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2275) 作品数:14 被引量:103 H指数:6 相关作者: 顾林 张丽娜 王健 张艳琦 吕健东 更多>> 相关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生物学 农业科学 更多>>
雌激素活化GPER介导的IL-6/STAT3通路促进乳腺癌细胞SKBR-3增殖作用 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探讨雌激素活化膜性雌激素受体(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所介导的IL-6/STAT3炎症信号通路对乳腺癌SKBR-3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用17-β雌二醇(E2)、GPER特异性激动剂(G1)、GPER特异性拮抗剂(G15)、IL-6中和抗体(Anti-IL-6)及STAT3特异性抑制剂JSI-124(cucurbitacin I)药物处理SKBR-3细胞后,分别得到对照组、E2处理组、G1处理组、E2+G15处理组、G1+G15处理组、E2+Anti-IL-6处理组、G1+Anti-IL-6处理组、E2+JSI-124处理组与G1+JSI-124处理组,用ELISA检测细胞培养液上清中IL-6的分泌量,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STAT3与STAT3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E2和G1显著促进SKBR-3细胞上清中IL-6的分泌量,G15可显著阻断其分泌(P<0.05)。E2及G1药物处理细胞后增殖能力较对照组显著增强,相对细胞数分别为对照组的(1.68±0.13)倍与(1.74±0.21)倍,其促增殖作用被G15及IL-6中和抗体(Anti-IL-6)显著抑制(P<0.05)。E2及G1在不同时间点(1、3、6、12 h)均可显著促进细胞中p-STAT3的蛋白表达量,分别于12 h和3 h达到表达峰值,其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2.54±0.23)倍和(3.12±0.24)倍。G15、Anti-IL-6及JSI-124显著阻断以上变化(P<0.05)。JSI-124亦可明显抑制E2及G1所引起的促增殖效应(P<0.05)。结论雌激素活化膜性雌激素受体GPER促进乳腺癌SKBR-3细胞自分泌IL-6从而激活细胞中下游STAT3炎症信号通路,同时,GPER/IL-6/STAT3信号通路也介导了雌激素对细胞的增殖作用。 王健 徐杰 安雪青 吕健东关键词:GPER 雌激素 The prognostic value of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features in nonmetastatic operable male breast cancer 被引量:3 2016年 Compared with female breast cancer, male breast cancer is a rare disease,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inical/pathologic features and prognosis is controversial, or even largely unknown. In this study, we performed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using clinical and pathologic data from 109 nonmetastatic operable 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treated from January 1996 to December 2011 a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Cancer Institute and Hospital. Log-rank test showed that lower tumor stage, no lymph node involvement, and positive estrogen/progesterone receptor status were good predictors of both disease-free survival and overall survival on univariate analysis. However, hormonotherapy is only a good predictive factor of disease-free survival, and not of overall survival. In addition, based on a Cox proportional hazard regression model, only lymph node involvement, and estrogen/progesterone receptor statu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redictive factors on multivariate analysis. Our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although adjuvant systemic therapy is used extensively in ma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and prognosis has improved over the last few decades, lymph node involvement, and estrogen/progesterone receptor status are still the most important prognostic factors. A prospective multi-center study with a larger sample size is urgently needed to further understand male breast cancer. Bo Sun Li-Na Zhang Jun Zhang Ning Zhang Lin Gu关键词:MALE PROGNOSIS 乳腺癌GWAS研究现状及其应用价值分析方法 背景:随着乳腺癌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发现易感相关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位点(SNP)的增加,探索这些SNP的应用价值显得尤为重要,其中包括应用于人群危险分层的价值,以及进一步用于人群筛查和人群干预的价值。虽然目前国内... 黄育北 宋丰举 陈可欣关键词:乳腺癌 全基因组关联研究 单核苷酸基因多态性 文献传递 22例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7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至2011年1月诊治的22例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的关系。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22例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年龄为56岁。平均肿瘤最大直径为3.6cnq。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9.1%和33.3%。5例患者发生复发或转移,均因肿瘤复发转移死亡。22例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为60个月,5年生存率为7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和腋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均P〈0.05),而患者绝经与否、化疗和放疗与预后无关(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最大直径和腋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均P〈0.05)。结论乳腺原发性鳞状细胞癌的发病率低,临床特征缺乏特异性。腋下淋巴结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张艳琦 张丽娜 顾林关键词:乳腺肿瘤 预后 雌激素促进ER阴性乳腺癌细胞中IL-6的表达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探讨雌激素作用下G蛋白偶联雌激素受体(G-protein coupled estrogen receptor,GPER)信号通路的活化对ER阴性乳腺癌细胞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6表达的影响。