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060353)

作品数:13 被引量:72H指数:6
相关作者:潘英吴雪萍区小玲苏翔驹唐龙更多>>
相关机构:广西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水产技术推广总站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攻关计划广西壮族自治区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管角螺
  • 3篇养殖
  • 3篇养殖技术
  • 3篇沙蚕
  • 3篇双齿围沙蚕
  • 2篇毒剂
  • 2篇毒性
  • 2篇毒性试验
  • 2篇自然群体
  • 2篇消毒
  • 2篇消毒剂
  • 2篇急性毒性
  • 2篇急性毒性试验
  • 2篇安全质量浓度
  • 2篇RAPD
  • 2篇常用消毒剂
  • 1篇地理群体
  • 1篇电镜
  • 1篇电镜观察
  • 1篇吊养

机构

  • 13篇广西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广西壮族自治...
  • 1篇钦州市水产技...

作者

  • 13篇潘英
  • 6篇吴雪萍
  • 5篇区小玲
  • 4篇陈德金
  • 4篇苏翔驹
  • 4篇吴明灿
  • 4篇唐龙
  • 3篇何俊锋
  • 3篇罗福广
  • 3篇王文杰
  • 2篇覃志彪
  • 2篇庞建超
  • 2篇李斌
  • 2篇陈宇
  • 2篇郑惠芳
  • 2篇谢小佳
  • 2篇唐甜甜
  • 1篇刘康
  • 1篇李坚明
  • 1篇何姝祯

