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2004D004)
- 作品数:6 被引量:27H指数:2
- 相关作者:李之棠石曙东杨之帆何光存蔡得田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武汉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教育厅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农业科学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两个具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的多倍体水稻品系的选育被引量:21
- 2007年
- 多倍体化是植物进化的主要途径之一,主要的粮棉油作物大都是多倍体,它们在倍性增加的同时,带来产量成倍增长.在自然进化启示下,“利用远缘杂交和多倍体双重优势选育超级稻”是一个新途径.但结实率低是一个制约多倍体水稻育种发展的瓶颈问题.根据蔡得田等人提出的育种战略,把研究重点放在类Ph基因材料选育上.通过几年的籼粳杂交和回交选择与检测,选育出2个具有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polyploid meiosis stability,PMeS)的多倍体水稻品系PMeS-1,PMeS-2.其选育过程包括亲本选择、杂交或复合杂交、连续回交、染色体加倍、多倍体鉴定、结实性选择、自交稳定成品系等7个步骤.多倍体减数分裂稳定性的特性则通过减数分裂行为观察和高结实性杂交测定来确定.PMeS-1和PMeS-2都为粳型品系.它们具有3个显著特点:一是自身结实率较高,超过65%;二是与许多籼稻、粳稻多倍体品种杂交产生结实率高(>70%)、优势强的杂交后代;三是表现出减数分裂稳定性,即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前期主要以二价体和四价体配对,极少出现高价体、单价体和三价体,中期很少出现落后染色体,后期和末期未见微核.而对照品系Dure-4X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表现异常,前期较高频率出现高价体、单价体和三价体,中期高频率出现落后染色体,后期和末期有微核出现.本研究建立了一种多倍体水稻选育的基本体系,PMeS品系选育方法与一般二倍体品系比较有三点不同,即染色体加倍、多倍体检测和高结实性检验.利用PMeS品系基本上解决了多倍体水稻结实率低这个长期困扰多倍体水稻育种的难题,为广大育种学家利用这种基因材料选育多倍体水稻新品种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 蔡得田陈建国陈冬玲戴兵成张维宋兆建杨之帆杜超群唐志强何玉池张道生何光存朱英国
- 关键词:水稻多倍体籼粳杂交结实率
- 绝缘性陶瓷电火花加工过程监测和加工稳定性分析被引量:2
- 2005年
- 对绝缘性陶瓷Si3N4进行了电火花加工试验。加工过程中,用示波器监测记录了工具电极与工件之间的电压和电流波形,用电子扫描显微镜和万用电表检测了工件表面生成导电膜的厚度和电阻。通过分析各类波形中正常放电、长脉冲放电、短路、电弧的构成及其对生成导电膜的影响,指出长脉冲放电是生成导电膜的主要原因,而具有一定厚度的生成导电膜是绝缘性陶瓷Si3N4电火花加工稳定的必要条件。
- 徐小兵莫易敏陈蔚红
- 关键词:电火花加工稳定性波形
- 胶原/丝素膜的制备及其SO_2等离子体改性研究被引量:2
- 2005年
- 利用丝素和胶原蛋白各自的优点,制备了胶原-丝素共混膜,并通过FTIR、TGA、SEM等手段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选用SO2采用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胶原/丝素膜进行了表面处理。材料的体外抗凝血性能由体外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作为评价标准。结果表明,共混膜中二组分间存在的分子间作用力,加入小于50%的丝素的胶原膜经乙醇处理后与纯胶原膜相比,其力学性能及热稳定性有所改善。通过改变丝素比例可以调整共混膜的吸水性。经SO2处理后由于在共混膜表面引入了磺酸基团,因而具有良好的抗凝血性能。
- 冯桂龙
- 关键词:丝素胶原低温等离子体抗凝血性能
- 一种新型的电子商务协议及形式化分析被引量:1
- 2004年
- 该文提出了一个可运行在不安全、不可靠信道上的电子商务协议NRP,该协议可使通信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并有效地防止欺骗行为的发生。通过使用扩展BAN逻辑有效地分析了NRP协议的正确性,对电子商务协议的设计和分析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 石曙东李之棠
- 关键词:电子商务协议BAN逻辑可信第三方
- 一种新型的安全协议分析逻辑被引量:1
- 2004年
- 提出了一种新的形式化分析逻辑 ,可用于分析协议的安全性 .它有 3个优点 :(1)能分析协议的可追究性 ,(2 )能分析协议的公平性 ,(3)能有效的分析协议能否抵御重放攻击 ,(4 )增加了密文理解规则 。
- 石曙东李之棠
- 关键词:KAILAR逻辑电子商务
- 术中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 2007年
- 目的 观察非心脏外科手术患者应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D)时凝血功能的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非心脏外科手术40例,ASA Ⅰ或Ⅱ级.麻醉后常温下行ANHD,稀释后30 min(Hct 28%,T1)后行手术,手术失血再稀释至Hct 25%(T2)、Hct 23%(T3),Hct降至23%时输自体血.于稀释前(T0)、T1、T2、T3及回输自体血后15min(T4)时测定各凝血功能参数.统计术中出血量及术后渗血量.结果 T1~T3时PT明显延长(P<0.01),T4时有所改善,与T3时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纤维蛋白原(FIB)T1~T3时与T0时比,明显降低(P<0.05或P<0.01),T4时有所回升,与T3时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渐延长,至T3时明显延长(P<0.01),T4时明显改善,与T3时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计数(Plt)亦渐减少,T1~T4时与T0时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4时有所回升,与T3时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中和术后出血无明显增多.结论 非心脏外科手术病人应用中深度ANHD时,凝血功能降低,回输自体血后明显改善,术中和术后渗血量无明显增加.
- 王清秀余开峰李颖波靳凤玲李钊
- 关键词:血液稀释凝血功能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