方法:药物处理SKBR-3与MDA-MB-453细胞后,实时定量荧光PCR法检测细胞中IL-6 m RNA的变化,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6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中p-ERK与p-AKT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7-β雌二醇(E2)和GPER特异性激动剂(G1)显著促进SKBR-3与MDA-MB-453细胞中IL-6的m RNA表达以及细胞上清液中IL-6的分泌量,GPER特异性拮抗剂(G15)可显著抑制以上变化(P<0.05)。E2及G1药物处理SKBR-3细胞后显著活化细胞内GPER/AKT信号通路以及GPER/ERK信号通路(P<0.05),上调p-AKT与p-ERK的蛋白表达水平,p-AKT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对照组的(4.16±0.65)、(3.21±0.45)倍,p-ERK分别为对照组的(2.87±0.42)、(2.64±0.24)倍,在MDA-MB-453细胞中也可得到类似结果。用MEK特异性抑制剂(U0126)可明显阻断E2及G1所引发的IL-6表达变化(P<0.05),PI3K特异性抑制剂(Wortmannin)则不能。结论 :雌激素可促进ER阴性乳腺癌细胞中IL-6的m RNA表达及细胞上清液中IL-6的分泌量,其机制可能与GPER/ERK信号通路的上调有关,由GPER介导的炎症微环境可能在ER阴性乳腺癌进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王健 徐杰 安雪青 吕健东关键词:雌激素 白介素-6 乳腺癌卵巢转移:18例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探讨乳腺癌卵巢转移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2013年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8例乳腺癌卵巢转移患者的病历资料和随访数据。结果 :确诊乳腺癌时的中位年龄为48岁,确诊乳腺癌卵巢转移时的中位年龄为52岁,确诊乳腺癌至确诊卵巢癌转移的中位间隔时间为50个月。卵巢转移确诊后的中位生存时间为29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3.3%和11.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激素受体的表达(P=0.022)和单侧/双侧原发性乳腺癌(P=0.012)是影响卵巢转移间隔时间的因素;卵巢转移前有其他部位转移(P=0.022)和卵巢转移间隔时间较短(〈24个月)(P=0.010)的患者卵巢转移后的3年生存率较低。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是卵巢转移间隔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比值比:32.769(95%可信区间:3.100-346.382)](P=0.010);卵巢转移间隔时间[比值比:0.867(95%可信区间:0.780-0.964)](P=0.009)是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 :双侧原发性乳腺癌患者较易发生卵巢转移;卵巢转移间隔时间较短的患者,预后也更差。 郑丽 张丽娜 顾林关键词:乳腺肿瘤 卵巢转移 预后 102例乳腺Paget病临床分析 被引量:5 2013年 Paget病又称湿疹样癌,是一种罕见的上皮内肿瘤,分为乳腺Paget病和乳腺外Paget病,乳腺Paget病发生于乳头及乳晕。乳腺Paget病占所有女性乳腺癌的1%~4%,多表现为湿疹样改变、脱屑瘙痒、乳头出血及糜烂溃疡…。乳腺Paget病可分为单纯乳头Paget病、乳头Paget病伴导管内癌、乳头Paget病伴浸润性导管癌怛’。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02例乳腺Paget病患者临床资料,进一步探讨乳腺Paget病的临床病理特点及预后情况。 张艳琦 张丽娜 顾林关键词:乳腺PAGET病 乳腺外PAGET病 浸润性导管癌 临床病理特点 湿疹样癌 乳腺小叶原位癌:16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诊治及预后 2016年 目的:探讨乳腺小叶原位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994年7月—2014年4月确诊的16例乳腺小叶原位癌患者的临床病历及随访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并进行预后的相关因素分析。结果:16例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发病年龄为46岁,绝经前患者占75.0%(12/16)。术前影像学检查和空芯针穿刺检查的误诊率较高,确诊仍需依靠术后病理组织学诊断。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0.9%(10/11)、81.8%(9/11)和18.2%(2/11)。中位随访时间为66个月(范围:1~210个月),5年生存率为92.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癌症家族史、绝经状况、肿瘤最大径、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激素受体表达情况及术后辅助治疗均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乳腺小叶原位癌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其发病率低,预后好;激素受体阳性率较高,但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率较低;局部手术切除、临床随访和三苯氧胺治疗是当前主要的治疗模式。 常利利 张丽娜 顾林关键词:乳腺肿瘤 小叶原位癌 预后 20例乳腺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乳腺梭形细胞癌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要点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确诊的20例乳腺梭形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绘制生存曲线。结果全组患者均为女性,中位发病年龄为54岁,首发症状均为乳腺肿物,肿瘤平均最大直径3.8cm。术前钼钯、超声和空芯针活检误诊率高,主要诊断依据为术后石蜡病理组织检查。免疫组化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阳性表达率低,Ki-67表达率为68.8%,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阳性率为63.6%。20例患者的中位随访时间为32个月,3年生存率和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80.6%和57.2%。结论乳腺梭形细胞癌较罕见,预后较差。激素受体阳性率低,Ki-67呈高表达,EGFR表达率较高。乳腺梭形细胞癌侵袭性强,以根治性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其最佳治疗方式。 梁艳 张丽娜 杨艳芳 刘君 顾林关键词:乳腺肿瘤 化生 预后 梭形细胞癌 77例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分析妊娠哺乳期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肿瘤医院200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收治的7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发病时期将其分为妊娠期组(n=23)和哺乳期组(n=54)。寿命表法计算生存率,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结果全组肿瘤平均最大直径5.9cm,腋窝淋巴结阳性49例。与哺乳期乳腺癌患者相比,妊娠期乳腺癌患者肿瘤直径更大,平均为6.8cm(P=0.031)。中位随访时间39个月,5年无病生存率和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2.6%和61.8%。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无病生存和总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均为哺乳与否和肿瘤大小。结论妊娠哺乳期乳腺癌延误诊断率高,TNM分期晚,预后较差,哺乳与否、肿瘤大小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梁艳 张丽娜 杨艳芳 顾林关键词:妊娠 乳腺肿瘤 乳房切除术 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