大;抽穗期和成熟期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叶片叶绿素含量增高;糙米率和整精米率下降、垩白粒率降低、胶稠度变硬、蛋白质含量呈上升的趋势。
- 徐大勇杜永方兆伟潘启民杨建昌朱庆森
- 关键词:粳稻穗型品质性状
- 江淮稻区中熟中粳品种主要品质性状表现和农艺性状演变特点分析
- 通过对江淮稻区种植的主要粳稻品种的品质和二十多来育成的中熟中粳品种(系)农艺性状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外观品质性状中的垩白率偏高和垩白度大是引起该稻区稻米品质不良的主要原因,随着产量水平的提高,在主要农艺性状中,...
- 徐大勇吉建安朱庆森
- 关键词:粳稻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