传媒

  • 5篇海洋湖沼通报
  • 2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海洋科学
  • 1篇水产学报
  • 1篇水产科学
  • 1篇海洋通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 1篇大连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5
  • 5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五种常用消毒剂对管角螺幼螺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1
2018年
在水温25-26℃、pH 7.8-8.4和盐度31的条件下,采用静水式试验,探讨强氯精、高锰酸钾、甲醛、二溴海因和聚维酮碘5种消毒药物对管角螺幼螺的急性毒性作用。结果表明,强氯精对管角螺幼螺24h、48h的LC_(50)分别为67.3mg/L和31.6mg/L,高锰酸钾24h、48h的LC_(50)分别为206mg/L和83.1mg/L,甲醛24h、48h的LC_(50)分别是87.0mg/L和54.9mg/L,二溴海因24h、48h的LC_(50)分别为302mg/L和231.2mg/L,聚维酮碘24h、48h的LC_(50)分别为3234mg/L和1472.3mg/L;其对管角螺幼螺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2.09mg/L、3.90mg/L、6.56mg/L、40.65mg/L和91.54mg/L。这5种药物对管角螺幼螺的毒性大小依次为:强氯精>高锰酸钾>甲醛>二溴海因>聚维酮碘。
吴雪萍吴雪萍封杰刘行谢小佳
关键词:管角螺消毒药物急性毒性安全质量浓度
广西北部湾管角螺性腺发育与繁殖规律研究被引量:5
2015年
本文对广西北部湾海域管角螺(Hemifusus tuba)的生殖系统进行了解剖和观察,采用组织切片技术对其生殖腺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发生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广西北部湾管角螺为雌雄异体,雌雄比例接近1∶1。雄性生殖系统主要由精巢、贮精囊、前列腺、输精管和阴茎(阴茎囊和交接器)构成,精巢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与排放期、退化期4个时期。雌性生殖系统由卵巢、输卵管、囊腺体(蛋白腺和缠卵腺)、生殖孔和腹足口组成,卵巢的发育分为增殖期、生长期、成熟与排放期、休止期4个时期。精细胞发生经过精原细胞、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细胞期和成熟精子期5个阶段。卵细胞发生经过卵原细胞、初级卵母细胞、次级卵母细胞、成熟卵子4个阶段。管角螺生殖腺在1周年内具有2个繁殖周期,且卵巢与精巢的周年变化规律相吻合。此外,观测的全部雌性个体除了雌性生殖系统外,还具有雄性生殖器官输精管和阴茎。广西北部湾管角螺雌性个体均存在性畸变现象,性畸变率为100%。
区小玲苏翔驹何俊锋王文杰潘奕达吴雪萍陈德金唐甜甜潘英
关键词:管角螺性腺发育精子发生卵子发生繁殖规律
露空胁迫对管角螺成活率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以不同发育阶段的管角螺为材料,研究了其在不同温度的干、湿环境下对露空的成活响应。实验结果表明,管角螺的成螺、幼螺及稚螺在低温湿润(18℃~20℃)的条件下可耐受更长的露空时间。成螺在低温湿润条件下露空72 h成活率达100%,但随着露空时间的延续,成活率降低,至10 d成活率降到10%。幼螺在同样条件下露空至72 h成活率为80%,稚螺为40%。而在高温(28℃~30℃)干燥的条件下干露相同的时间成活率明显降低,成螺72 h成活率为50%,至96 h全部死亡;幼螺72 h成活率为52.5%,稚螺68 h后全部死亡。在温度、湿度相同的条件下,管角螺耐露空能力为成螺>幼螺>稚螺。
吴雪萍周于娜沈夏霜罗福广陈宇潘英
关键词:管角螺成活率
管角螺性畸变现象的组织解剖学研究及扫描电镜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为了探讨管角螺性畸变过程中,生殖系统在形态和组织结构方面的变化,以及性畸变可能对其种群带来的不良影响,实验采用组织解剖学和扫描电镜的方法,研究了广东湛江、广西北海、钦州和防城港及越南胡志明市5个区域管角螺的未成熟和成熟正常雄、雌个体以及性畸变个体的生殖系统结构。结果显示,管角螺性畸变个体除具有正常的雌性生殖器官外,还有输精管和阴茎等雄性生殖器官,并且性畸变个体阴茎的位置、形状和输精管的组织结构与正常雄性个体的相似,管角螺性畸变现象仅见于成熟个体,高程度性畸变雌体的性腺发育受阻。性畸变率(IOI)结果显示,8批样中管角螺性畸变严重程度依次是北海1>北海2>湛江>钦州1>防城港近海>越南胡志明市、钦州2和防城港白龙珍珠湾,其中北海的性畸变情况最为严重,性畸变率平均达到90%;北海种群的输精管发育指数(VDSI)也高于其他地区群体;并且北部湾管角螺的雌雄性比几乎都要小于1,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研究表明,有机锡污染可能已对北部湾管角螺种群的延续造成威胁。
王文杰潘奕达周于娜吴雪萍区小玲唐龙吴明灿潘英
关键词:管角螺解剖学组织学超微结构有机锡污染
双齿围沙蚕工厂化育苗及养殖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14年
通过亲蚕强化营养促熟培育和精心挑选亲蚕,集中同步产卵,缩短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的时间,提高受精卵的质量;按照♀:♂=3:1配比产卵,孵化密度为1500~1800万粒/m^3,孵化率达80%以上。本试验经60 d培育,在1200 m^2的培育面积中育出5~6 cm沙蚕幼体2812万尾,单位面积出苗量为2.34万尾/m^2,底栖后至出池成活率为50%,平均产量约1250 kg/亩。
梁伍气唐龙吴明灿庞建超冯善聪赖祖鹏左祖海黄秀芸唐甜甜潘英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工厂化育苗孵化幼体培育养殖技术
管角螺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近年来,由于对管角螺的捕捞强度加大,其自然资源大大减少。为进一步了解管角螺的遗传变异和群体结构状况,本文首次利用AFLP(Amplified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分子标记技术对我国南方沿海管角螺5个地理群体(连云港、温州、台山、湛江、防城港)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采用2对AFLP引物组合对管角螺5个群体的150个个体进行扩增,共扩增出310个位点,多态位点277个,多态位点比例为89.35%,基因多态性分别为0.382 4、0.476 6、0.393 8、0.437 4和0.392 8,说明5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存在一定的差异。群体间及群体内遗传分化指数表明,管角螺5个地理群体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于群体内个体间,而群体间无明显的遗传分化。UPGMA(非加权组对平均法)系统树分析表明,湛江和防城港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近,而台山和温州群体间的亲缘关系较远。
潘英慕翠敏李琪苏翔驹区小玲何俊锋吴雪萍陈德金
关键词:管角螺地理群体AFLP
广西和广东地区施氏獭蛤3个自然群体的形态差异和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采用形态特征分析和RAPD技术对采自广西北海、防城和广东湛江的施氏獭蛤Lutraria siebaldii 3个自然群体和越南大獭蛤Lutraria maxima 1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用20条引物从施氏獭蛤3个群体和越南大獭蛤1个群体的145个样品中共扩增出428条带,大小为125~5 000 bp,每条引物扩增出6~17条带;多态位点比例为76.1%~91.9%,平均多态位点比例为84.5%,遗传距离为0.1321~0.2441;对施氏獭蛤3个群体和大獭蛤1个群体进行UPGMA聚类分析,施氏獭蛤北海群体和防城群体先聚为一体,再与湛江群体聚类,最后与越南的大獭蛤群体聚为一个整体;用8条引物可以区分施氏獭蛤3个自然群体和大獭蛤群体,可作为群体特征标记;形态差异分析结果显示,湛江、北海和防城施氏獭蛤3个群体的形态较接近,而越南大獭蛤群体的外部形态和遗传距离均与施氏獭蛤3个群体差异较大,已分化成为同属不同种;主成分分析表明,主成分1、主成分2和主成分3的贡献率分别为49.13%、17.18%和14.02%,累计贡献率为80.33%;施氏獭蛤3个群体判别函数的判别准确率P1为88.9%~100.0%,P2为86.7%~100.0%,综合判别率为95.9%。这说明施氏獭蛤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较高水平,种质状况良好,且具有很好的养殖前景。
李斌何俊锋区小玲苏翔驹潘英罗福广郑惠芳覃志彪
关键词:RAPD
几种常用消毒剂对双齿围沙蚕的急性毒性试验被引量:10
2014年
为探明高锰酸钾、聚维酮碘、溴氯海因对双齿围沙蚕的毒性影响及安全质量浓度,采用静水生物毒性测试法,分别用高锰酸钾、聚维酮碘、溴氯海因3种消毒药物对双齿围沙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毒性为高锰酸钾>溴氯海因>聚维酮碘。高锰酸钾对沙蚕24、48、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18.7、11.8、7.2mg/L,聚维酮碘对沙蚕24、48、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632.9、492、420.6mg/L,溴氯海因对沙蚕24、48、96h的半致死质量浓度分别为560.5、283、190mg/L。这3种消毒药物的安全质量浓度分别为:高锰酸钾1.4mg/L,聚维酮碘89.1mg/L,溴氯海因21.6mg/L。溴氯海因和聚维酮碘在双齿围沙蚕养殖生产和病害防治中是较为理想的消毒药物。
赖祖鹏冯善聪梁伍气卫宇唐龙吴明灿潘英
关键词:双齿围沙蚕消毒剂急性毒性安全质量浓度
管角螺网笼养殖技术的研究被引量:5
2012年
研究了网笼吊养模式和饵料对管角螺成活率和生长率的影响。结果表明,2010年7月吊养平均壳高34.02mm、平均体质量2.61g的管角螺苗,至2010年9月30日,平均壳高达51.07mm,平均体质量6.99g。在5种不同放养密度下,以每笼20个生长最快。自2010年7月中旬分笼养成,至每次测量,成活率为98.7%,分笼前成活率96.1%,总成活率94.9%。饵料以双壳贝类为主,小牡蛎(团聚牡蛎)是管角螺网笼养殖的较理想饵料。
潘英吴雪萍陈德金庞建超何姝祯汪洵陈宇刘康陈健谢小佳
关键词:管角螺放养密度
中国沿海管角螺4个自然群体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利用RAPD技术对管角螺(Hemifusus tuba Gmelin)4个自然群体(广西北海、广东湛江、浙江温州、江苏连云港)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所选择的19条有效引物在4个自然群体200个个体中总共产生182个扩增片段,片段数量为19 983个,片段大小在250~2 500 bp之间。其中每条引物可产生4~17条带,平均5.28个位点。4个自然群体共检测到149个多态位点,多态位点比例为81.87%,其中北海群体的多态位点比例最高,占66.48%,其次是湛江群体为47.25%,温州群体为44.51%,连云港群体为36.81%。4个群体中均未检测到各群体特有的扩增带。4个自然群体管角螺的Nei’s指数和Shannon指数表现为一致性,表明遗传多样性在4个自然群体的大小为北海群体>湛江群体>温州群体>连云港群体。4个自然群体的遗传距离在0.054 2~0.137 4之间。基于群体间遗传距离的值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北海与湛江群体首先聚在一起,温州与连云港群体随后聚在一起,最后4个群体聚在一起。研究亮点:利用RAPD技术首次对我国管角螺4个不同分布区自然群体的DNA多态性进行种内遗传差异分析,并探讨其遗传多样性和地理分化特征。结果表明,管角螺4个自然群体目前尚保持了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环境污染和不合理的捕捞方式都可导致遗传多样性的降低。管角螺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群体内个体间,少部分存在群体间,各群体具有较大的遗传变异潜力。
罗福广苏翔驹区小玲李斌潘英郑惠芳覃志彪
关键词:管角螺RAPD
共2页<12>
聚类工具0